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名数)四谛各有四相。灭谛之四相,为灭静妙离之四。旧译曰尽止妙出。俱舍论二十六曰:诸蕴尽故灭,三火息故静,无...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何以出色身血,得逆罪耶?’答:‘以色身是法身器故,法身所依故,害色身得逆罪。故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浙江杭州第一师范毕业。曾从弘一大师习画,深受大师器重。后赴日本深造。返国后,模仿日...【发心堕决定】 p1162 显扬八卷九页云:发心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起决定心。乃至证于无上正...六、七世纪间南印度之法称著。又称七部量理论。为因明之七部理论,系法称发展陈那论理学之一套著作。全书包括释量论...何故真如名为胜义?最胜圣智所行处故。...一百八见者。 一、六根六尘,各有三种,各成十八,合成三十六。 二、历三世成一百八。 眼┐ 耳│ ...又作食时十念。指每日粥、饭二时临斋所唱之佛名;“十”系示约数,实际唱念十二佛名。相传此法为东晋道安所创。据禅...亦名:作及无作无境不尽、别解脱戒二种 资持记释云:“初问,几种者,通论诸教,所说不定。约境、从制、就位五、八...依大乘涅槃经,弘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之教派。我国十三宗之一。又作常修多罗宗、涅槃学派。...八大人觉经...劝发菩提心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谓盗常住物,骗施主物,装佛印经,斋僧起会,造寺铸钟,修桥砌...过去,在雀离寺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长老比丘。一日,他带着弟子,一位年轻的沙弥一起进城去办事。沙弥背着行李跟在...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讲的,重点是为什么嚼得菜根香?因为欲望很少,欲望少口味就淡...大乘以不杀戒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杀戒居次,厌离生死,必须断淫-欲故。菩萨利生为事业,宏法是家务,...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由于他的人品很高,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生活方...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句话,事实上能终生守护一个信仰的人并不多,能在从一而终的道...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是故,我们应以先学先觉。就是老而能学,也...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无想定治而不消; 常审常恒,四空定避而还起。 虽有覆而无记...
唯识实性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实性】唯识实性即圆成实性,亦即真如。《唯识三十颂》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按:唯识二字,梵语摩怛剌多、汉译曰唯;梵语毗若底、汉译曰识。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语译曰唯识。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境,识者了别之义,即是我人认识的主体。唯识家的论旨,是遮简迷情以外界实境存在的我执法执,表显内识的真性法相。也就是把宇宙万有的现象,归之于内识,即所谓‘宇宙万法,唯识所现。’因此,唯识的‘识’,是对‘境’而说的。但‘识’亦是缘生之法,亦是虚妄不实,故要转识成智,始亲契真如,真如即唯识实性。《成唯识论》一曰:‘外境随情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由此便遮增减二执。境依内识而设立故,唯世俗有;识是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
上篇:唯识传承 | 下篇:现世 |
【有匮】 p0536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有匮者:谓彼远离诸善品故。又有匮者:谓乐受变坏故。...
三千大千世界
灭谛四相
出佛色身血得逆罪
丰子恺
发心堕决定
因明七论
真如名为胜义
一百八见
十佛名
戒体正辨多少
涅槃宗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沙弥的发心

情执放淡一分,功夫前进一分
持不杀戒的功德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