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四谛各有四相。灭谛之四相,为灭静妙离之四。旧译曰尽止妙出。俱舍论二十六曰:“诸蕴尽故灭,三火息故静,无众患故妙,脱众灾故离。”大乘义章三本曰:“灭中四者,谓尽止妙出,亦名灭止离尽。灭有过,故云尽灭。寂止恼患,故云止。舍远粗碍,称之为妙。出离缠缚名出。”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行宗记·释皈敬偈:“内凡已还,未见真理,无实德故,通号假名。”(戒疏记卷二·三三·一一)...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集录经论中种种因缘、法义而成,凡六十余条,可作佛教徒修养之指南。梁武帝...指出家之徒众。徒,有二义:(一)众之义,故僧徒为众多僧侣之义,与“僧众”一语同义。(二)弟子之义,即相对于师而言...自性本具之三宝,即众生具有灵明觉照的佛性为佛宝,其性常寂圆净为法宝,有融妙和乐义为僧宝。...亦名:须依止人十种 子题:愚痴无智者尽寿依止、受戒多岁不知五法尽形依止、百腊不知法者应从十腊者依止、未满五夏...(经名)六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离世间品之异译。度即离之义也。...信善恶因果业报。 一、信善恶 信善恶二途,善应为恶不应为。 二、信因果 信因果之理,真实不虚。 三...梵语 aku?ala-mūla。三界诸烦恼之中,欲界五部有三种不善之根,即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此三烦恼,其性唯...【初静虑断除五法修满五法】 p0684 瑜伽十一卷二页云:复次初静虑中,说离生喜。由证住此,断除五法。谓欲所引...【易解语】 p0827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易解语者:巧辩说故。...(术语)四种念佛之一。观念阿弥陀佛化身之形像于心也。见普贤行观记,三藏法数十七。...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
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当中不能相互沟通?实际每件事情的发生,如果是五个人,这五个人可能都要反省检点自己。 有时候我...前几天看《动物世界》,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一只企鹅正在水中悠闲地游泳...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德规范中显得大逆不道的行为,却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在招摇过...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非只有坐禅一途。唐代慈受禅师在《训行童颂》中说: 香积厨中...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看到佛学院蒸蒸日上,真是非常欢喜。 太虚大师说:佛教的僧...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 若见到僧团中有是非的事情,不得讥诃。谁跟谁好、...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征问原由。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那么这...
灭谛四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灭谛 | 下篇:灭摈 |
四月八日灌佛会,灌浴诞生佛所用,作为香水香汤之五种材料,即桃、李、松、柏、柳等。[莹山清规卷下年中行事] p1...
假名僧
三慧经
僧徒
自性三宝
依止人者十种
度世品经
信分(三)
不善根
初静虑断除五法修满五法
易解语
观像念佛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慈悲
无力浮起,不妨下沉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香积厨中出高僧

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比风水更厉害的命运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