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律中科罪之名。比丘犯重罪而无悔心者,灭僧籍而摈斥之也。行事钞上一之四曰:“灭摈者,谓犯重已举至僧中,白四除弃也。”同上二之二曰:“言灭摈者,谓犯重比丘,心无惭愧,不敢学悔,妄入清众,滥居僧限。当三根五德举来,诣僧忆念示罪,令自言已举白四法。”释氏要览下曰:“弥沙塞云:梵罚此有二法:一默摈,谓一切人不与来往言话等。二灭摈(灭即灭名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假宗、空宗、经部师 济缘记·释受戒篇:“小教入道,不出四宗:一、空,二、有,三、双亦,四、双非。今取此...梵语 samādhi,巴利语同。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一)南北朝时代僧。京兆人。生卒年不详。幼即游访问道,初随佛图澄(232~348)习戒,后兼学般若。曾于泰山西北之金...自性就是弥陀。依心性的道理说,自他本来是不二的,念佛人不生不灭的心性与弥陀佛不生不灭的心性毫无差异,故念弥陀...行事钞·师资相摄篇:“依止意者,新受戒者,创入佛法,万事无知,动便违教。若不假师示导,进诱心神,法身慧命,将...业必有报,报必由业,业者因而报者果。因善果善,因恶果恶,善是乐而恶是苦。是故业善则获报乐,业恶则获报苦也。兹...又作不虚作功德。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佛八种功德庄严之一。谓阿弥陀佛之愿力真实而不虚作,能迅速满足观佛行者...【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p0685 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念、正知、舍、一切处有;何故于初静虑等、不说耶...【易满易养差别】 p0827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三页云:谓卽前说不重食等,少便能济,是易满。诸不饕等,趣得便济...(术语)三种禅中第二出世间禅之四种:一、观禅,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禅。二、练...【瞋行补特伽罗相】 p1322 瑜伽二十六卷八页云:问:瞋行补特伽罗,应知何相?答:瞋行补特伽罗,于诸微劣所憎事中...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佛教并不主张算命,更不主张以算命谋生(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佛遗教经》),将算命...(一)精通一切知识 摩诃迦叶波,汉译饮光,谓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余光,故名。《法华文句》云:此翻大龟氏,其先...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请放掌。 祖国大陆来的诸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师、比丘、比丘尼,祖国大陆来的...佛在印度罗阅祗竹园中传法时,有一位国王,名叫摩达王。 此时,摩达王正准备出兵征讨,在国内招兵买马,征百万人民...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地修行,但是对念佛法门不能产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你今生...也许流年不利,天灾人祸,村民们浮躁不安,闷闷不乐。 村长召唤来一位精壮的小伙子,吩咐道:听说终南山一带出产一种...
灭摈
【佛学大辞典】
上篇:灭谛四相 | 下篇:灭类智 |
梵语 paca bhiksavah,巴利语 paca-vaggiyā bhikkhū。又作五群比丘。乃释尊成道后,初转法轮所度化之五位比丘。悉...
假名宗
三摩地
僧朗
自性弥陀
依止制意
解分(三)
不虚作住持功德
初静虑等中不说念正知舍
易满易养差别
观练薰修
瞋行补特伽罗相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学
西天第一代祖师迦叶尊者

学佛必读的经典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慧律法师《从心开始》
起心动念也能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