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对所依而言。如地之于草木,地为所依,草木为能依。...凡二卷。明代僧无愠编于洪武年间。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内容采自罗湖野录、云卧纪谭、丛林公论、禅林宝训、诸...(术语)发遣与招唤也。释尊告示由娑婆世界乘弥陀愿船而往极乐,阿弥陀佛自极乐直来招呼也。...【触处实事有十一种】 p1451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七卷十二页云:触处实事,有十一种。谓四大种、及七种造触。七种造...指佛入灭后之遗骨。即佛舍利。长阿含卷四游行经(大一·二九下):“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但当分取,众咸称善...(故事)西域记五记提婆到中天竺钵罗耶伽国一伽蓝,与外道为循环论而服之。...(术语)能作幻化事之秘咒也。大日经三曰:如幻术真言,能现种种园林人物。...【说众】 p1284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说众者:谓处五众、宣八种言。何等为八?一者、可喜乐言,二者、善开发言,...佛、菩萨由慈心流出诸功德及善巧方便,称为慈门。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大一○·一六中):“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为历代皇帝受佛戒之仪式。据明代辍耕录之受佛戒条载,累朝皇帝,先受佛戒九次,方正大宝,而近侍陪位者,必有九人或...子题:香为佛使、持香迎僧之缘、迎僧之缘、佛使、行香缘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增一云,有设供者,手执香炉,而白...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寺庙不是用诚心换利益的市场,而是用诚心求真知的学校!你会供佛吗?你知道供品和佛像的真正意义吗?如果不知道的话...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们只看的见眼前的蛋糕,而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有大餐。我们通常都...【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者,诸国王大臣之类是也;有人而人者,诸小臣及平民衣食饶足,...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句名言。的确,在这大千世界中不知有多少众生,每天都在滚滚的...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叹息者是也!计其迷...【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则亦可云在内。此意微妙,未易与不知者道。世书曰:心藏神...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视妄心为根本道障。但对于刚学佛的初修者来说,却需要一个大妄...
唯识无境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唯识无境】此为唯识宗的基本立场,指万法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唯识二十论记》以‘唯’即是否定外境,故‘唯识’一语意谓无境。盖识之显现,乃阿赖耶识由无始以来分别熏习所致,由此显现所取的外境与能取之我,故《大乘庄严经论法品》述及唯心者有二种显现,即所取与能取之显现。又《摄大乘论》本所知相分说依他起相为十一识,然皆不过是阿赖耶识所显现,并无实在之外境与认识外境之主观。是故,三界诸法皆唯识,离识并无实在之外境。即世界一切现象皆为内心所变现,心外无独立之客观存在。《成唯识论》卷一载,外境随缘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即指诸法随人之情识设置而非实有,所缘之境,唯识所现,诸法皆不离心。故所谓:‘识所缘,唯识所现’。此外,唯识学派归纳‘有外境论’为三种,而加以批判,据玄奘译的《观所缘缘论》载,第一宗说诸极微为境;对此,极微为实体,故为生识之因,然识无极微之形相,故极微非境。第二宗说诸极微之和合为境;对此,识上虽有极微和合之形相,然和合者并无实体,不能成为识之生因,因此和合为境不成立。第三宗说诸极微之和集为实体且有粗大相,可成为识之境;对此,若和集有实体,则一一析除其构成部分,应现同一相状,但如瓶则非然,故和集非实体。以上批判三宗,否定有外境论,而确立唯识无境之理。
上篇:唯识开蒙 | 下篇: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 |
(术语)论差别之事相也。法华玄义六上曰:理论则同如,是故不异。事论则有机应,是故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