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李华

(715~766)唐代赵州赞皇(位于河北)人。字遐叔。为善无畏三藏之俗家弟子。于开元、天宝年间,任官于朝,...

李福达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之民间宗教首领。祖孙数代均在山西、四川等地传教,参与白莲教之起事活...

李纲

(1083~1140)宋代邵武(位于福建)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任监察御史、...

李枢

五代后梁末帝(朱瑱)时之礼部员外郎。生卒年、本籍等皆不详。龙德元年(921)三月,列表上奏管理僧尼条例,计...

李宪诚

为唐代不空之俗家弟子。生卒年不详。尝依不空受普贤法,并奉诏护持不空之译经弘法事业。不空曾授予银羯磨、金刚杵...

李翱

唐代之儒者,为药山惟俨之俗家弟子。赵郡(河北宁普)人。字习之。生卒年不详。历任国子监博士兼国史修撰、户部尚...

李遵勖

(?~1038)宋代人。祖崇炬,父继昌。字公武。举进士,任都尉驸马。参谒谷隐蕴聪问宗要,大悟,受其印可,作...

李贽

(1527~1602)明代晋江(福建厦门)人。字卓吾。万历初年,为姚安知府。禀性孤峻,出入佛儒之间,而以空...

杜口

法之玄妙不可言说,故杜其口以止之。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卷下(大四五·七○二中):“摩竭掩室,毗耶杜口。”上...

杜行顗

唐代译经居士。京兆人。仪凤年中(676~679)任朝散郎,行鸿胪寺典客署令,通晓各国语言,兼善文藻,尤精天...

杜西达斯

(Tulsī Dās, 1532~1623)为印度诗人、宗教改革者,属于印度教罗摩派(梵 Rāma)。出身...

杜顺

(557~640)华严宗初祖。唐代雍州万年(陕西临潼县北)人,俗姓杜。十八岁出家,法号法顺。师事因圣寺之僧...

杜撰禅和

禅林用语。指并未真实明了佛法之禅徒。又作杜禅和。禅和,即指禅僧、禅徒。碧岩录第六十四则之夹注(大四八·一九...

杜鸿渐

(?~769)为金刚智三藏之俗家弟子。唐代故相杜暹之族子,字之选。秉性敏悟,勤勉好学。曾受金刚智灌顶。开元...

可分两种,即:(一)锡杖之略称。又作有声杖、鸣杖、智杖、德杖。僧伽随身十八物之一。为僧人游行时,若年老力衰...

密教修护摩法等所用之器具。有大小二种,大杓又称注杓,小杓又称泻杓、祭杓。大杓之作用在将苏油、五榖等供物注入...

步掷明王

步掷,梵名 Padanaksipa。音译为播般曩结使波明王。八大明王之一。又作步掷金刚。全称步掷金刚明王...

每日三时讽经

日本佛教用语。即指在禅林中,于每日朝(粥前或粥罢)、午(斋前或斋罢)、暮(药石之前或放参罢)三时举行诵经之...

每日祝赞

即于禅林中,每日斋粥之时,于佛殿诵三遍无量寿咒,以祝祷帝王之安康及国家之隆盛。[敕修百丈清规卷一每日祝赞]...

指希求、冀望之意。欲得乐而追求者,称为得求;欲长命不死者,称为命求;欲得正果成圣者,称为圣求;而追求世间欲...

沙门

梵语 ?ramana,巴利语 samana。音译室罗末拏、舍啰摩拏、[口*室]摩那拏、沙迦懑囊。乃西域方言...

求不得苦

梵语 yad apīcchayā paryesamāno na labhate tad api duhkh...

求生

为中有之异称。中有介于前生与后生之间,乃居于可求后生之位,故称求生。据俱舍论卷十载,中有常喜希求、寻察后世...

求生净土印

为行者祈求往生净土所结之手印。其印相乃二手作莲华合掌之印,置于胸前。据观自在菩萨怛多唎随心陀罗尼经载,结...

求车

为法华经所说之火宅喻故事。据法华经卷二譬喻品载,火宅中之诸子,出宅外向长者求车;藉以比喻众生厌离生死,而愿...

吠陀教

古印度宗教之一。西元前二千年顷,由古印度西北部雅利安游牧部落之信仰演化而成。属多神教。崇拜种种神化之自然力...

吠陀圣典纲要

梵名 Vedārtha-sajgraha。印度吠檀多派哲学家罗摩拏遮(梵 Rāmānuja, 1017~1...

吠檀多精要

梵名 Vedānta-sāra。十五世纪末,沙达难多(梵 Sadānanda)着,共计十二篇,二○四颂。系...

吠檀多学派

吠檀多,梵名 Vedānta,其意为吠陀之终(梵 Veda-anta),原指奥义书(梵Upanisad),...

含中教

指天台所判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中,密含中道义理之通教。通教为大乘教法之初门,其所说“如幻即空”的教义中...

含光

唐代译经僧。不空三藏之弟子。开元二十九年(741)随不空至师子国,天宝六年(747)归唐,住保寿寺。永泰二...

含华

又作含花。往生净土者尚含于莲花中,其花未开,不能见闻三宝,称为含华。系上品中生以下至下品下生之人所受。即有...

含藏器

即密教供养诸尊时,用以装置涂香之涂香器,为六器之一。行者自行修法毕,先将前供、后供之供花及花鬘器、阏伽器等...

含识

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音译萨埵。意译有情、众生。即指含有心识之有情众生。指一切生物。又作...

即吟咏;或指可供吟咏之韵文体诗、歌。吟咏之时,拉长声音来吟唱,其曲调如鸟、兽、虫等之鸣声,细而长,闻之有悲...

指僧侣之住房或区院。十诵律卷三十四(大二三·二四九下):“诸比丘从憍萨罗国向舍卫国,道中过一空僧坊中宿;诸...

坊主

日本佛教用语。一坊之主。又作房主。亦即寺坊之主僧、住持。其后转为对一般僧侣之称呼,今则用为对僧侣之贬称。 ...

均如

(923~973)高丽华严宗僧。黄州荆岳人,俗姓边。少孤,貌丑而聪颖。十五岁,随堂兄释善均至复兴寺出家,礼...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

高丽僧均如着,金知见编注。一九七七年,大韩传统佛教研究院出版委员会印行。内容包括华严经三宝章圆通钞、释华严...

均提

梵名 Kunti。(一)指均提沙弥。印度婆罗门之子,七岁出家,舍利弗携之至祇洹,渐为说法,使证得阿罗汉。彼...

梵语 nisadyā,巴利语 nisajjā。为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一。指整衣正容而坐之仪相。有结跏趺坐...

坐久成劳

禅宗公案名。全称香林坐久成劳。碧岩录第十七则(大四八·一五七上):“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

坐印

于密教中,指全跏坐、半跏坐等诸种之坐法;以此等坐法皆基于坐而行之,故又称坐印。此等跏趺坐法,虽称坐印,然不...

坐位照牌

又作坐牌。即指于禅林中明记各自坐位之挂牌。坐位,即坐之场所;禅林中,特指僧堂内之坐席。于禅林中,不仅须于各...

坐忘

即端坐而忘,无思虑之意。为道家、道教所指心法相应、物我两忘之境界。据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之坐忘论一书所述,修...

坐具

梵语 nisīdana 或 nisadana。比丘六物之一。音译尼师坛、尼师但那、[宁*页]史娜曩。意译为...

坐夏由

由,指证明书。行脚僧于他寺过夏时,由该寺所给之证明书,称为坐夏由。[敕修百丈清规卷一圣节条、禅林象器笺簿券...

坐破七个蒲团

即唐代雪峰义存之法嗣长庆慧棱禅师(854~932)二十年如一日,精进坐禅,坐破了七个蒲团。后世之禅林,每以...

坐参

即参前之坐禅,亦即晡时(午后二至四时)之坐禅。小参及每日晚参之前,于僧堂坐禅澄心,以待时至,称为坐参。敕修...

坐堂

其义有二:(一)全称坐禅堂。亦即指僧堂。(二)指禅林僧众于上堂前或小参、晚参以前,在僧堂之片刻坐禅。与“坐...

坐脱立亡

坐脱,又作坐化、坐亡。谓端坐时迁化,直立时入涅槃。据禅苑清规卷七尊宿迁化条载,禅林中,若有尊宿坐化,应将之...

坐像

坐姿之佛像。坐像大多表示入定、说法、降魔成道等相。佛像之坐法中,最常用者为结跏趺坐、半跏坐,前者用于佛像,...

坐禅

端身正坐而入禅定。禅系禅那(梵 dhyāna)之略称,意译静虑。结跏趺坐,不起思虑分别,系心于某一对象,称...

坐禅人十种行

若坐禅之人,住于外行,不能得安定,应以如下之十行因缘令起安定方便,即:(一)观处明净,谓修行之人,欲修禅定...

坐禅三昧经

梵名 Dhyāna-nisthita-samādhi-dharmaparyāya-sūtra。凡二卷(或三...

坐禅四息

据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载,息,指鼻中出入之气。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则必先行数息之法。此息分为下列四种:(一...

坐禅用心记

全一卷。日本曹洞宗太祖莹山绍瑾(1268~1325)所著。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记录有关坐禅之规范要旨,祖...

坐禅豆

又作坐禅纳豆、寺纳豆、纳豆。将已蒸过之大豆,使其发酵,加盐制成之食品。古时代之禅院,坐禅僧为防频频如厕而预...

坐禅仪

即叙述有关坐禅威仪作法之书。如宋代长芦宗赜之禅苑清规之坐禅仪、嘉泰普灯录中佛心本才之坐禅仪、宋代兰溪道隆之...

坐禅箴

全一篇。宋代宏智正觉撰。说坐禅之要。全文为“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不触事而知,其知自...

坐断

禅林用语。坐,平坐之意。坐断,原意谓“彻底的坐”,引申为拼命做之意。又作坐破。即由坐禅之力以断迷,用以形容...

坐关

僧人封闭于龛内讽经、坐禅或念佛以克期修证者,称为坐关。据青溪暇笔记载,曾有来自西域之僧人,行坐关之法,于龛...

夹山

(一)地名,有二:(一)位于湖南省岳州府澧州石门县东南约十七公里。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船子德诚之法...

夹山挥剑

禅宗公案名。指唐代夹山善会禅师以般若利剑,斩破一切执着。从容录第六十八则(大四八·二六九下):“僧问夹山:...

夹纻像

用漆、泥、布挟扼所造之像。又作挟纻(贮)像、夹贮像、夹苎像、塞像、即像、漆像、张贯像、干漆像。即以麻布贴于...

梵语 sat, su, maju。分别音译作萨、苏、曼乳。意译不可思议、绝待、不能比较者。殊胜之经典,称作...

妙心

心体不可思议,故称妙心。依天台宗之判教,别教系以如来之真心为妙心,圆教则直以凡夫之妄心为妙心。[圆觉经、天...

妙心寺

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之大本山。号正法山。住于京都市右京区花园妙心寺町。本为花园天皇(1308~1318 在位...

妙手无多子

禅林用语。妙手,即绝妙之手段、方法;无多子,即无特别之意。意谓虽为妙手,却无任何特别之处。碧岩录第七十一则...

妙玄独脚

形容佛法之微妙幽玄。盖佛法道理之微妙幽玄乃独立无倚而无任何其他可堪比对之绝待关系。碧岩录第十六则(大四八·...

妙用

(1587~1642)明末临济宗僧。浙江盐官人,俗姓郑。字玄微。号鸳湖。十二岁礼兴善寺济舟,十七岁剃发,二...

妙印

(一)即甚深微妙之心印。又形容透过不可思议而绝对之感受,经由身与心之全面来实证之境界,称为妙印当风;盖以此...

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

凡三卷。宋代法贤译。略称妙吉祥大教经。属于密教杂密经之大威德法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系妙吉祥菩萨...

成佛外迹偈

为大日经卷二所说之偈颂。密教大日如来入于一体速疾力三昧,阐明成就菩提之实义时,最先宣说此偈。偈文为(大一八...

妙好人

为对念佛行者之美称。日本净土教称之为“五种嘉誉”之一。此系出自观无量寿经所称“念佛者乃人中之分陀利花”一说...

妙好宝车经

全一卷。略称宝车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经旨在劝人勤持三归五戒,阐说三乘皆可得涅槃。现存之经首部分破损...

妙色身如来

妙色身,梵名 Surūpa,音译素噜波。为密教施饿鬼法时所供奉五如来之一,系与东方阿閦佛同体。妙色之“色”...

妙行三因缘

据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一载,欲成就妙行,有时、处、众三种因缘,即:(一)时因缘,谓五浊不增时,一切有情...

妙行三昧

为百八三昧之一。此三昧与“毕竟空”相应,而达于诸三昧之不二相。三昧,乃禅定、正定之异称。大智度论卷四十七(...

妙戒

相对小乘之“粗戒”而言,菩萨之大乘戒称为妙戒。(参阅“小乘戒”936) p2846...

妙见曼荼罗

即密教用以显示妙见菩萨内证之曼荼罗。其图式,于中央之大月轮中绘妙见菩萨为中尊,其周围绘七小月轮,月轮中有北...

妙见菩萨

又称尊星王、妙见尊星王、北辰菩萨。系北极星神格化之天尊,密教视为众星中之最胜者,具有守护国土、消灾却敌、增...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大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无障碍经、莲华三昧经。收于卍续藏第三册。本经系以密教观点来...

妙法莲华经

梵名 Saddharma-pundarīka sūtra。凡七卷,或八卷。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法华经、妙法...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梵名 Saddharma-pundarīka-?āstra, Saddharma-pundarīka-up...

妙空

(1826~1880)清代僧。江苏江都人,俗姓郑。名学川,字书海。号刻经僧。初治儒学,后学佛于红螺山瑞安。...

妙音

梵名 Ghosa,巴利名 Ghosa。又作瞿沙、惧沙、巨沙。为印度佛教说一切有部四大论师之一。北印度都货逻...

妙音菩萨

妙音,梵名 Maju-ghosa。音译曼殊瞿沙菩萨。在法华经妙音菩萨品中,载有此菩萨之功德。然在密教中,此...

妙香林寺

位于马来西亚槟城升旗山麓。为槟城大乘佛教三大道场之一。福建高僧会泉法师创建于西元一九四二年,法师示寂后,由...

妙伦

(1201~1261)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浙江黄岩松山人,俗姓徐。号松山子、断桥。十八岁于永嘉广慈院出家,...

妙峰

(一)即须弥山。系佛教宇宙观中,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金轮上之高山。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载有善财童子于妙峰山顶上向...

妙高

(一)为须弥山(梵 Sumeru)之意译。须弥山乃佛教宇宙观中,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金轮上之高山。(参阅“须...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妙高即须弥山,以其由四宝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称妙高。据华严经疏卷十七载,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

妙执金刚

为密教十九执金刚之一。此金刚能为众生开示醍醐之妙味;以其司掌秘密曼荼罗最尊最胜之妙德,故称妙执金刚。此金刚...

妙奢摩他

即最高之禅定。妙,即不可思议、绝对、无比之意。奢摩他,为梵语 ?amatha 之音译,意译止、寂静、能灭,...

妙清

高丽仁宗朝(1123~1146)之僧。生年、籍贯均不详。据东国通鉴卷二十二之十年壬子条所载,妙清自称自禅师...

妙净明心

指自性清净心。妙,即无上、最上之意;净,清净之意。明,即远离无明而达于彻悟之境地。 p2853...

妙眷属

即指密教法身如来说法会座中集会听法之听闻众。于显教中,宣说大法之教主与听闻教法之听闻众,以因果之位而言,各...

妙庄严王

梵名 ?ubhavyūha-rāja。又作严净王。据法华经卷七庄严王本事品载,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

妙喜庵

位于浙江余杭西北之径山。原称明月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临济宗高僧大慧宗杲自径山退隐明月堂,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