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色欲

梵语 rūpa-kāma。为五欲之一。凡爱著于青黄长短等色境,惑动于男女间之色情,均称为色欲。摩诃止观卷四...

色量

佛典中,统称各种物质之单位为色量。色,即色法,乃一切物质之总称。依据俱舍论卷十二载,色法之极少为极微,七极...

衣钵

梵语 pātra-cīvara,巴利语 patta-cīvara。指三衣及一钵。三衣,指九条衣、七条衣、五...

色境

又作色处、色界。或单称色。为五境之一,六境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眼根所取青黄等质碍之境,称为色境。...

色盖

色,色尘;盖,覆盖之意。以色、声等色尘能覆盖真性,故称为色盖。 p2549...

色蕴

梵语 rūpa-skandha,巴利语 rūpa-kkhandha。又作色阴、色受阴。为五蕴之一。色,为变...

艾尼斯鲁门

(Ernest Leumann, 1859~1931)瑞士之印度学学者,中央亚细亚语言研究学者。历任斯特拉...

血盆经

全一卷。全称大藏正教血盆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本经叙述目连尊者至羽州追阳县时,见许多女子在血盆池地狱中...

血书

又作血写。谓以血书写经文。如梵网经卷下所载(大二四·一○○九上):“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

血脉

指师徒之法门相承,而以人体之血脉相连比喻之,表示不绝之意。故法门相承,又称血脉相承。师资相传系谱之图表,称...

(一)梵语 sajskāra,巴利语 savkhāra。音译删迦罗、僧娑迦罗。原为造作之意,后转为迁流变化...

行不退

指佛道修行之阶位中,于行业至不退堕之位。与“念不退”、“位不退”并称为三不退。又于初地得真唯识观,舍二乘之...

行五法

指行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等五法。天台宗止观修法有二十五种方便,二十五方便复可分为五科:具五缘、诃五欲、...

行化

乃游行教化之略称。谓遍历各地,教导众生。仁王般若经卷上菩萨教化品(大八·八二八中):“若以幻化身见幻化者,...

行四依

又作四依住、四依法、四依止法。律典规定出家之人应依如下四法,以长养其生活。(一)粪扫衣(梵 pājsukū...

行布门

次第行布门之略称。行者,行列;布者,布置。乃华严宗就菩萨进趣至佛果之修行阶位所立法门之一。为“圆融门”之对...

行由

修行之因缘由来。如六祖坛经中记载慧能之行历传记部分,称为行由章或行由品。 p2554...

行住坐卧

即四威仪。乃人类生活起居之四种基本动作,引申为日常之生活举止。佛教为诫比丘、比丘尼慎其行状,令勿放逸懈怠,...

行佛

又称行佛威仪。谓修行者须于日常之行住坐卧中,起崇仰畏敬之念,正其仪容举措,一一方正合宜而心无动乱,以示现佛...

行佛性

乃三佛性之一。指各种有漏、无漏等万行;盖以有漏、无漏等万行,乃成就佛果菩提四智之因,故称行佛性。又为二佛性...

行均

辽代僧。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俗姓于。字广济。善音韵、文字学。曾收集大藏经中所用之文字二六四三○余字,加以注...

行事

指行定例之仪式。亦即依一定之轨范,执行仪式法会。又执掌定例事项之职者亦称行事。有法会行事、会行事等,此与奉...

行具三心

日本佛教用语。为“智具三心”之对称。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原出自观无量寿经九品往生中之上上品,...

行果满位

即佛位。乃修行功德已达圆满之位。 p2554...

行法

指修行之方法。在密教中与“修法”、“密法”同义。又密教之“四度加行”即为受传法灌顶前,方便所修之行法,包括...

行法中间立座作法

指密教行者于修法中,因重要事欲离座时之作法。作法集载其作法为结五股印,诵吽字。开心秘决卷七之记载,其作法有...

行状

乃记述人一生行谊及其籍贯、生卒年月之文字,为文体的一种。又作行状记、行述、行实、行业、行业记。关于行状之源...

行者

(一)梵语 yogin。乃指观行者,或泛指一般佛道之修行者。又称行人、修行人。一般修念佛法门者,称“念佛行...

行思

(?~740)唐代僧。吉州安城(江西安福)人,俗姓刘。幼年出家,就六祖慧能学法,性贞谅。与南岳怀让并称二大...

行染

谓生活行为受染污。对出家之“离染”而言,在家即称行染。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沙弥得度条(大四八·一一三七中):“...

行为

梵语 karma,巴利语 kamma。意译为业。业有身、口、意三业,即身体之行、口中之语、心中之思等三者之...

行疫神

即指能导致世间流行疾疫之恶鬼神。据却温黄神咒经载,有梦多难鬼、阿佉尼鬼、尼佉尸鬼、阿佉那鬼、波罗尼鬼、阿毗...

行相

指心(心王)及心所所具有之认识作用或所映现之影像状态。心、心所以各自之性能,游行于境相之上,又行于所对境之...

行苦

乃三苦之一。行,迁流之义。因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而无刹那常住安稳;见诸法无常,而感逼恼,称为行苦。(参阅“...

行苦行论师

乃苦行外道之一。彼等认为宿世罪福悉已既定,故主张于现世迅速受苦,求死后得安乐,因而从事苦行。[外道小乘涅槃...

行香

乃施主为僧众设斋食时,先以香分配予大众,而行烧香绕塔礼拜之仪式。据贤愚经卷七、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等载,行香...

行海

(一)(1604~1670)明末清初僧。嘉兴桐乡(位于浙江)人,俗姓钱。号大方。十九岁有出尘之志,次年至杭...

行海金山志略

凡四卷。明末清初僧行海(1609~1683)撰。又称金山龙游禅寺志略、金山志略。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

行茶

指分配茶水。即寺院中,按一定之法式,在会众中分配茶水之作法;或亦指大众共同吃茶。禅林行茶时,有一定之座位(...

行基

(668~749)日本奈良时代僧。号行基菩萨。和泉(大阪府)人。十五岁至药师寺学唯识、瑜伽。后游化诸国,弘...

行堂

(一)佛教丛林中,每日用斋时,为大众添饭菜、装茶水之作务,称为行堂。从事此项工作者,称为行堂师、碗头。 (...

行婆

指信佛修行之老妇。景德传灯录卷八浮杯和尚传(大五一·二六二下):“有凌行婆来礼拜师,师与坐吃茶。” p25...

行舍

为心所之名。为俱舍宗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识宗十一善心所之一。略称舍。指远离惛沈、掉举之躁动,住于寂静,而不浮...

行处

指观行处,即观心修行之对象。解脱道论卷三分别行处品列举三十八行处:(一)十一切入,即地、水、火、风、青、黄...

行森

(1614~1677)明末清初临济宗僧。博罗(广东)人,俗姓黎。世称茆溪行森禅师。其母梦白光入怀而妊,既诞...

行童

行,行者,乃为寺院服杂役者。行童,即指为寺院服杂役之青少年或小沙弥。又称童行、道者、童侍、僧童。据睽车志载...

行策

(1628~1682)清代僧。江苏宜兴人,俗姓蒋。字截流。其父全昌精通儒佛,与憨山德清有亲交。德清示寂后三...

行善

(一)为“止善”之对称。积极修行善业,是为行善;消极制止恶业,是为止善。如不杀生,止杀生之恶,是为止善;行...

行华

即行道散花之意,系于佛前行道礼拜,配赋散花,称为行华。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所载,玄奘入屈支国界遇木叉鞠...

行圆

(?~1020)日本平安中期僧。镇西人。为人不慕权势,致力于大众教化。不论寒暑,经常披着鹿皮传教,时人称之...

行业

指身、口、意所造作之行为。又作作业。 p2562...

行业神

乃指各种特定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之守护神。随社会分工制度之发展而产生各种行业神,其缘起多与各行业首创者之神话传...

行脚

又作游方、游方、游行。谓僧侣无一定居所,或为寻访名师,或为自我修持,或为教化他人,而广游四方。游方之僧,即...

行解

(一)指心王与心所对某一对象发生作用,同时了解、认知此一对象之意。心王,指八识之识体自身,亦即吾人精神作用...

行道

(一)指排列成行以绕行礼拜。一般指绕佛、绕堂而言。古代印度礼法,凡遇尊敬礼拜之情形,则行右绕佛像或塔之礼法...

行像

乃将装饰好之佛像以宝车载往城中游行之宗教仪式。又称巡城、行城。印度、西域、中国通常于佛诞日(农历四月八日)...

行境十佛

指如来所得之十身。乃华严经所举之十种佛身。为“解境十佛”之对称。华严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所触...

行满

(一)藏名 Hdsin-bye。密教十二火天之一。其形如秋夜之月,光晖照明,其像住于吉祥圆轮中,身着鲜白衣...

佛见

(一)指佛之真正知见。即照见诸法实相之真实知见。又作佛知见。梵网经卷上(大二四·一○○二下):“复转一切见...

行仪

指行为之规范或例行之礼仪作法。一般指比丘、比丘尼等日常行为之规矩礼仪。又净土宗之念佛有寻常、别时、临终等三...

行履

行,躬行;履,践履。即指日常之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以至喝茶吃饭、屙屎送尿等一切行为进退。丛林于二月九日、八...

行慧菩萨

行慧,梵名 Caritamati。音译作左里怛罗摩帝菩萨、惹[口*(颖-页+隶)]怛啰摩帝菩萨。大日经具...

行缘

以六度、四摄法等菩萨行,增长众生善根,此种外缘、助缘即称为行缘。(参阅“六波罗蜜”1273、“四摄法”18...

行学

指修行与学解。依据日僧日莲之诸法实相钞所载,行者当勤于行学二道,绝行学则无佛法。又为“解学”之对称。指为自...

行树

指次第成行而不错乱之树林。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六下):“七重行树皆是四宝。”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中(大三七·...

行历抄

全一卷。日人赖觉摘抄圆珍所著之行历记而成。内容记述圆珍于大中五年至贞观元年(851~859),来唐、返日期...

行证

即修行与证悟。转为依于佛道修行而证悟之意。[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三] p2567...

行韬

(?~1652)清代临济宗僧。吴江(江苏)人,俗姓赵,本名庾先。字大庾。幼年从学于伯父汉月法藏。顺治三年(...

行愿

指修行与誓愿。又作愿行。依据智顗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所载,若有愿而无行,则犹如一人要度到彼岸,而不肯...

行蕴

梵语 sajskāra-skandha,巴利语 savkhāra-khandha。行,迁流、变化、造作之意...

行缠

禅僧于行脚时所系用之脚绊。又作行滕、脚绊。联灯会要卷二十八云居晓舜章(卍续一三六·四五四上):“夜间脱袜打...

行端

(1254~1341)元代临济宗大慧派僧。浙江临海人,俗姓何。号元叟。家世业儒,六岁随母习儒学。及长,随化...

原为一切衣服之总称,于佛典中,则统称僧尼所著用之袈裟、覆肩、裙类等法衣。长阿含卷二游行经(大一·一二中):...

衣角罗

五种滤水囊之一。以一尺四方之密绢作成,将之系于瓶口,或安于钵中,作为过滤水之用。 p2568...

衣法

指衣与法。禅宗之传承,师传法于弟子系以付授之袈裟为表征,故传衣亦具传法之义。景德传灯录卷三((大五一·二二...

衣座室三轨

又作弘经三轨。指弘传法华经者所应遵守之三种轨则。衣、座、室乃三种譬喻,以如来之衣譬喻柔和忍辱之心,如来之座...

衣珠喻

法华七喻之一。又作系珠喻、衣内明珠喻。比喻有大器而满足于小智者,犹如衣内系宝珠而不自知。据法华经卷四“五百...

衣单

衣,即指衣钵;单,即书写人名之小红纸片。据禅林象器笺座位门记载,僧堂中,各人座席之壁上皆贴有名单,称之为单...

衣祴

乃盛花之器具。又作华祴。于印度,供养高贵之人时,用以盛花而捧之。又据玄应音义卷八、窥基之阿弥陀经疏、智圆之...

衣犍度

巴利语 cīvara-kkhandhaka。乃二十犍度之一。犍度(巴 khandhaka),分段之义。戒律...

衣领树

据十王经卷二载,乃位于冥途中三途河(葬头河)畔之大树。树下有悬衣翁、夺衣婆二鬼,凡过此树之死者,必为二鬼剥...

衣贱

乃三贱之一。出家沙门为对治贪着之心,故其所著用之袈裟须以截断之布,缝制成粗恶之衣,称为衣贱。[善见律毗婆沙...

衣囊

梵语 cīvara-brsikā。指收纳三衣之囊袋。又作衣袋、三衣袋、袈裟袋、袈裟行李、袈裟文库、盛衣、打...

衣体

法衣之材体;即制法衣之材料。又作衣财。如法之材料在律中虽无一定之规定,然大抵可用绵、麻、树皮、野蚕丝、绢、...

衣钵侍者

指掌管住持资具、钱帛之僧。禅林象器笺职位门衣钵侍者条载,衣钵侍者掌住持钱帛。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两序章衣钵侍者...

衣钵阁

指收藏住持之资具、钱帛等物之库室。又作衣钵合。后转为收藏开山及历代住持之遗品、衣钵、财物之宝库。[校定清规...

衣钵薄

指记录住持私有财产之簿册。衣钵亦指僧人之私财。据西岩了慧禅师语录卷末所附之西岩了慧禅师行状所载,师晚年退隐...

西子昙

(1249~1306)元朝临济宗僧。浙江仙居人,俗姓黄。幼入紫箨山广度寺出家,身长七尺,眼光慑人,才思敏捷...

西大寺

为日本真言律宗总本山。位于奈良市西郊。乃南都七大寺之一。又称高野寺、四王院。天平神护元年(765),奉称德...

西大乘教

为明代民间宗教之一。为北平西郊黄村吕牛所创。因河北滦州石佛口王森创立之闻香教又称东大乘教,故此教称西大乘教...

西山住部

梵名 Apara-?aila,巴利名 Apara-seliya。音译阿罗说部。又作西山部。小乘二十部之一。...

西天四七

指禅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即印度迦叶付法相承之二十八祖。以见佛陀拈花而微笑之摩诃迦叶为第一祖,其下有阿难、商...

西天目祖山志

凡八卷,并首、末、补遗,共十二卷。明代僧广宾撰,清代僧际界增订。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 浙江天目山有...

西方七曜众

即指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外院西边之寂母、大光、对主、杏、辰、尊长、悦可等七天。此乃相当于二十八星宿中之女、牛...

西方三圣

指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位圣者。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为阿弥陀佛之...

西方公据

凡二卷。清代彭际清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全书摘录古德之教示及其劝说念佛往生之行业,并叙念佛之利益。书名...

西方合论

凡十卷。明代袁宏道撰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乃承永明延寿等之主张,对禅儒之徒...

西方法社

乃唐代贞元年间(785~804),吴郡包山僧神皓(716~790)所创置。神皓从钱塘龙泉道场之一公出家,受...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全一卷。唐代僧窥基撰。略称西方要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旨在劝众往生,内容系阐释往生西方之诸疑难。凡...

西方师

梵语 pā?cātya。西方(西国)之诸师。又作西国师、外国师。指北印度犍陀罗国诸论师而言。系迦湿弥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