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西方净土

指西方极乐世界。又称西方极乐净土。略称西方。即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六下):“从是西方...

西方赞

为四方赞中之西方赞。密教东、南、西、北四方凡十六大菩萨,各方上首为金刚萨埵、金刚宝菩萨、金刚法菩萨、金刚业...

西本龙山

(1888~)日本佛教学者。毕业于大谷大学研究科。曾任大谷专修学院讲师。著有炖煌出土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

西寺

位于京都市南区唐桥。乃日本废寺。属净土宗西山派。创建于桓武天皇延历十五年(782)。隔朱雀大路与东寺(教王...

西行

(1118~1190)日本歌僧(为专事创作或歌咏和歌之僧)。俗姓佐藤。法号圆位。为俵藤太秀乡之后,鸟羽上皇...

西序

于禅林之佛殿、法堂举行佛事时,僧众分右(东)侧、左(西)侧,两班序列;西序指序列于西班之僧。东序选精通世事...

西来寺

(一)位于甘肃张掖县城西南隅。张掖县志载:“西来寺明建,有落星石,清雍正十年喇嘛刘劳藏募资重修。”现存之观...

西明寺

(一)位于陕西长安县。系唐高宗敕令创建,显庆三年(658)六月落成。寺广三百五十步,周围长数里,寺地原系延...

西明阁

为鸠摩罗什译经之处。后秦姚兴于弘始三年(401)征伐后凉,迎请鸠摩罗什至长安,并礼之为国师,敕住于西明阁与...

西林寺

位于江西星子县庐山南麓,与东林寺相对。晋太元年中,道安门人慧永住于此。其同学慧远由长安南游罗浮山,途中闻慧...

西夏文大藏经

即以西夏语翻译之大藏经。又称西夏大藏经、西夏语大藏经。主要以汉译及西藏译佛典为原本。西夏初主元昊自宋乞得大...

西笑承兑

(1548~1607)日本临济宗僧。京都人。号月浦、南阳。住相国、南禅二寺,深得足利义昭之信任,又受丰臣秀...

西曼荼罗

又作智曼荼罗、果曼荼罗。即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之异称。若与胎藏界曼荼罗(因曼荼罗)相对而言,则金刚界系果曼荼罗...

西国三十三所

指日本西国近畿地方三十三所巡礼观音之道场。又作西国札所、西国三十三观音、三十三所札所。或单称札所。起源不详...

西国寺

乃日本真言宗寺。为西国寺派本山。位于尾道市久保町。行基所开创,后属仁和寺,因白河天皇之命,乃再度修建,成为...

西域中华海东佛祖源流

凡二册。韩国狮岩采永编录。又称佛祖源流。列叙韩国禅宗(曹溪宗)传灯之次第。刊行于一七六四年。内容记述自释迦...

西域寺

位于北平房山县西南石经山麓。旧有东峪、西峪二寺,均为隋唐之建筑。后东寺废毁,西寺独存,构筑宏伟,佛塔庄严,...

西域佛教

历史上所指之西域,并无一定之范围,且西域诸国之名称亦随时代转换而屡有改变。佛教史上之西域,系指从印度兴起佛...

西域志

(一)凡十卷。又称大隋西国传。隋代僧彦琮撰。收录达摩笈多游历西域各大小乘国及寺塔之见闻。其内容有:(一)方...

西堂

乃指曾于其他寺院任住持,而今客居于本寺者。又称西庵。寺院之前任住持,则与之对称,而称东堂、东庵。以东方为主...

西教寺

为日本天台真盛宗总本山。位于滋贺县大津市北隅。山号戒光山。草创于推古时期,其后最澄、源空加以兴建,遂成为敕...

西净

乃指西序之人所使用之厕所。禅宗寺院做佛事时,僧众于法堂分列东、西两侧;排列于东侧者称为东序,相对于此,西侧...

西园

位于江苏吴县阊门外。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太仆徐泰时之私园,后其子工部郎中徐溶舍园为寺,并取名复古归原寺。崇祯八...

西源特芳和尚语录

凡三卷。日僧特芳禅杰(1419~1506)撰,宗怡重编。又称西源和尚语录、特芳和尚语录、西源录。收于大正藏...

西资岩

位于福建晋江县石狮镇卓望山。背倚金井镇,西临围头湾。又称大石佛寺。寺旁林峦奇石列布,山前明屿暗礁错落。建于...

西游记

为我国小说名著。明代吴承恩撰。以玄奘三藏西天取经为主干,经过种种增广发展而成之传奇小说。本书所述尽为离奇之...

西禅寺

位于福建福州西郊之怡山。原为梁朝炼丹士王霸所居,唐代贞元十二年(796),建立冲虚观祀之,后废弛。唐咸通八...

西溪梵隐志

凡四卷。清代吴本泰撰,沙门智一编。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西溪,属浙江省,宋高宗南渡,初欲建都于此。此...

西归直指

凡四卷。清代周梦颜着。收于卍续藏第二册。本书明示念佛往生法门,劝化世人皆归往西方净土,故书名为西归直指。卷...

说法

日本佛教用语。谓立于路旁对往来行人说法。传说日僧日莲于镰仓布教时,立于小镇十字路口,激烈说法。因而后世有“...

位位宛然

指曹洞宗所说之“偏正五位”,其一一之位,明了清晰,不相混乱。宛然,乃明了之意。偏正五位即正(平等)中偏(差...

住一切法平等执金刚

为密教教主大日如来在广大金刚法界宫说法时,与会之十九执金刚之一。此尊具足五转之德,因其以法身如来究竟如实之...

住力

(544~623)唐初僧。河南阳翟人,俗姓褚。八岁出家,器宇凝峻。陈宣帝于建业(南京)造泰皇寺,师受敕监督...

住山

(一) 杜绝尘缘而隐居于山林之中。 (二)为一山(寺院)之住持。其语意与“山主”相同;系以“一山之主人”之...

住心

行者安住于道之心相。日僧空海尝依大日经入真言门住心品而立真言宗十住心,即:异生羝羊心、愚童持斋心、婴童无畏...

住劫

梵语 vivarta-sthāyi-kalpa。为四劫之一,六劫之一。指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存住之时,其间...

住定

(一)住于禅定。禅定(梵 pratisajlayana),宴默之意。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大九·二五中):“...

住定菩萨

指百劫修三十二相之菩萨。又作真实菩萨。菩萨经三阿僧祇劫间修六度行,更于百大劫中修三十二相妙果之福业,以至成...

住岸却迷人

禅林用语。原指看见对岸之绝妙景色,竟为之所迷,殊不知此一绝妙景色正是障碍,能令人失去进退之自由;于禅林中,...

住果

指声闻、缘觉之圣者,各安住于所证之果位,不更进求胜道。[俱舍论卷二十三] p2601...

住果缘觉

缘觉乘已得涅槃果,而安住之,无更进求佛果之心,称为住果缘觉。对此,各宗说法不一,小乘及大乘中之法相、三论等...

住果罗汉

声闻乘中已得涅槃果,然仅安住其果,无更进求佛果之心,称为住果罗汉。罗汉者,为声闻乘极果之名。(参阅“阿罗汉...

住前信相菩萨

又作假名菩萨、名字菩萨。指十住位以前的十信位之人。此等之人虽称菩萨,然尚未达至真菩萨位。 p2602...

住持

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后指掌管一寺之主僧。又作住持职。略称住职。本称维那、寺主,宋代以后之禅林广用住持之职...

住持三宝

入住于世以持续佛法之三宝。为三种三宝之一,六种三宝之一。一般以佛之塑像、画像为住持之佛宝,黄卷赤轴之三藏经...

住持成就门

指密教大日如来出生北方金刚拳菩萨之三摩地。金刚拳菩萨居于金刚界曼荼罗北方月轮中,在不空成就如来之后方,而为...

住相

为四相之一。住,梵语 sthiti。为说一切有部及法相宗心不相应行法之一。有为法于生灭之间相续不断,使法体...

住无为戒

指密教修行者本性具足之戒。即行者以净菩提心之体性为戒体,而无需择地造坛,亦不需经由阿阇梨等之师缘即能自然发...

住无戏论执金刚

为密教大日经说会曼荼罗之内眷属中,十九执金刚之一,司掌如来大空不生之智德。此尊乃住大空之慧,观缘起之实相“...

住无戏论菩萨

住无戏论,梵名 Aprapace-vihāri,音译为阿钵罗波制尾贺哩,即住无戏论者之义。为密教位于现图...

住着

止于一处之意。着,为助词。住于一处而无转动,亦无进展,即指在事物上有所执着。碧岩录第九十五则(大四八·二一...

住莲

(1169~1207)日本净土宗僧。师事源空。曾与遵西等人唱诵六时礼赞。建永元年(1206)于鹿谷举行别时...

伫思停机

意谓陷于分别思量而欠缺机灵自由之状。亦即劳于思虑分别,使心神疑惑呆滞,难以迅速悟解而当机立断。碧岩录第二十...

伴夜

在禅林中,于亡僧荼毗之前一夜,小师终夜不眠,陪伴于亡僧之侧,并供养之。又称晚夜。俗称通夜。据禅林象器笺第四...

伴真汤

禅林中,嗣法师忌时,住持出资送库司,办祭设供,于斋食之后,特请西堂、两序,对着供奉佛像、祖师像等画像位,相...

伴寮

指在禅院中,能自由出入于寮舍之意。通常仅有首座有伴寮之权利。禅苑清规卷十百丈规绳颂条(卍续一一一·四六七下...

伴禅

又作陪禅。即住持于五更行香之后,入僧堂伴大众坐禅。小丛林略清规卷上住持条(大八一·六九○中):“住持但伴大...

伴斋

即陪伴新任住持共进午食之意。在禅院中,伴斋,乃指午食之意,或指于佛事时,供养之食事。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请新住...

伴鹤随风得自由

禅林用语。原指如云、鹤之悠游于空中,别无念头,随风翱游,自由自在;在禅林中,转喻禅者之境界,犹如云、鹤之悠...

梵语 buddha 之音译,巴利语同。全称佛陀、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头、没驮、勃陀、馞陀、步他...

佛母

梵名 Buddha-mātri,巴利名 Buddha-mātar。(一)指释尊之生母摩耶夫人(梵 Mahā...

佛力

佛之力用。佛具有二智,故亦称智力;以方便智能摄化众生,故亦称方便力;显示由佛果而起之力,故又称愿力。法华经...

佛十一持

据华严经疏卷五十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三载,佛以十一种持住于世间,以利益众生,十一持即:(一)...

佛十宿缘

据佛说兴起行经卷上、卷下载,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然因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无量苦报犹残余未尽,于成道...

佛三身赞

全一卷。宋代法贤(?~1001)译。又作三身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为对佛之法、报、化等三身赞叹之偈文...

佛三事入城

据金刚经疏载,佛陀入城有三种因缘,即:(一)为女人入城,一切女人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自由出入,思仰如来...

佛三语

指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等三种佛语。又作三佛语、三意语。(一)佛陀随自意宣说内证真实明了之法,称为...

佛凡一体

又作生佛不二、生佛一如、生佛平等、凡圣不二。谓佛心与凡心为一。即众生本具之真如法性与诸佛之法身平等无二。(...

佛口

又作佛说。指从佛口所出之言语;或指佛之尊贵金口。又形容从佛口所说之经文为“佛口金言”。金言,因尊重佛说而称...

佛土

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即不仅指净土,甚且凡夫居住之现实世界(秽土),...

佛大先

梵名 Buddhasena。又作佛驮先、佛陀斯那。五世纪北印度罽宾国人。乃说一切有部之师,后为禅法之传持者...

佛子

梵语 buddha-putra,巴利语 buddha-putta。(一)指信顺佛之教法,而承其家业者,即欲...

佛五姓

佛陀出家前之俗姓有五,即瞿昙、甘蔗、日种、舍夷、释迦。据佛本行集经卷五载,净饭王六代之祖被射杀,从血块生二...

佛化

(1834~1913)清末临济宗僧。福建泉州人,俗姓林。法名如幻。少时操舟为业,年二十四,师事升虚居士,茹...

佛化身三

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载,佛之化身有大、小、不定等三种,即:(一)大化身千丈,如来为应十地以前诸菩萨,乃演说妙...

佛心

其义有三:(一)指如来充满慈爱(大慈悲)之心。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下):“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

佛心天子

南朝梁武帝尝披袈裟,自讲放光般若经,人称为佛心天子。[碧岩录第一则] p2612...

佛心印

佛心即众生本具之真心,为大觉之妙体;此心决定不改,如世间之印契,故称为印。禅宗之旨在显现佛心印,开觉佛凡不...

佛心宗

禅宗之别称。系出自楞伽经之“佛语心为宗”而来。禅宗以不立文字、不依经典,直传佛之心印为宗旨,故又称佛心宗。...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凡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略称佛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属密教之随求咒法,主要阐释大随求陀罗尼之“心中...

佛手岩

(一)位于江西星子县庐山升仙台之东北。崖石参差,状如佛手,故得此名。岩下有石窟,深约十公尺,岩北有竹林寺,...

佛日

梵语 buddha-sūrya。系大乘佛教诸经典中所常用之譬喻。因佛陀之睿智、德行、慈悲,可破众生之迷妄,...

佛日豆爆

禅宗公案名。佛日,为唐末曹洞宗云居道膺禅师(?~902)之法嗣佛日本空。此公案即佛日本空参谒夹山善会禅师(...

佛日茶篮

禅宗公案名。佛日,为唐末曹洞宗云居道膺禅师之法嗣佛日本空。此公案即佛日本空与夹山善会禅师(805~881)...

佛月

有二义,即:(一)谓佛之光明犹如清澈莹明之月光。(二)比喻佛之法身。谓人之心若清净,则佛亦随即应现,犹如水...

佛牙

即释迦牟尼佛之牙齿。据传,世尊荼毗后,全身悉化为细粒之舍利,唯其部分牙齿未损,称为佛牙舍利(梵 Danta...

佛牙史

巴利名 Dāthāvajsa, Dantadhātuvajsa。凡五章。锡兰(即今斯里兰卡)僧达摩揭谛(巴...

佛牙寺

巴利名 Daladā Māligāva。即锡兰(今之斯里兰卡)坎底市(Kandy)之马拉葛瓦寺(Malag...

佛牙舍利塔

位于北京西山八大处之第二处灵光寺旧址。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之二颗圣牙,一颗传到师子国(锡兰,今之斯里兰卡);一...

佛牙节

锡兰(今斯里兰卡)之佛教盛会。每年八月于坎底市(Kandy),由佛牙寺与印度教寺院联合举办佛牙游行,每晚八...

佛世

指佛陀在世教化之时代。然欲值佛世甚难,此系众生八难之一。(参阅“八难”318) p2618...

佛以一音演说法

为“众生随类各得解”之对称。盖佛之说法教化并无大小、权实、顿渐等差别,惟众生各以机类之别,随其所闻,皆得相...

佛本行集经

梵名 Abhiniskramanasūtra。凡六十卷。略称本行集经。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叙...

佛正法眼藏

指佛之正教;亦即佛之正道真理。眼,彻见、鉴照之意,比喻正法能烛照万物;藏,含藏、包含之意,比喻正法能包容一...

佛法金汤录

凡三卷。明代鸿苞居士屠龙着。成书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卷上,引宋代儒者排佛论语句,而予以驳斥。中、...

佛母加持

为密教修法中,结诵佛眼尊根本印言之加持作法。又作佛部母加持。佛部母,即佛眼尊。密教修行者以加持念诵之功德奉...

佛母般泥洹经

全一卷。刘宋慧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述佛母大爱道比丘尼入灭送终等有关之事迹。西晋白法祖译之大爱道般泥洹经...

佛母曼荼罗

又作虚空眼曼荼罗、佛母别坛。密教中,虚空眼一般虽指佛眼,然据瑜祇经等所述,则谓佛母曼荼罗并非指佛眼曼荼罗。...

佛生会

又作灌佛会、降诞会、浴化斋。于佛陀诞生日(四月八日)举行之法会,灌水洗浴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之诞生佛。一般多...

佛田

比喻佛为植福之田,供养佛能获得一切福,消灭一切罪。于一切福田中,以佛之福田最胜。[大智度论卷三十](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