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吉祥神众

与“过患神众”相对。指具有吉祥相之神众;亦即指清净眷属。过患神众,则指具有过咎、灾患之神众;亦即指粗恶眷属...

吉祥草

梵语 ku?a。音译作矩尸、俱舒、姑奢。意译作上茅、香茅、吉祥茅、茆草、牺牲草。略称祥草。此草生于湿地,或...

吉祥经

(一)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八吉祥神咒经、八吉祥经、八吉祥咒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佛在罗阅祇耆...

吉庆赞

指密教行传法灌顶时,叹咏登觉位者之德所唱的赞歌。歌词系拟自叹咏如来八相成道之事迹,故又称八相成道赞。此赞歌...

吉遮

梵名 Krtya,巴利名 Kicca。又作吉蔗、吉栗蔗、讫栗着。意译所作、造、事。为恶鬼之名。即指起尸鬼。...

吉藏

(549~623)隋代僧。金陵人,俗姓安,名贳。祖先系安息人(胡族),后迁至金陵,故又称安吉藏、胡吉藏。师...

同一念佛

不分智愚、善恶、老少等,均信仰阿弥陀佛之本愿而称念佛号。往生论注卷下(大四○·八三八中):“同一念佛,无别...

同一缘相

缘,即能缘,相当于三密中之意密;相,即所缘,相当于身、语二密。将此二者合而为一,乃表独一无二之义。盖有相之...

同凡现疾

释尊法身本无生灭,然为教化世人,遂示疾入灭。净觉师碑铭:“于是同凡现疾,处顺将终,忽谓众人:‘有疑皆问,我...

同分

梵语 sabhāga。(一)又作有分、等分。分,自己之作用之义。 即根(感官之机能)、境(对象)、识(认识...

同分异全

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六不定过之一,即九句因中之第七句“同品有非有异品有”。其全名为“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

同心结

即以纽作绾结,而使结之两端入于中心一处之结法。一般用于袈裟之[巾*句]纽上。亦有用于斗帐上以作装饰。[禅林...

同世五师

又称横五师。为“异世五师”之对称。系指佛陀入灭后之百年左右(即阿育王时代),同时出自异世五师之第五优婆鞠多...

同行

梵语 sāhacarya。又作同伴、同朋。乃同心学佛修道之意。据摩诃止观卷四下载,同行,即相互敬重,切磋琢...

同别二教

为同教与别教之并称。又作同教别教、二种一乘。指华严宗所判之同教一乘与别教一乘。同教一乘,即随应二乘、三乘等...

同事摄

梵语 samānārthatā-sajgraha。为四摄法之一。又作同事摄事、同事随顺方便、随转方便。指菩...

同法相似过类

因明用语。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过类之第一。立者(立论者)于对论中虽举出异喻,而对方竟强指其...

同法喻

因明用语。因明喻支(譬喻)之一。乃“异法喻”之对称。又作同法、同喻、同品。喻,比况、譬喻之意。法,总括能立...

同品

(一)指同類,即性質相互共通者。 (二)梵語 sapaksa。因明用語。指因明論式中,與宗(命題)之後陳(...

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不定过

因明用语。同品一分转,梵语 sapaksa-eka-de?a-vrtti。异品遍转,梵语 vipaksa-...

同品有

因明用语。有,全有之意。因明论式中,全部宗同品或因同品均具有能立法所说之义者,称为同品有。例如声论师对佛教...

同品有非有

因明用语。“有非有”,部分为有,部分为非有之意。于因明论式中,宗同品之一部分具有能立法,一部分未具有能立法...

同品定有性

梵语 sapakse sattvam。因明用语。因(理由)三相之一,用以表示因与宗(命题)后陈(述词)之关...

同品非有

因明用语。“非有”,全无之意。因明论式中,全部宗同品皆不具有能立法者,称为同品非有。例如声生论师立“声为常...

同相

六相之一。谓万法诸缘和合而成一缘起之法,虽多义而互不相违;如柱、椽、梁、瓦等之和合而成屋舍,系合力而不相违...

同展三拜

指大众同展坐具而行三拜。为禅宗礼法之一。敕修百丈清规卷二尊祖章达磨忌条(大四八·一一一八上):“住持上香,...

同时具足相应门

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一门乃十玄门之总说,其余九门则为此门之别义。“同时”即无前后,“具足”即无所遗漏,“相...

同泰寺

位于江苏江宁之东北。梁武帝普通二年(521)九月建立。本寺楼阁台殿,九级浮图耸入云表。帝尝亲临礼忏,舍身此...

同参

指同事一师而共同参禅者。后成为僧侣间一般之称呼。与“同学”同义。此外,同参亦有互相研究之义。[碧岩录第二则...

同教说听四句

同教,即会三乘法归一乘法;说,指佛陀说法;听,指众生听法。系华严经疏卷三所举四种说与听二者间之相互关系。即...

同异俱分

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六不定过之一。即九句因中第九句“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又称“俱品一分转”。乃...

同喻

因明用语。意指同法(梵 sādharmya)之喻(梵 drstānta,譬喻)。又作同法、同品、同法喻。乃...

同境依

又作顺取依。指五根。根与识共取现在之境,称为同境。根照境如同珠光照物,然根无虑知之作用,须依五识方起虑知之...

同闻众

指列于诸经首之比丘、菩萨等共同闻法之大众。法华文句卷一,将同闻众分为声闻、菩萨、杂众三种。 p2250...

同庆寺

位于湖南宁乡(古称潭州)之西,大沩山南麓。系唐代禅师沩山灵祐(771~853)弘法之处。宪宗元和末年(82...

同归教

又作万善同归教。为南朝慧观及刘二者,分别各立之五时教中之第四。即以法华经为会三归一(开会三乘,同归一乘)...

同类因

梵语 sabhāga-hetu。又作自分因、自种因。旧译作习因。乃六因之一。指过去及现在一切有为法,以同类...

同类助业

又作同类善根。为“异类助业”之对称。指净土教五正行中之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等四种助业。此四种助业虽系...

同类无碍

为“异类无碍”之对称。指同类相似之事物,互相无碍。如火与火、地与地等互不相碍。(参阅“异类无碍”5160)...

同听异闻

天台宗所立化仪四教中之第三秘密教与第四不定教,即于佛说法时同座而听,然所闻之法各异,小乘之机闻小法,大乘之...

同体三宝

指佛宝、法宝、僧宝三者,同体不殊。又作一体三宝、同相三宝。据大乘义章卷十所举,一体(同体)可分三义:(一)...

同体大悲

又作同体慈悲。指观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亦即初地以上之菩萨,摄众生于自体,以...

同体之惑

同体,即观一切众生与己身为同体,乃真如平等,无二无别;如波之于水、四肢之于一身。同体之惑,则谓人之根本无明...

同体门

华严宗认为一切现象之存在,其自体并无固有之本性,而因与缘亦非为相互矛盾之存在,乃因中有缘,缘中有因,故于一...

同体相入

为华严宗显示事事无碍圆融义门之语。同体为“异体”之对称,相入为“相即”之对称。华严宗依因六义中“不待缘”之...

同体相即

为华严宗显示事事无碍圆融义门之语。同体为“异体”之对称,相即为“相入”之对称。华严宗依因六义中“不待缘”之...

各留半座

即先往生净土者,将其莲华座留半座给后来往生者。表示信心相同,所得之果报亦相同。五会法事赞卷末(大四七·四八...

向下

指从本至末。乃“向上”之对称。(一)禅林用语。于禅宗,转大悟之境界,顺应迷界而现自在之妙用者,称为向下门,...

向上

(一)禅林用语。指由下至上、从末至本;反之,从上至下、从本到末,称为向下。禅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上求菩提之...

向上一路

禅林用语。即指言绝意断之正真大道。与“向上一着”同义。景德传灯录卷七盘山宝积章(大五一·二五三中):“向上...

向火

禅家于寒月时,坐于僧堂之炉边取暖,称为向火。据敕修百丈清规卷六大众章日用规范条载,向火时,应先坐于炉圈上,...

向去

(一)向,趣向、归向之意。向去,即指相信本来具有之佛性,而发心归向之。 (二)今后之意。乃“向来”之对称。...

向秀

西晋思想家。河内(河南)怀人。字子期。生卒年不详。官至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之学,曾注解“庄子”...

向来

为“向去”之对称。即自昔日以来之意。祖堂集卷五船子德诚章载有“向来所议”一语。另于陶潜所著之挽歌诗中,有“...

向岳寺

为日本临济宗向岳(岳)寺派之本山。位于山梨县盐山。于康历二年(1380),由武田氏之外护而创立。拔队得胜为...

梵语 nāman。音译那摩。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通常指名称而言,然在佛学上...

名目

即法门之名称数目。又集录名目之书,亦称为名目。又名目之数,称为名数,与“法数”同义,如三界、九地等。 p2...

名字

为“名”与“字”之并称。有多种意义:(一)指一切事物之名称。(二)指能诠显事物之义者。与“名”同义。佛典中...

名字比丘

梵语 sajjā-bhiksu。又称名想比丘。指有名无实之比丘;亦即指未受具足戒之僧,或指不持守净戒之僧。...

名字即

为天台宗圆教修行之位次。乃“六即”中之第二位。即从善知识处或经典上,听闻一实菩提之说,而于名字(名言概念)...

名字沙弥

指由二十岁至七十岁之沙弥。因此类沙弥之年岁已可作大僧,然其尚未受具足戒,而仍为沙弥,故称为名字沙弥。[摩诃...

名字菩萨

又称假名菩萨、住前菩萨。即指菩萨五十二位中之十信位菩萨。名字,为假立施设,含有假借无实之意。据菩萨璎珞本业...

名色

梵语 nāma-rūpa,巴利语同。为名与色之并称。属十二缘起之第四支。又作名色支。一般作为概括一切精神与...

名别义通

即借别教之法门以显明通教之义理。乃天台宗判释经论中名义相违之文时所用之方法。如经论之文中,载有“界内三乘行...

名利

指名声与利益。与“名闻利养”同义。盖名利能满足人之虚荣心及欲望,故若贪求无厌或过分执着,则易陷于名利之大海...

名言

指名字、名目与言句、言说。大乘密严经卷下(大一六·七三九中):“瓶、衣、车乘等,名言所分别,色相虽可说,体...

名言种子

又作名言习气、名言薰习、等流习气。略称名言种。三种习气之一。即指由名言(指名字与言说)所薰成之种子。为“业...

名身

梵语 nāmakāya。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名,指表诠自性之名字、名目等;身,有积聚之义。即积集二名以上者...

名相

为五法之一。名,指事物之名称,能诠显事物之本体;相,指事物之相状。以名能诠显事物之相状,故称名相。盖一切事...

名假

三假之一。名,为事物之名称,能诠显义;假,为虚而不实之意。于诸法和合上施设种种名称,称为名假。此乃因“名”...

名欲

五欲之一。指贪求声名之欲。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四载,名,即世间之声名。因声名能显亲荣己,故令人贪求乐着而不...

名义

指名称与义理。如谓“诸行无常”,则诸行为“名”,无常为“义”。盖呼召表显诸法之本体者,称为名;而诸法本体之...

名号

梵语 nāmadheya,巴利语 nāma-dheyya。又作名字、名。主要指佛、菩萨之称号而言。此名号因...

名号不思议

名号,指诸佛菩萨之称号。此处则指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其功德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称名号不思议。盖至心称念南无...

名诠自性

即以名诠显事物之自性。俱舍论、成唯识论等,以之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并立名身、句身、文身三者。名(梵 nām...

名僧

指有名声、有德行之僧人。又僧人所穿着之衣服称衲衣,故亦有称名僧为名衲者。又僧人受戒之年数称戒腊,故有名声之...

名僧传

凡三十卷。梁代宝唱撰。集录东汉至齐粱间之高僧、硕德四二五人之事迹。本书着成后不久,慧皎之高僧传问世,而世人...

名闻

(一)指名声广闻于世间。与“名誉”同义。法华经劝持品(大九·三六下):“为求名闻故,分别于是经。”因名闻能...

名闻利养

与“名利”同义。即名声远闻与以利养身之意。亦即指欲求名声远闻及贪求财富之利益。菩提心论(大三二·五七三上)...

名德

指有名誉、有德行之人。名德比丘,则系对有名誉、有德行的比丘之尊称。此外,禅林中选择有名誉、有德行者任持之职...

名德西堂

名德,指有名誉、有德行之人。名德西堂,为一职称,乃禅林之西堂中,选择有名誉、有德行者任持之职位,称为名德西...

名德首座

于禅林之前堂首座中,选择有名誉、有德行者任持之职位,称为名德首座。敕修百丈清规卷四请立僧首座条(大四八·一...

名声

即声闻名望之意。据无量寿经卷上载,阿弥陀佛愿其名声普闻,以广度众生。[法华经序品] p2262...

名蓝

指有名之寺院。即指著名之伽蓝。伽蓝,为梵语 sajghārāma 之略译,即指寺院。(参阅“伽蓝”2769...

名体不二

名,为能诠者,能诠表显明体;体,为所诠者,即事物之本体。盖“名”系诠表事物之一种方便设施,而非事物之本体,...

(一)梵语 upanaya。因明用语。为古因明五支作法之第四支。即藉同喻(由正面说明之例证)与异喻(由反面...

合下

禅林用语。指即时、即刻之意。与“直下”同义。碧岩录第七十九则(大四八·二○五下):“合下做个圈缋子,教投子...

合山

指一丛林之全体。又作全山、阖山。或指一山之全体僧众。此外,集合于一寺修行之全体僧众,称为合山清众,又作阖山...

合干

禅林用语。干,即有关、关系之意。指参与丧葬法事之有关人员,又称合干人。[敕修百丈清规卷三住持章迁化条] p...

合中知

根与境二者必须直接而无间隔的接触,才能产生知觉,称为合中知。为“离中知”之对称。五根中,鼻、舌、身三根唯取...

合同船

禅林用语。又作乘合船。即无身分差别而同乘一船之意。藉以比喻无凡圣、贵贱等差别见解之境地。景德传灯录卷五南阳...

合字法

为密教文书记载法之一种。即取二字或三字之一部分,合成为一字之方法。如以灌顶二字为例,取灌与顶二字之部首或偏...

合作法

因明用语。为“离作法”之对称。又作随伴。略称合。因明论式中,举示同喻(由正面说明之例证)之体时,结合宗(命...

合身

指天台宗化法四教中第二通教之佛身。盖通教之佛身,乃于一佛之身上,显现胜、劣二种应身,故称合身。据大智度论卷...

合取口

禅林用语。闭口之意。即不讲无意义之语。盖真实之佛法,非言语所能表诠详尽,故若执着言语,则易成为修行佛道之障...

合杀

指诵经将结束时,唱诵佛号所用之曲调。关于合杀之意义,有诸多异说。一说杀为梵语 sas 之音译,意译为六。合...

合掌

梵语 ajali,巴利语同。又作合十。即合并两掌,集中心思,而恭敬礼拜之意。本为印度自古所行之礼法,佛教沿...

合掌观音

为三十三观音之一。此菩萨为立像,以其虚(空)心合掌之故,称为合掌观音。据法华经卷七普门品载,观世音菩萨为度...

合智印

又作闭心户印、闭心门印、阖心门印、阖智字印、阖智字陀罗尼印、如来坚固拳印、金刚拳三昧耶印、三昧耶金刚拳印、...

合坛

又作即坛。全称合坛护摩。为“离坛”之对称。即合他坛而共修之意。亦即移请大坛之诸尊至护摩坛,同一坛而修本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