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永祚寺

(一)位于浙江杭县。又称中峰寺,古称天竺寺。座落于稽留峰北侧,隋开皇年间(581~600)肇建,晚唐为禅僧...

永惺

(1926~)热河喀左旗人,俗姓刘。法名演霖。年十三,投增福寺常修法师座下出家。民国三十一年(1942),...

永源寺

位于日本滋贺县神崎郡永源寺町(山腰上)。山号瑞石山。又称饭高山、山上寺。为日本临济宗永源寺派之大本山。康安...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凡二卷。又作寂室录、圆应禅师语录、圆应录。日本临济宗僧寂室元光(1290~1367)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

永嘉集

凡一卷。全称禅宗永嘉集。又称永嘉禅集、永嘉禅宗集、玄觉永嘉集。唐代永嘉玄觉(665~713)撰,庆州刺史魏...

永嘉禅宗集注

凡二卷。明代僧无尽传灯重编并注释,熹宗天启二年(162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唐庆州刺史魏静曾编集...

永嘉证道歌

全一卷。又作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证道歌。唐永嘉玄觉(665~713)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玄觉初学天台...

永寿寺

位于山西榆次。据山西通志所载,本寺创建于后汉建宁元年(168)。然或谓唐代元和十二年(817)自村东地方移...

永宁

(一)(1292~1369)元末明初僧。江苏南通人,俗姓朱。字一源,讳永宁。世称虚堂禅师,又号虚幻子。曾参...

永宁寺

(一)位于河南洛阳以东十五公里之处,地当汉魏洛阳故城内。今为废寺,仅存部分塔基,及烧焦之砖块、佛像等。北魏...

永福寺

(一)位于浙江杭县。东晋咸和年间(326~334)沙门慧理创建。唐长庆四年(824),于此寺刻石壁法华经。...

永远

指永恒。永远一词,可分为三种概念:(一)无限之持续性,即时间无限持续者,此乃一般人之时间概念。(二)无时间...

永断习气智

指永远断除烦恼之智慧。于密教中,即大日如来出生西方金刚利菩萨之智。金刚利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之剑,能灭尽自、他...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凡三十卷。又作永觉和尚广录。明代僧元贤(1578~1657)所撰,为霖道霈重编。清顺治十四年(1657)刊...

犯戒五衰

略称五衰。(一)据长阿含卷二游行经、释氏要览卷上等载,犯戒者有五种衰耗,即:(一)求财不遂。(二)若有所得...

犯重

谓触犯重罪,即触犯小乘戒之四重罪或大乘戒之十重罪。四重罪即淫、盗、杀、妄语等四种;十重罪即杀、盗、淫、妄语...

玄一

唐代僧。籍贯不详,或谓系新罗人。精通法相学,以著述为事。著有无量寿经记二卷、观无量寿经记一卷、法华经疏八卷...

玄月

指玄妙之真理。即以当空之皓月比喻清明朗净之真理。三论大义钞卷一(大七○·一二○上):“举此秘指,以示彼玄月...

玄光

新罗国熊州人。自幼颖悟,出家后即有远游之志,遂来中国,于陈太建五年(573)登南岳,谒见慧思,受学法华安乐...

玄旨

指玄妙幽微之旨趣,亦即宗旨之根本义。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大四五·二五四下):“语设将融,玄旨犹隔。”信心铭...

玄旨归命坛

日本佛教用语。即以摩多罗神为本尊所修之口传灌顶。中世纪时,日本天台宗所行口传祖师心要玄旨之秘法,后与学徒归...

玄沙三种病人

禅宗公案名。又作玄沙接物利生、玄沙三种病、玄沙三病。为唐末五代玄沙师备禅师(835~908)藉如何接化盲、...

玄沙到县

禅宗公案名。为唐末五代玄沙师备禅师(835~908)到莆田县与小塘长老,就“动静不一不二”之玄境,所作之机...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凡三卷。详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又作玄沙广录。唐代玄沙师备(835~908)撰,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

玄沙闻燕子声

禅宗公案名。为唐代禅师玄沙师备(835~908)因听闻燕子之鸣声而拈提之机缘语句。五灯会元卷七(卍续一三八...

玄宗

乃佛教之通名。意谓玄妙之宗趣。与玄旨同义。注维摩诘经卷一序(大三八·三二七中):“常恐玄宗坠于译人。”唯识...

玄门

指玄妙之法门、深奥之妙理。亦为佛法之总称。又作佛门、空门、真门。三论玄义(大四五·二上):“不二之玄门。”...

玄门无碍十因

华严宗立十玄门以阐明法界事事无碍之相,而玄门无碍十因即用以说明诸法何以事事无碍。据华严玄谈卷六载,以下列十...

玄昉

(?~746)日本法相宗僧。大和(奈良县)人,姓阿刀。随龙门寺义渊出家学唯识,于灵龟二年(716),奉敕入...

玄昱

(787~868)新罗僧。朝鲜佛教禅门九山凤林山派之祖。又称玄育。俗姓金。宪德王十六年(824)来唐,师事...

玄流

玄,缁之意。谓披着缁衣(黑色法衣)之流派。即指僧侣。止观辅行传弘决序(大四六·一四一上):“缵承四世,年将...

玄奘

(602?~664)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

古先印元

(1295~1374)日本临济宗僧。又称古先印原。萨摩(鹿儿岛县)人。出家于圆觉寺。文保二年(1318)渡...

古印度早期佛教艺术

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西元前三世纪至西元前后)之佛教艺术。今日残存之遗迹有阿育王之摩崖石刻及石柱之雕刻...

古因明

指因明之集大成者陈那以前之因明。因明在印度发源甚早,据传为六派哲学中尼夜耶学派(梵 Nyāya)之祖足目(...

古帆未挂

禅宗公案名。为唐代岩头全禅师接引学人之公案。据五灯会元卷七岩头章载,有僧问岩头(卍续一三八·一一七下):...

古佛

对先佛或古德之尊称。即指古时之佛、过去七佛,或指辟支佛、释迦、卢舍那佛等,或对有德高僧之尊称。大日经卷二(...

古典

指佛经或祖师先德之著作。佛教具有远非其他宗教所能比较之浩瀚圣典,其中大多具有永远保存之价值;此外,祖师先德...

古拙微笑

英语 archaic smile。指同于埃及、希腊初期之古雕像所呈现具有特殊风格之微笑。如六朝之云冈石窟,...

古则

即古德所示之语句。于禅宗,举凡佛祖之言句、古德所垂示之语句、古德悟道之公案、师家相见彼此勘验之问答等,皆为...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凡四卷。明代临济宗僧古庭善坚撰,陶珽重编,崇祯六年(1633)刊行。内容包括卷一之行脚、法语、说戒、心要、...

古昆

(?~1892)清末僧。江西上饶人。字玉峰,号恋西。十余岁时出家于普宁寺,阅诸大乘经,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

古清凉传

凡二卷。唐代僧慧祥撰。书成于高宗永隆元年(680)至弘道元年(683)间。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由于华严经...

古清规

又作古规。指唐代百丈怀海所编集之各种清规,收录于百丈清规一书之中;相对者,则成立于宋代禅苑清规以后之清规,...

古尊宿语录

凡四十八卷。宋代赜藏主(僧挺守赜)集,灵谷寺净戒重校。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内搜罗南岳怀让以下,马祖、百...

古剑妙快

日本临济宗僧。古剑为其字,姓氏不详。早年出家,入梦窗疏石门下,其后渡海至我国,遍游诸山,先后参谒恕中愠、楚...

古德

乃对古昔有德高僧之尊称。或尊称古佛。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大五一·四四四下):“先贤古德,硕学高人,博达古今...

古德三篾

禅宗公案名。古德,指唐代禅师马祖道一与药山惟俨;篾,即用竹劈成之长薄片,可用以束物或编物。一日,马祖道一问...

古德火抄

禅宗公案名。谓住于四川巴州鲁祖山之宝云禅师,每有学人前来问法,宝云即面壁不语,故南泉普愿以下之诸古德对此事...

古德禅寺

位于湖北汉口。清光绪三年(1877),隆希和尚开山创建,时称古德茅篷。光绪三十一年及民国初年均曾扩建,并改...

古德烂杏

禅宗公案名。古德,指宋代洪州白兆山之志圆禅师。一僧问志圆如何是万行,志圆答(卍续一四八·一二一下):“今年...

古镜

镜之功能,能映现一切万物,无有差别,故禅宗以之比喻佛性。景德传灯录卷十六雪峰义存章(大五一·三二八上):“...

古灵揩背

禅宗公案名。为唐代古灵神赞禅师开悟后显露其机锋之公案。古灵初于福州大中寺受业,后辞别本师,四处行脚,遇百丈...

右手

印度自古以来,左手系用于如厕等不净之行为,反之右手则代表神圣之手,多用以触取清净之物。于佛教中,随各时代与...

右班

禅林集会时,大众于法堂内之左右两侧依序列位,称为两班、两序;位于右侧之知事位,即称右班,或东序。 p161...

右胁

又作右胁卧、右胁师子卧、师子卧、狮子卧。即右胁向下,两足相叠,以右手为枕,左手伸直,轻放身上之卧法,为比丘...

右旋

又作右回、右绕。即向右回旋。如佛眉间之白毫向右方旋绕,称为眉间白毫相,为佛三十二相之一。观无量寿经(大一二...

右语

即指“道场疏”之文。禅林修法会时,开始与结束所读诵之启白文,一般皆先叙以“某州某寺某甲值某事讽某经”等,其...

右膝着地

为印度之敬礼法。即以右膝跪地,右趾尖触地,使右股在空,又竖左膝于上,使左足跖著于地。又作互跪、胡跪。据释门...

右绕

梵语 pradaksina,巴利语 padakkhina。音译作钵喇特崎拏。又作右旋、旋右、右绕。即以右向...

右绕佛塔功德经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652~710)译。又作绕塔功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系佛应舍利弗之请,以偈宣...

召罪

又作钩罪。密教中,行者为摧破无始以来之罪业,须召请诸尊圣者净除其罪业,称为召罪。盖若就法体而言,三业之罪障...

召请

指劝请佛菩萨或召致人众。又称请召、迎请。大日经卷七(大一八·四八下):“召请如本教。”密教中,于修法时召请...

召请方便真言

密教表示如来摄召之德之真言。亦为迎请圣众或各部诸尊降临修法坛所诵之真言。又作如来钩、金刚钩。即:南么三曼多...

召请童子

梵名 ākarsāya 或 ākarsanī。音译作阿羯啰洒也、阿迦罗洒尼。又作招请童子、招召童子、钩召童...

叩髑髅知生处

佛世时,外道耆域叩打髑髅,闻声即能测知此人所往生之处,乃至此人是男是女、由于何病而命终等生前事迹。然佛陀以...

司命

指司掌人类命数之神。又作伺命。据佛说三品弟子经、四天王经、法苑珠林卷六十二所引净度三昧经,及法苑珠林卷八十...

司马达等

我国南朝梁时人。又作司马达、司马达止。于日本继体天皇十六年(522)至日本弘传佛法。住于大和(今之奈良)高...

叫唤地狱

为八热地狱之第四。叫唤,梵语 raurava,巴利语 roruva。又译作[口*睾]叫地狱、啼哭地狱、号叫...

只得一橛

禅林用语。谓只证得一半之法。橛,原指截断之小木棒;或竖于门中之短木,作为门户轨限之用,通常以两橛为一对,始...

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

禅林用语。谓佛道只许以真智契当之,而不许以世智辩聪会解之。老胡,即指我国禅宗初祖菩提达磨;达磨乃南天竺人,...

只管打坐

又作祇管打坐。指一心专意坐禅,不管其它。即不管坐禅有何意义与条件,但从无所得、无所悟之立场端的实践坐禅。日...

只赢得眼睛也落地

禅林用语。谓不解佛理、误说佛法,而遭受眉毛、胡须掉落之报应,更进而连眼珠子都掉落。碧岩录第八则(大四八·一...

史利那格拉

梵名 ?rīnagara,巴利名 Sirīnagara。古印度迦湿弥罗国(梵 Ka?mīra)首府。有新旧...

史前宗教

指成文历史出现以前之宗教。实质上属于原始宗教,但一般专指从考古发掘与典籍所载远古传说中之宗教,为研究宗教起...

史曼尔塔派

史曼尔塔,梵名 Smārta。印度教之一派。此派依据之根本要典为圣传(梵 Smrti),尤其是家庭经(梵 ...

史穆尔弟及聂那克尔弟

梵名 Smrtijānakīrti。十一世纪顷之印度学僧。于阿里王(藏 Mvah-ris)耶薛欧尔(藏 Y...

台宗二百题

凡十五卷。日本天台宗僧智周(1659~1743)撰。收录天台教义要论二○七题,包括:(一)宗要九十四题,有...

台密

指日本天台宗所传之密教,以睿山延历寺、园城寺为中心。因别于空海所传之东寺密教(东密),故称台密。日本天台宗...

台衡

台,指天台山之智顗;衡,指南岳衡山之慧思。慧思为师,智顗为弟子,后人乃顺口而并称二人为台衡,犹如一般习称之...

(一)梵语 pada。音译作钵陀、跛陀、钵昙。为俱舍宗七十五法之一,唯识宗百法之一。指诠表事物之义理者。亦...

句身

梵语 padakāya。为唯识宗二十四不相应行之一,俱舍宗十四不相应行之一。句,乃诠表事物之义理者;身,集...

句偈

指佛教中之文句、偈颂。摩诃止观卷七下(大四六·九八上):“一一句偈,如闻而修,入心成观。”若闻深含法义之一...

句义

梵语 padārtha。谓逐句阐释其义理,或指语句所言诠之意义,或观念(句)与观念之内容所显示之事物(义)...

句义灌顶

又作真言灌顶。为不空三藏所立五相灌顶之一。据金刚顶义诀载,修行此法时,行者观想本尊之真言及其义理布列于全部...

句诠差别

谓以“句”诠表其自性上义理之差别。盖“句”与“名”相对而称,名(梵 nāma)乃直接诠表诸法之自体者,即每...

句语三昧

指于言语文句发妙悟而通达无碍。三昧,为梵语 samādhi 之音译,意即一心专注于一处而不散乱,此处指专心...

句轮

密教修法中,行者将本尊之真言逐字观想布列为圆明之字轮,称为句轮。据大日经义释卷十一所载,凡行者持诵真言时,...

句双纸

凡二卷。日本临济宗僧东阳英朝撰。又作禅林句集、禅林杂句。本书分为干、坤二卷,初有佛经及祖录,兼含道儒百家,...

四一

(一)谓四种实智所照之境,可分为教一、理一、机一、人一;出自法华经义记卷二。即:(一)教一,谓皆成佛道之教...

四一切

又称四种一切义。指一切性、一切地、一切时、一切俱四种,系唯识宗为辨别心所法之遍行、别境、善、染污、不定等五...

四七品

指法华经二十八品。法华经乃由七卷二十八品所成,故有此称。 p1628...

四人出现世间经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内容叙述佛陀为波斯匿王说明世间之先丑后妙、先妙后丑、先丑后丑、...

四人观世

谓四种根机不同之人,观世(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之时各有不同之感。(一)凡夫观三界之乐,心生欢喜,...

四力

指促使众生发菩提心之四种力,即自力、他力、因力与方便力。(一)菩萨及一切世间之人,不假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

四十一位

即华严经所说之大乘菩萨修行阶次。菩萨之修行,渐次臻于佛果之阶位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等四十一...

四十九日

指人死后第四十九日,即满中阴之最后一日。又作七七日、尽七日、满中阴、中阴满。人死后即刻受生为中阴(中有)之...

四十九重如意殿

指兜率天上以如意宝珠铸造之四十九重宝殿。又称四十九重摩尼殿。如意,梵语 mani,音译摩尼,故四十九重如意...

四十九院

(一)为日本奈良时代,法相宗高僧行基于畿内所建立之四十九所寺院。弥勒上生经中(大一四·四一九上):“此摩尼...

四十九僧

修药师之法时,造药师七像,每像各供七灯,共四十九灯,更请僧四十九人诵读药师经。(参阅“四十九灯”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