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四菩萨

(一)指上行菩萨(梵 Vi?ista-cāritra)、无边行菩萨(梵 Ananta-cāritra)、净...

四华

(一)指无量寿经卷上所说之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俱勿头华、分陀利华四种莲华。气香状美,以极珍贵,故得以庄严净...

四量

现量、比量、圣教量之三量,加譬喻量,称为四量。譬喻量,即以譬喻方式显示教法,如谓“人生之无常,犹如水泡之无...

四阶成道

又作四阶成佛。指小乘菩萨得道成佛之四阶段。(一)三祇,谓于三大阿僧祇劫修万行。(二)百劫,谓于百劫修相好之...

四塔

又作四大塔。即于四个佛迹处所建立之塔。在印度,为巡礼者所必至之处。(一)指佛生处塔、道场塔、转法轮塔、般涅...

四意趣

梵语 catvāro ''''bhiprāyāh。谓佛之说法中,有四意趣、四秘密,可以决了一切之所说。其中...

四爱生

又作四爱起。指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四者生起贪爱染着之心。佛陀常对诸比丘告诫不可对各种生活资具生起爱染...

四业

梵语 catvāri karmāni,巴利语 cattāri kammāni。指四种不同之业果报应。又可分...

四烦恼

又作四惑、四根本烦恼。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于唯识宗,此乃与第七末那识相应而起之四种根本烦恼。我痴,即...

四照用

又作临济四照用。为临济宗用语,可释为二义。(一)据人天眼目卷一载,照,指对客体之认识;用,指对主体之认识。...

四万六千日

日本佛教用语。为佛神的缘日之一。谓于此日参礼各地之佛寺神社以追念佛神,其功德与平日参诣佛神四万六千日所得之...

四节

(一)即四种秘密。如来说法之秘密有令入秘密、相秘密、对治秘密、转变秘密等四种。(参阅“四秘密”1752) ...

四义平等

谓心王与心所相应关系有四种平等。此乃唯识宗之主张。即:(一)时平等,谓心王心所同一刹那生起作用。(二)所依...

四圣

(一)指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四圣乃十界中上四界之圣者,彼等已离烦恼,断轮回之苦。其余迷于地狱等六道之...

四圣十哲

四圣,指后秦鸠摩罗什之优秀门徒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等四人,加昙影、慧严、慧观、僧[(契-大)/石]、道常...

四圣地

梵语 catuh-pītha。(一)与释尊住世时有密切关系之四处。即:(一)释尊诞生之地迦毗罗卫(梵 Ka...

四圣行

指破除比丘恶欲之四种行法:粪扫衣、乞食、树下坐、身心寂静。又作四良药。与行四依、四圣种之意略同。四分律删补...

四圣言

圣言,谓正直之言语。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举出四种圣言:(一)不见言不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

四圣种

(一)梵语 catvāra ārya-vaj?āh,巴利语 cattāro ariya-vajsā。四种能...

四葬

为行于印度之四种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法苑珠林卷九十七送终篇记载西域之葬法有水漂、火焚、土埋、施...

四运

又作四运心。谓心识之运转与进展有四种过程。摩诃止观卷二上(大四六·一五中):“初明四运者,夫心识无形不可见...

四道

(一)指断除烦恼、证得真理之四种过程。依此可证得涅槃果,为一切佛教修习方法之概括。即:(一)加行道(梵 p...

四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依准之法则,大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等四种。又称四种道理。(一)观待...

四道场

指隋炀帝为晋王时,于长安蕃邸所建之四寺,即嘉祥寺、日严寺、实际寺、会昌寺。 p1789...

四达

梵语 saindhava。音译作先陀婆。又作四实。原为产于印度河畔之盐,后转释其义,而指盐、器、水、马等四...

四遍常论

乃古代印度外道所执六十二种错误见解中之四种“常见”。又作遍常论、四遍常见论。此类外道依据过去及现在之事实而...

四电王

指住于四方之光明电王。即阿揭多、设羝噜、主多光、苏多末尼,顺次为东、南、西、北方之光明电王。又称其名号者,...

四德

(一)指如来法身所具有之四德,即:(一)常,谓如来法身其体常住,永远不变不迁。(二)乐,谓如来法身永离众苦...

四梦

(一)就梦之原因可将梦分为四大不和梦、先见梦、人天梦、想梦四种。(一)四大不和梦,谓体内之地、水、火、风等...

四慢

慢(梵 māna,巴同),轻蔑他人而自恃心高之意。四慢,指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四者,即俱舍论卷十九所举七...

四漏

漏,为烦恼之异名。四漏,指欲漏、有漏、无明漏、见漏四者。(一)欲漏,即欲界根本烦恼三十六随眠中,除五部无明...

四满成佛

又作四种成佛。成佛之过程及修证之长短,于大小乘各宗有现身成佛、见性成佛、三生成佛、即身成佛、往生成佛等各种...

四睡图

道释画题。图中绘丰干、寒山、拾得与一虎,四者俱酣睡,画面静寂,显现禅之意境。此为宋元间著名之画题。宋高僧传...

四福田

福田(梵 punya-ksetra),意为可生福德之田。行布施即是种福田,此乃将施者、施物、受供养者分别比...

四种人

(一)指得四果之圣者,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四种人。[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六](参阅“四向四果”1...

四种十二因缘

佛陀所证悟的根本道理之一为因缘法,即认为一切有为法皆有生灭变化(宇宙自然界)或生死苦乐(人生命运)之现象,...

四种十住心

又作四种十重心。日僧空海根据大日经、菩提心论等,将众生发菩提心之过程分为十种类型,称十住心,成为日本真言宗...

四种三昧

又作四种大道。指智顗之摩诃止观卷二上所举之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此乃将众多之“止...

四种三宝

(一)据释门归敬仪卷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之四等所载,指:(1)一体三宝,谓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

四种不善

俱舍论卷十三谓诸法之善与不善可由胜义、自性、相应、等起四种因素以决定。其中之四种不善,即:(一)胜义不善,...

四种中道

指三论玄义中所载之对偏中、尽偏中、绝待中、成假中四种中道。(一)对偏中,对于大小学人断常之偏病而说中道,称...

四种天

指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所举之世间天、生天、净天、义天。又作四天。(一)世间天,如世间之诸国王,虽居人世而...

四种心

诸经典对于心作各种分类,其中关于四种心,各经典中复有诸多异说,或指纥利陀心(肉团心)、缘虑心、质多心(集起...

四种方向

密教修四种护摩法时,各有其一定之方向,息灾法为北方,增益法为东方,降伏法为南方,敬爱法为西方,故称四种方向...

四种方便

(一)即指慧远之大乘义章卷十五及窥基之法华玄赞卷三所载之进趣方便、权巧方便、施为(施造)方便、集成方便。(...

四种世俗谛

法相宗就世俗谛分为世间世俗、道理世俗、证得世俗、胜义世俗四种。又作四世俗谛。与世间胜义、道理胜义、证得胜义...

四种四谛

(一)为天台宗智顗所创,即指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等四种四谛。其义出自北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

四种布施

乃指菩萨善戒经卷一序品列举之出家菩萨所行之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等四者。(一)笔施,谓见人发心书写经典,...

四种平等

即楞伽经卷三所说之“相”与“非相”、“因”与“果”、“我”与“无我”、“人”与“所修法”,皆各平等,无有高...

四种正修行功德

又作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据昙鸾之往生论注卷下载,于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中,菩萨有四种如实修行之功德,即:(一)不...

四种甘露

又作四种苏陀味。即指青、黄、赤、白四种苏陀味。苏陀(梵 suta 或 sudhā),意译作甘露,天酒之意。...

四种生死

生死,梵语 sajsāra 或 jāti-marana,又译作轮回。众生于六道迷界中之轮回流转可大别为分段...

四种地

大乘菩萨之修行,从初发菩提心至佛果之间,可分成各种阶段,较常见者有十信位(十信心)、十住位(十心住)、十行...

四种死

谓依业之不同而将人的死亡区别为四:(一)寿尽财不尽死,谓人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知营谋财物,故...

四种死生

指从冥入冥、从冥入明、从明入冥、从明入明等四种由善恶业因而招感之生死果报。此说系出自别译杂阿含经卷四、集异...

四种自在

(一)指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中第八不动地以上菩萨所得之四种无碍自在,即:(一)无分别自在,谓菩萨在第八地舍一切...

四种色

密教修护摩法时,依所修护摩之种类不同,所用之坛、炉等各有其相应之颜色。四种色指白、黄、赤、黑四色。依息灾法...

四种行人

指大乘菩萨修行阶段中,已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阶位之人。吽字义(大七七·四○六下):“金刚已还四种行...

四种行日

指密教修息灾、增益、敬爱、调伏等四种护摩法之行法日期。其说有二:(一)据仁王护国般若仪轨(唐代不空译)之说...

尼罗乌钵罗华

尼罗乌钵罗,梵语 nīlotpala,巴利语 nīla-uppala。又作泥卢钵罗花。或单称优钵罗花。意译...

四种伽陀

指四种四句偈。伽陀(梵 gāthā),译作偈颂、偈,为韵文体之经文。据玄应音义卷二十四载,凡四句之颂皆称伽...

四种作意

作意(梵 manas-kāra),为心所之名,即令心警觉之精神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一举出四种作意,即:(...

四种希有

指关于佛陀之四种希有之事,即:(一)时希有,谓值佛陀出世乃不常有之事;旷劫以来,一切众生受无明覆蔽,流转生...

四种我

凡夫、外道、三乘、如来等四类人对“我”之了悟与观点有如下差别,即:(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不能了知五阴...

四种求知

指四种求与四种如实知。四种求,即四种寻思,乃观诸法之名义及自性差别为假有实无之精神作用。四种如实知,即四如...

四种狂惑

依狂惑之因可分贪狂、药狂、咒狂、本业缘狂等四种。(一)贪狂,以贪欲之心炽盛以致失本心而狂。(二)药狂,以服...

四种邪命

又作四种邪食、四邪命食、四口食、四不净食。邪命,谓依不正当之方法谋生活。戒律规定比丘应远离四种邪命,唯以清...

四种供养

供养(梵 pūjanā),供给资养之义。一般有以饮食、衣物等供养佛法僧三宝、父母、师长、亡者等。各经论复依...

四种制

为律宗所制,对于棋博人、饮酒人、欺诳人、戒取见人等四类人不可接近之规定。其中,戒取见人,指就戒律、禁制而起...

四种定

指出自成唯识论卷九之四种定:(一)大乘光明定,此定所发之智慧,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所诠之理、能诠之教...

四种往生

往生,即往生净土之意。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依分类方式之不同,而有两类四种往生之说:(一)就往生弥陀净土之相状...

四种念佛

念佛(梵 budhānusmrti),即忆念佛之意,又转为观念佛之相好或唱念佛之名号。据宗密之华严经行愿品...

四种念诵

指密教修法所持之四种念诵。(一)密教胎藏界法念诵。即:(一)心想念诵,又作意支念诵。乃先依弟子所定本尊,画...

四种性行

指菩萨之自性行、愿性行、顺性行、转性行等四种修行。(一)自性行,谓诸菩萨之本性贤良质直,敬爱父母师长,行种...

四种怛特罗

怛特罗,梵语 tantra,西藏语 rgyud。本为相续之意,后转用为密咒与教义之语。西藏大藏经中称秘密...

四种所施

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举出应予布施之四种对象,即:(一)有苦者,谓贫穷者、乞丐、盲聋残疾、无依倚者等类,宜施...

四种果报

又作四人果报。为法苑珠林卷六十九所举四类不同之果报,即:(一)先苦后乐者,谓有人先生于卑贱之家,衣食不足且...

四种法

(一)四种坛法之略称。又作四种护摩法、四种成就法。即指密教修法中之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伏法等四种。(...

四种法身

法身(梵 dharma-kāya),意为法之身,即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密教...

四种法味乐

法味乐,指甚深妙法甘味所生之快乐。四种法味乐系就净土门之五果门中第四之“屋门”往生净土者所受之法味乐而言。...

四种法为菩萨善友

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正法经卷一载,谓众生若修习下列四种法,即为菩萨之善友。(一)求菩提,谓众生若有发心,乐求...

四种法为菩萨实德

谓菩萨行下列四种法,以显明菩萨之实德。(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

四种法离菩萨行

谓众生若行下列四种法,则离于菩萨之行。(一)疑惑佛法,谓人宿无善种,于佛法心生疑惑而不爱乐。(二)我见贡高...

四种施俱得净报

四种施,指施净受不净、施不净受净、施受俱净、施受俱不净等四种布施,此系依据施者与受者双方之净与不净而分。四...

四种相承

(一)指梵字之相承有四种说法,即梵王相承、龙宫相承、释迦相承、大日相承四种。(参阅“悉昙四种相承”4574...

四种拳

指密教结手印时用以作印母之四种拳印。即:(一)莲华拳,又作如来拳、胎藏拳,或略称胎拳。系胎藏界曼荼罗所用。...

四种涅槃

指法相宗所立之四种涅槃。即:(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又称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清净涅槃、性净涅槃。谓一切法之实...

四种起首时

密教修四种护摩法各有其相应之时,即息灾法为初夜、增益法为日出、敬爱法为后夜、降伏法为日中等四种起首时。(一...

四种授记

授记,未来世证果及成佛名号之预记。据菩提资粮论卷三举出四种授记,即:(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众生...

四种教授

又作四教授。为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所举师者教授弟子之四种方法,即:(一)无倒教授,谓无颠倒宣说法义,使弟子受...

四种庄严

又作四种璎珞庄严。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载,菩萨以持禁戒、修禅定、知圣谛、持善恶等四法庄严法...

四种贪

依贪着对象之不同,而将贪欲分为四种:(一)显色贪,谓于他人之身分及青、黄、赤、白等显现之色起贪着。(二)形...

四种胜义谛

法相宗就胜义谛而分为世间胜义、道理胜义、证得胜义、胜义胜义四种。又作四胜义谛。与世间世俗、道理世俗、证得世...

四种恶人

为律宗所说常应远离之四种人,即:(一)乐语他误人,好议论他人之错处者。(二)乐说邪见人,指喜好讲说偏邪见解...

四种无明

无明(梵 a-vidyā),即愚痴,乃于事理不了达之精神情态。法相宗将无明分为随眠无明、缠无明、相应无明、...

四种发心

指真言行者之四种发心,即信心、大悲心、胜义心、大菩提心。(一)信心,又作白净信心。凡发心修行者,必先深信法...

四种善

俱舍论卷十三谓,诸法之善与不善可由胜义、自性、相应、等起四种因素决定。其中之四种善,即:(一)胜义者,又作...

四种善法

谓一切善法可为退分、住分、增分、达分等所摄,故称为四种善法。又作四种善根。即:(一)退分,谓离诸禅定而修布...

四种华严

天台宗将华严经分为前分华严、后分华严、尽未来际华严、法界华严四种。(一)前分华严,又作初顿华严、寂场华严、...

四种意识

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分为八种,复将其中之第六“意识”分为四种。据成唯识论卷五、卷七载,即:(一)明了意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