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狂惑之因可分贪狂、药狂、咒狂、本业缘狂等四种。(一)贪狂,以贪欲之心炽盛以致失本心而狂。(二)药狂,以服药中毒失去本心而狂。(三)咒狂,为咒诅所伏而狂。(四)本业缘狂,因宿业以致失本心而狂。[南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俱舍论卷十五、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大智度论卷八] p180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日本佛教用语。日本佛教界,以称念阿弥陀佛及诸佛之名号为御佛名。但在用语上,特指在法会中,将称念佛、菩萨、祖师...是说得其一位,同时兼得一切之位,这是华严之所说。...【最后身菩萨不受化生】 p1156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卷十四页云:问:如是四生、何者最胜?答:化生最胜。问:若尔;...(术语)空为但空,破见思之惑。假为但假,破尘沙之惑。中为但中,破无明之惑。又自空观而入于假观,自假观而入于中...僧尼出家受戒后所发之受戒证件。据释氏稽古略卷三载,唐代宣宗大中十年(856),曾敕任法师辩章为三教首座,命僧尼...(名数)三贤十圣为十三忍,更加正觉忍而为十四忍。见仁王经十。...【无嗔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一.逆境当前,不生恚恨之心,谓之无嗔。《成唯识论》曰:‘云何无嗔,...(术语)观念真理也。止观辅行一之二曰:一切发心,莫不缘理。往生要集上末曰:缘理愿者,一切诸法,本来寂静,非有...【恶趣】 p1157 瑜伽八十一卷七页云:恶趣者:谓诸恶趣。...(人名)元沙门,念常,号梅屋。世世居华亭。十二岁于平江圆明院出家。博究群书。后参佛智晦机和尚有省。礼五台,游...《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旧传佛涅槃后九百年,弥勒菩萨下降中印度阿踰陀国讲堂,为无著菩萨宣...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古德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勉励改过行善的人,往昔的过失无须过於灰心丧志、退缩;只要...
知足,就是知道满足,不去贪得无厌。这好像很好理解,但真正做到知足,也不是那么容易。少欲是说不作那些非分之想,...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堪言,而有一种偏激的悲观厌世态度。诚然,放眼俗世,苦乐皆有...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世界,都是欲望问题。 这里我们说一个阿拉...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在频繁的接触...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想攀缘以夺其志。 第三要将从前夙...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不出自己的长进,甚至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
我们一般的佛弟子,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我自学看很多经论,你不能算佛门弟子,非得皈依佛、皈依法、皈...
四种狂惑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种求知 | 下篇:四种邪命 |
(名数)悲田与敬田也。加恩田则为三福田。...
御佛名
一位一切位
最后身菩萨不受化生
隔历三谛
戒牒
十四忍
无嗔心所
缘理
恶趣
念常
瑜伽师地论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至诚改过,行善改命

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
谈「苦」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心里放不下是自己没有智慧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石头变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