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本来空

谓世间诸法皆假有,而非本来实有。一切万有皆为现象假立而存。永嘉证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下):“了即业障本来空...

本来面目

禅林用语。乃人人本具,不迷不悟之面目。又作本地风光、本分田地、自己本分、本分事。即身心自然脱落而现前之人人...

本来无一物

禅林用语。谓宇宙万象系由我人之妄想分别而起,本来即无任何一物可执着。一切诸法皆空,仅由于相依相存之关系而存...

本来无事

禅林用语。为禅宗牛头禅之修行主张。又作本无事而忘情、休心不起。以为心、境本无所有,凡有所作,皆是迷妄,故应...

本命元辰

禅林用语。指本性。本命,指人出生年之干支;值其干支之星,称本命星。元辰,谓人之命运受阴阳二星所左右,而以阳...

本命星

即密教经典所说,北斗七星中,为其人出生年之星。据宿曜经、北斗护摩法、梵天火罗九曜等所载,于北斗七星之中,各...

本命道场

即祈念皇帝本命星以镇护国家之道场。唐代青龙寺之镇国道场,即皇帝本命之道场。(参阅“镇国道场”6632) p...

本帖

(1517~1570)明代禅僧。号定堂。寻甸(位于云南乌蒙山麓)人,俗姓杨。世宗嘉靖年间,参谒白斋和尚,因...

本性

指固有之性德。即常住不变之绝对真实性。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九中):“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 p19...

本性住种性

梵语 prakrtistha-gotra。略称性种性、性种。为大乘二种性之一。种性,乃可能证得菩提之本性。...

本明

又作元明。指本觉。因本觉之体清净而有大智慧光明,故称本明。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八下):“由诸众生遗此本...

本果妙

为天台智顗大师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二。谓本地圆妙因究竟证得之大果,具真性、观照(觉...

本空

谓诸法本来性空;即一切万物之本性皆空。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中):“净慧如(知)本空,亿劫思佛智。”...

本初

意为根本之初;乃指如来之觉体,或真如法界,或事物之元始。大日经卷三(大一八·二二中):“我一切本初,号名世...

本初佛

梵名 ādi-buddha。即本初之佛,乃最原始、最根本之佛。印度之后期密教金刚乘(梵 Vajra-yān...

本门开显

历来诸家解释法华经时,大多将法华经判立为本、迹二门,即以法华经前十四品为门,犹如正觉始成之新佛;后十四品...

本相

指生、住、异、灭等四有为相之本相。又作大相。盖四相有本相与随相之分。(参阅“四相”1732) p1964...

本师

谓根本之教师。亦即本缘导师、本从师之意。一般多用于称呼释迦如来。与教主、本主、本佛同义。此外,弟子尊称其师...

本时

指本来久远之昔时。即佛最初成道(成佛)之时。据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载,世间一般皆以释尊为伽耶始成之新佛,实...

本涅槃妙

为天台大师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八。谓本佛所示现之涅槃不可思议。此非为调伏众...

本神通妙

为天台大师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五。即本时之神通妙。谓如来初成道时,于度化众...

本能寺

位于日本京都市中京区寺町御池下。旧称本应寺。本门法华宗五大本山之一。应永二十二年(1415),日隆创建于五...

本

指三昧耶形。即诸佛菩萨表示本誓之幖帜,显示救度众生之心愿。[性灵集卷七](参阅“三昧耶形”583) p19...

本国土妙

为天台大师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三。即本地果佛所住之土不可思议。法华经如来寿...

本堂

指寺院中安置本尊之堂宇,多为日本佛教所用。古称金堂,如法隆寺金堂、金刚峰寺金堂。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称之为根...

本寂

(840~901)唐代禅僧。泉州莆田(福建古田)人,俗姓黄。为禅宗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之法嗣。世称曹山本寂。...

本教

谓根本之教。为二教之一。全称“称性本教”,与“逐机末教”相对。即指华严别教一乘之法门。据道亭所著同义苑疏之...

本净

(667~761)唐代禅僧。绛州(山西)人,俗姓张。幼受六祖慧能之印可,住司空山(安徽)无相寺。天宝三年(...

本净无漏

谓众生之心性本来清净,远离烦恼诸漏之污染。然因后起之客尘烦恼而受杂染,此杂染于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晓;于有...

本眷属妙

为天台大师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七。谓本时说法所被之人微妙不可思议。如无量之...

本尊

即根本主尊。指修行佛道所依之无始以来本有,且于出世间为最胜最尊者。或指在一堂、一寺所供奉之诸多尊像中特殊而...

本惑

与“随惑”相对称。为感得迷果之根本烦恼,即诸惑之体。又作根本惑、根本烦恼。有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

本朝高僧传

凡七十五卷。日本临济宗卍元师蛮著于元禄十五年(1702)。系仿照我国梁、唐、宋三朝高僧传而作。内容收录自上...

本朝新修往生传

全一卷。日本藤原宗友编于仁平元年(1151)。记录迄于仁平元年之四十一人往生传。今日本真福寺藏有正嘉二年(...

本无

明代僧。昆明人,俗姓张。生卒年不详。师早孤,一日游昆明池,独见青莲浮于水面,众人异之以为不凡。年十九,归依...

本无宗

东晋时期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之首。本无之说,广义言之,几可为般若学之别名。魏晋以来,持之者多,各出异义,多为...

本无异宗

东晋时期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吉藏中观论疏谓此系竺道潜所立,元康肇论疏则谓系竺法汰所立。其宗义已无原始文献可...

本感应妙

为天台大师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四。谓本地果佛之感应不可思议。既已成果,即有...

本极

指法性之理体。为法之根本穷极者。法华玄义卷七上(大三三·七六六上):“本极法身,微妙深远。” p1973...

本源

指自性清净心。亦即根本之处。盖众生之自性本来清净,然为后起之客尘烦恼所污染。得闻圣法之贤者了知此事,即精勤...

本源清净大圆镜

谓众生本具之佛性(本源),清澈澄净犹如明亮清晰之大圆镜,而了无染污。此系圆觉经之语,乃极言本性之清净无著。...

本瑞

明代临济宗僧。生卒年不详。南昌府(江西)钟陵人,俗姓江。字天奇(琦)。世称茕绝老人。二十岁,参谒荆门之无脱...

本经

指论疏中之本经。即所依或所释之经。又该论疏中所引用之经义文句,称为本据,与“出典”一语同义。 p1973...

本道

(1898~1987)福建浦城人,俗姓郑。年三十,礼建宁宝莲寺世宗和尚出家。翌年,受具足戒于浙江天童寺。民...

本寿命妙

为天台大师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九。即于本时之果报,能自由示现寿命之长短,为...

本算

于问答论题时,最初所问之题,即称为本算;二问以下者,则称末算。 p1974...

本说法妙

为天台大师智顗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妙”字时所立本门十妙之第六。谓本佛之开示说法不可思议,悉令众生发大道...

本际

(一)指根本究竟之边际。即绝对平等之理体,多指涅槃而言。又作真际、真如、实际。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三上):...

本际外道

乃古代印度十三种外道之一。主张过去之初有本际,从此而衍生万物。本际,即最初之边际。[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 ...

本缘

(一)与“本生”同义。指有关释尊、弥陀、弥勒等佛菩萨,或佛弟子等,于过去世之永劫中,受生为各种不同的趣类、...

本质

为法相宗之教义。与“影像”相对称,为影像之所依。心及心所(心之作用)认识对象时,在内心中变现认识对象之相状...

本济

(562~615)隋代僧。太原(山西)介休人,俗姓宋。自幼聪慧,通晓经史大义。出家后,博览三藏,深解佛法玄...

本谧

(1606~1665)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或称行谧。古渝(河北)昌州人,俗姓金。号二隐。幼时即入本乡之文笔峰...

本怀

又作素志、素怀。即心中根本之思虑念头。如佛菩萨久远以来,所抱持之救度众生出离苦海之根本心念。法华玄义释签卷...

本愿

梵语 pūrva-pranidhāna。指“因位”之誓愿。全称本弘誓愿。又作本誓、宿愿。即佛及菩萨于过去世...

本愿力

指本愿之力用。略作愿力。又作宿愿力、大愿业力。即诸佛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以前之“因位”所起誓愿之力用,于果位...

本愿三心愿

即念佛往生愿。为无量寿经卷上所举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其中包括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等三种心,故亦称...

本愿功德聚

阿弥陀佛三十七德号之一。昙鸾之赞阿弥陀偈有“稽首本愿功德聚”一语,即以之表示阿弥陀佛之异名。而一般亦以“功...

本愿醍醐妙药

指阿弥陀佛之本愿。即依弥陀本愿之故,不论何等恶人均可得救济,乃以微妙第一之醍醐妙药比喻之。教行信证卷三信卷...

本觉

指本有之觉性。为“始觉”之对称。经过后天之修习,次第断破无始以来之迷惑,徐徐觉知、启发先天之心源,称为始觉...

本觉下转

为“始觉上转”之对称。密教根据释摩诃衍论“随染本觉”(二种本觉之一)之相所立之教法。谓众生心中皆有先天本有...

本觉内薰

指真如本觉之内薰作用。据大乘起信论载,众生心中皆有本来清净之真如佛性,称为本觉,其自体具有“相薰习”之作用...

本觉法门始觉法门

日本佛教用语。为日本天台宗就法华经“本迹二门”之说,调合大乘起信论与密教之释摩诃衍论有关心性染净之思想所立...

本囊伽吒

梵语 pūrnaghata。又作本那伽吒。意译满瓶。或译功德瓶、贤瓶、如意瓶等。该瓶象征瑞相、祝福。据大智...

本体

一般西洋哲学将本体解释为:其自身真正存在而与“现象”对立之存有物。在佛教,通常以“法体”一词来表达同样之含...

本迹十妙

指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不可思议谓之妙,即指实相之理。天台大师智顗在法华玄义中,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之“妙...

本迹相摄

谓本迹十妙与十不二门相摄。天台宗荆溪湛然就智顗于法华玄义所立之本迹十妙,创立十种不二门与之相摄,而归结于一...

本迹释

为天台四释之一。智顗以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等四种方法解说法华经,称为天台四释。本迹释,即依本地与...

本高迹下

为天台宗论释本二门之高下时,所立四句之一。据净名玄疏卷四、法华玄义释签卷十五等载,就佛身而言,如佛示现菩...

好不唧

禅林用语。又作好不鲫溜、好不唧令。此语含有嘲弄、嘲笑之意。不唧[口*留],即不伶俐之意;指愚鲁之钝汉。此外...

瓦钵

巴利语 mattikā-patta。指土制之钵。即比丘行乞时所用钵之一种。释氏要览卷中(大五四·二七九上)...

未生怨经

全一卷。三国时代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又作未生冤经。内容系叙说佛陀在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之频婆娑...

未至定

梵语 anāgamya-samādhi。又作未到定、未到地。于色界四禅定中,即将发得初禅定之前的准备修行之...

未来

梵语 anāgata,巴利语同。三世之一。又作当来、将来、未来世(梵 anāgatādhvan,巴 anā...

未相应

为“已相应”之对称。谓修行者之心未与其真如之自体、业用相互薰习,或谓修行者未与诸佛之自体、业用相应。于佛教...

未得谓得

指未得圣法而谓已得,由此而起慢心,为一种增上慢之心。其同类用语尚有未见谓见、未知谓知、未获谓获、未触谓触、...

未曾有

梵语 adbhuta-dharma,巴利语 abbhuta-dhamma。译为希法、胜法、奇特法、未曾有法...

未曾有正法经

凡六卷(或三卷)。宋代法天译。为阿阇世王经之新译本。又作未曾有经、未曾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叙述阿阇...

未曾有因缘经

又作未曾有经。(一)全一卷。东汉时代译。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未曾有,意指如来之善根功德广大、希有...

未发菩提心授记

乃四种授记之一。谓尚未发菩提心即授与成佛之预记。盖有众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虽然尚未发起菩提心,...

未闻益

即未闻之利益。指希有胜妙之利益。善导观无量寿佛经疏中多用此语指观经之利益。如序分义中载,天王众等,见佛世尊...

未敷莲华

乃半开而即将盛开之莲华。“未敷莲华合掌”则系密教基本印母十二合掌之一,呈现莲华未开而将开之形,作二掌相合而...

未离欲者

指未离欲之人。即尚未断欲界修惑者。反之,已离欲界修惑者,称为已离欲者、已离欲人。未离欲者之中,唯断尽欲界之...

未显真实

谓世尊从成道时起,至说法华经为止,凡四十余年间,在法华经以前所说诸经皆为方便权教,未显真实,至说法华经时,...

末上

最后之意。景德传灯录卷十(大五一·二七八上):“人问:‘和尚还入地狱否?’师云:‘老僧末上入。’曰:‘大善...

末化

指枝末之化主。于鸠摩罗什所译两卷本梵网经中,详细描绘广大庄严的莲华台藏世界,该世界系由千叶之大莲花所成,每...

末世五法令正法不灭

为大明三藏法数根据十诵律卷四十九之说,所举末世之时五种令正法不灭之法,即:(一)尊重正教,谓诸比丘应依正教...

末代赎命涅槃

即指涅槃经。又作赎命涅槃、对治无常涅槃。天台宗主张:佛悯念末代钝根之机易于毁破戒法、生起恶见(谓如来为无常...

末田底迦

梵名 Madhyantika,巴利名 Majjhantika。又作末田、末田提、末阐提、末田地、末田地那、...

末寺

日本佛教用语。与“本寺”相对称。指别院,即本寺所属之寺院,在日本江户时代本末制度确立以来,末寺之性质方才固...

末伽始罗

梵名 Mrga?iras 或 Mārga?īrsa。音译磨陵誐尸哩沙、摩啰誐始罗。觜宿之意。意译作孟冬、鹿...

本地垂迹

为本地与垂迹之并称。又作本地垂迹、本迹。谓佛菩萨为救度众生,由自己之实身变化诸多分身,垂世以度化众生;实身...

末利夫人

末利,梵名 Mallikā,巴利名同。又作摩利夫人、摩利迦夫人。意译作胜鬘夫人。中印度迦比罗卫城人。幼名明...

末劫末见

谓对于未来后际起分别见。反之,对于过去世起分别见,则称为本劫本见。古代印度外道所执之错误见解,可大别为本劫...

末那识

末那,为梵语 manas 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底

梵语 mati。又作摩提。即慧之意。系般若之别名。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大四三·四四五上):“末底是慧异名,...

末法

梵语 saddharma-vipralopa。正法绝灭之意。指佛法衰颓之时代。与“末世”、“末代”同义。乃...

末法思想

指末法时代之思想。释尊入灭后,教法住世历经正法、像法时代,而修行证悟者渐次减少,终于至末法时代,从此一万年...

末陀

(一)梵语 madhya 之音译。乃数目单位之名称,即俱胝(千万)之十倍,亦即相当于一亿之数。 (二)梵语...

末陀摩

为梵语 madhyama 之音译。又作摩陀摩。不执著于中道之义。翻译名义集卷四(大五四·一一二六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