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法相宗之教义。与“影像”相对称,为影像之所依。心及心所(心之作用)认识对象时,在内心中变现认识对象之相状,为直接之认识对象,此称为影像。反之,影像之实质根据及所依物之自体,即称为本质。乃间接之认识对象。故相分可分二种,即本质相分与影像相分。如眼识攀缘色境,除眼识所现之影像外,别有第八阿赖耶识种子所生之实质色法,此即本质,乃影像所依托者,称为带质境;而如第六意识浮现空花兔角之相,唯有影像而无所依托之本质者,则称独影境。唯识述记卷六末(大四三·四五六下):“余(除)影外别有所托,名本质。” p197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非有俱有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非有俱有法云何?谓除有漏俱生诸无漏法,诸余无漏法。...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真如实相虽然无有染污,不受一尘,但是它是永恒不变的,而且体备恒沙功德妙用,一切净法,无不...(杂语)Mahā,又作莫诃,摩醯。译曰大,多,胜。智度论三曰:摩诃,秦言大或多或胜。仁王经仪轨曰:摩贺。寄归传...指汉朝之白马寺。相传为我国最古之僧寺。据传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由于天竺(印度)之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以白马自西域...(物名)又曰参榜,参状。所谓名刺也。纸阔六七寸,内不书文字。自左方卷之,用丝束分中少上,题姓名于其上也。见象...亦名:限分 子题:大教制其瞥念、假宗但齐重缘、有部须形身口、通防心、尼限分、僧限分、僧尼不同戒 行宗记释云:“...【苦根】 p0840 瑜伽十一卷十页云:苦根者:或由自等增上力故;或由身劳增上力故;或火烧等增上力故;或他逼等...(杂语)波波者奔波流浪也,劫劫者汲汲不息也。类书纂要九曰:波吒,劳苦也。劳碌奔波也。丛林盛事下曰:我波波吒吒...(名数)无学位有九根之别:(一)一退相,二守相,三死相,四住相,五可进相,六不坏相,七不退相,八慧解脱相,九...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 一、有见 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 二、无见 固执实无物之见也...【三种重障】 p0181 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薄伽梵说:重障有三。谓业障,烦恼障,异熟障。如是三障,其体是何?颂...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死亡不知所措,此时助其正念,指引其焦虑迷茫的心灵回归本来清...问: 学佛者应该如何防止过失呢? 慧广法师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佛者亦是。但应时刻具足三心,时刻反思自己...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难易是对待法,难中有易,易中有难,在各人所用不同。不讲别的...问: 请问师父,我之前跟一位法师学法,后来发现这位法师所说的内容,有违佛菩萨及祖师的教法,我想离开他,这样可...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从学校毕业了,到社会上谋职,事业或顺利或不顺利;然后来...
在《正心地观经》中说,我们的心就是夜叉。为什么说心是夜叉?它能把你一切的功德都吃尽了。本来我们在生活当中或信...
当阿难向佛陀请问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师时,世尊阻止道:止止,阿难,今时众生不能恭敬及有敬法。...
本质
【佛光大辞典】
上篇:本缘 | 下篇:本济 |
(杂语)在戒法,为自己之相好而观镜,为越毗尼。病新愈后,或新剃发时,又颜面生疮时,始得照镜。...
非有俱有法
如实不空
摩诃
马苑
门状
制教限分
苦根
波波劫劫
九无学
二见
三种重障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正确的助念心态
学佛者应如何防止过失
了幻法师:婚姻源自爱欲心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自己所跟的师父是邪见之师该怎么处理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做点好事有点功德,但被这个吃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