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mati。又作摩提。即慧之意。系般若之别名。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大四三·四四五上):“末底是慧异名,与般若无别体。”又表意见、见解之意。(参阅“般若”4301) p194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头陀行仪篇 子题:诸戒多是头陀举过而制、道行、世乐、四依头陀是根本制 资持记释云:“释头陀篇。头陀,梵言...【小三灾时限】 p0235 俱舍论十二卷十五页云:此三灾起,各经几时?刀兵灾起,极唯七日。疾疫灾起,七月七日。饥馑...指未离欲之人。即尚未断欲界修惑者。反之,已离欲界修惑者,称为已离欲者、已离欲人。未离欲者之中,唯断尽欲界之见...(术语)十八有学之一。一来向中证极果之圣者也。此有二种:一三生家家,断欲惑三品,既灭四生,犹余六品,即三生者...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经名)一卷,唐般若三藏译。佛说那罗延力之量,比较佛力。因说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致敬仪式九等】 p0890 西域记二卷八页云: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一切种妙智者,谓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云何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谓于蕴等...【见道所断法】 p0641 瑜伽六十六卷十八页云:复次云何见道所断法?谓萨迦耶等五见,及依诸见起贪瞋慢,若相应...(名数)佛于毗耶离国庵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之众生,来生...(术语)天台一心三观之法也。天台之观法,以吾人平常之心念,为所观之境,故别于华严之法界观,法相之唯识观等而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千古,为世所叹。 【原文】 如下...
原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一明亲缘。众...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佛佛号,发清净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但是发现念佛堂的多是退...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念从心起,我们从一...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偈中...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丽,像秋月般清明柔和,人见人爱;人们心中若有烦恼,一见到她...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
末底
【佛光大辞典】
上篇:末那识 | 下篇:末法 |
(名数)常持者。三衣,钵,香合,拂子,尼师檀,纸被,浴具也。见诸乘法数。...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第二十一
小三灾时限
未离欲者
家家
六度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致敬仪式九等
一切种妙智
见道所断法
十七种净土
心观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何独摄念佛人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推荐】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光明皇后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