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古代印度十三种外道之一。主张过去之初有本际,从此而衍生万物。本际,即最初之边际。[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 p197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传说)须达长者有二鹦鹉,阿难为说四谛之法。闻而信解,死而生天。见金藏经,义楚二十三,行事钞下,资持记下四之...(1207~1299)宋代曹洞宗僧。绍定元年(1228),因仰慕曹洞宗祖道元禅师而东渡日本,道元寂后,参谒孤云怀奘,并受...又称尼僧正。即由官方任命来统制比丘尼众之尼僧职称。多行于南朝。据比丘尼传卷二载,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任...(物名)佛生会为安置诞生佛以众花庄饰之屋形,禅林称为花亭,又名毗蓝园。花亭之南面,揭额,题毗蓝园之三字也。毗...(故事)佛成道后三七日间,观树经行,思惟如何说妙法化度众生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凡二卷。后汉安世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作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大比丘威仪经、大僧威仪经、僧威仪经或三千...【真如凝然】 全称‘真如凝然,不作诸法’。此为唯识宗所立之说。谓真如凝寂湛然,毫不随缘起动。唯识宗以真如为客...即大地震动之义。据般泥洹经举出地动之三种因缘,称为地动三因。即:(一)大风起时,水扰地动。此乃地依水,水依风,...因明用语。印度古因明论师弥勒所立,为有关论议要件之七种规定。即论体性、论处所、论所依、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亦名:草覆地缘起 含注戒本·七灭诤法:“(七灭诤七,如草布地)佛在舍卫国,比丘共诤,经年难灭,以事白佛。听彼...【圆成实自性真实相】 p1241 辩中边论中卷二页云:于有非有所有增益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圆成实自性...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意忘形,人太得意,欢乐过了头,难免大意失荆州。 2、大喜易失...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物,逃至远方。国王于是派人四处搜寻,终于逮捕窃贼,并带至国...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通分。 一释题名者。诸佛法身。本无差别。从缘应感。乃有多途...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往来的利器,运用得当是一种功德,运用不当造成的损伤不可计量...《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念头所建立的,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的心,离开念头就没有外物,...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起起伏伏,我不禁百感交集。幸亏佛菩萨慈悲不舍,不然以末学这...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两足尊。哪两足?智慧...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修罗是在天道里边的,但是很凶,欢喜打仗的,那么还有这个不好...
本际外道
【佛光大辞典】
上篇:本际 | 下篇:本缘 |
亦名:受日对首法、受七日对首法、对首受日法 子题:心念受日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对首受法,应具仪对比丘言:‘...
鹦鹉闻法
寂圆
尼正
毗蓝园
三七日思惟
大比丘三千威仪
真如凝然
地动
七因明
如草布地缘起
圆成实自性真实相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山民窃取王库喻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不听、不说、不传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佛不欺人
惟贤长老《三皈的广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