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味乐,指甚深妙法甘味所生之快乐。四种法味乐系就净土门之五果门中第四之“屋门”往生净土者所受之法味乐而言。(一)观佛国土清净味,即观佛国土之清净相而起之法乐。(二)摄受众生大乘味,即摄受众生于一乘一味平等净土之德而起之法乐。(三)毕竟住持不虚作味,即弥陀法王毕竟住持彼国,其愿力不虚作之大用之法乐。(四)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即随类历事起修行,愿取清净佛土之法乐。[往生论注卷下(昙鸾)](参阅“五念门”1109) p180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 p0614 因明入正理论云: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者:如说声非勤勇无间所发。无常性故。此中...宣说四谛或十二因缘的道理的经典,如四部阿含经是。...又作坐忘。坐禅时忘却自家现前之世界。道家自古亦有坐忘之说,指静坐而达于忘我之境,与佛家因坐禅而境物人我皆忘之...指密教所称之“阿”字。以其为金刚不坏之体性,故有此名。大日经卷二(大一八·一○下):“行者谛思惟,当得不坏句...(术语)约竖而谓为尽未来际。就横而谓为尽虚空界。显物之无际限,佛门之套语也。...(术语)十六神我之一。外道立神我者,以我为作者,以有我而能用手足等作众事故也。见大乘义章六。...禅林用语。丛林中,学人与师家互以言语、动作,或轻或强,推挤问答,作为勘验对方悟道之深浅。与挨拶同义。后转为相...小乘之果佛,因未断“不染污无知”,故闇昧于世间事法;其事虽多,以十不知境为首。即:(一)味,指诸法之味。(二)势...亦名:隔障人 行事钞·足数众相篇:“言隔障者,谓同障覆而别隔者,不成同相;或言露地而隔者。”(事钞记卷四·三...(地名)Aciravatī,流于舍卫城外之河名。...【空无愿无相】 p0790 瑜伽十二卷十页云:若于此处,无有彼物;由此道理,观之为空。故名空性。卽所观空,无可...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三世因果的,估计比例不是太高。不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子们要认识到人生的生灭无常,以减少人们对娑婆世界的贪恋,从...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
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环保的活动,参加过捡垃圾、垃圾分类活动,也组织过植树、一米菜园活动,还到单位、社区或...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合,发愿修行,他们认为人生险恶,人在世间几十年时间,生命不...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再三叮咛我们要信愿称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因为了解到我...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
【一日称地藏,功德大名阁,胜俱胝劫中,称余智者德。能解诸众生,一切烦恼缚,至健行定等,诸定之彼岸。十二缘清净...
四种法味乐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种法身 | 下篇:四种法为菩萨善友 |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三十七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对童子说一切众生爱乐十由:一如来威德力故。二顺如来教故。三行...
同品一分转异品遍转
小乘法
座忘
不坏句
尽虚空界
作者
一挨一拶
十不知境
不足数隔障人
阿利罗跋提
空无愿无相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推荐】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佛教的十法界观

简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修行就是先苦后甘

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修心要从八方面进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