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为烦恼之异名。四漏,指欲漏、有漏、无明漏、见漏四者。(一)欲漏,即欲界根本烦恼三十六随眠中,除五部无明外,其余之三十一种加十缠,共四十一种。(二)有漏,即色、无色二界所系之根本烦恼各三十一随眠中,亦各除五部之无明,其余二十六种,二界合为五十二种。(三)无明漏,即三界五部之无明。(四)见漏,指三界之见惑。此四漏与四流之体同而次第稍异。[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大藏法数卷二十三](参阅“三漏”646“四暴流”1831) p179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么地、五慧。所缘境事多分不同,缘别别境而得生故,名为别境。 一、...(术语)知识者,知其心识其形之义,知人乃朋友之义,非博知博识之谓,善者于我为益,导我于善道者。法华文句四曰:...指三乘之圣者各达成自乘之果法。如声闻乘观四圣谛,得入涅槃之果;缘觉乘观十二因缘,以证入辟支佛果;菩萨乘则修六...(术语)与圣智同。正了法之如何之智也。往生论注下曰:正者圣智也,如法相而知,故称为正智。大乘义章三曰:言正智...开,开除之意,即开除执着;显,显示之意,即显示真义。此系天台宗对于法华经所作判释之语。关于法华开显之思想,于...指禅院除以本饭、本药供养之外,另陪增贴付之供物,如菜等。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迁化(大四八·一一二八上):“主丧人...【波罗蜜多】 p0792 瑜伽四十九卷五页云:应知此中施等十法,经三大劫阿僧企耶,长时修习,乃圆证故;自性清净...(真言)不动明王之真言也。...(堂塔)应于增益等法,各安置其所尊,而为护摩修法之处。...【箺】 章安疏云:言伊字者,外国有新旧两伊。旧伊横竖,断绝相离,借此况彼。横如烈火,竖如点水,各不相续。...十种解脱之意。(一)菩萨离系缚之相有十种之别。即:(一)烦恼解脱,(二)邪见解脱,(三)炽然解脱,(四)阴界入解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要念佛,它是不可以取代的。你看《弥陀...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求着五福。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种呢?「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中,...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思是说只要你心中没有是非之心,或是没有这个人不好!、那个人...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净土三经,专明其致。...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广大故;四、由建立无上正等...第一篇 四大菩萨与阿罗汉 其一 中国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
四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慢 | 下篇:四满成佛 |
(术语)五部者,迷于四谛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于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三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
别境
善知识
得果
正智
开显
陪贴
波罗蜜多
慈救咒
护摩堂
箺
十解脱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修持药师法门得五种福报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