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梵 māna,巴同),轻蔑他人而自恃心高之意。四慢,指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四者,即俱舍论卷十九所举七慢中之前四慢。(参阅“慢”5812) p179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以额上之珠譬喻人人本具之佛性。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七载,有一力士与他人搏斗,以头相触,眉间之金刚珠遂没入肤中,该...(名数)一遮诠,二表诠。遮者遣其所非,表者显其所是也。具说事理曰诠。如诸经说真如之妙性,为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一)僧侣依其品位可分有羞僧、无羞僧、哑羊僧、实僧四种。(一)有羞僧,又作惭愧僧,指持戒不破,身口清净,能别好丑...【五解脱处】 p0266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三页云:五解脱处者:云何为五?具寿当知;若诸苾刍苾刍尼等,或有大师为说法...(行事)于夏安居中所写之经典。又于夏安居中诵经也。...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结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结缚众生,使流转于三界。...亦名:自然摄衣界独开势分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问:‘僧衣二界,同是自然,何故衣中独开势分?’答:‘衣本随身...【意处及七识界】 p1209 俱舍论一卷十二页云:应知如是所说识蕴、于处门中,立为意处。于界门中,立为七界。谓眼识...【后际空】 p0879 瑜伽九十二卷十九页云:当知此中、无有诸行于未来世实有行聚,自性安立,诸行生时,从彼而来...【合】 p0632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于顺不苦不乐受所有六处,有愚痴故;名合。 二解 杂集论十六卷八页云...大威德,梵名 Yamāntaka,音译阎曼德迦。又作降阎摩尊、六足尊。乃五大明王之一,镇守西方。其异像极多,于胎藏界...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鬘童子午后静坐时,独自思维,心中有很...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我们从业力的对比来看,我们的恶业是多于善业的。 所以我们临...著名作家欧亨利和一个朋友去超市里买饼干,欧亨利礼貌地对店员说了一句谢谢,但是店员却始终忽视一切,不发一语。 ...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们造下的恶业,身语意的恶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障碍,这就是业...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十二缘起是根据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的道理,十二缘起法...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衣持钵,进到城中乞食,食毕,清净双足,带着坐具,在林中找了...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会跟一个苦来对待,透过痛苦我们才知道什么叫乐。生了病的时候...
四慢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梦 | 下篇:四漏 |
(术语)神咒之妙术也。咒有变杀人生人之物质等之奇术。故谓之咒术。观无量寿经曰: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
额珠
二诠
四种僧
五解脱处
夏经
五结
摄衣自然界独开势分
意处及七识界
后际空
合
大威德明王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推荐】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

业障清除的表现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