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三页云:五解脱处者:云何为五?具寿当知;若诸苾刍苾刍尼等,或有大师为说法要,或有随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为说法要。如如大师,或有随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为说法要,如是如是于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义。由正了知若法若义;便发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轻安。身轻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心定故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生厌。厌故能离。离故得解脱。是名第一解脱处。是诸苾刍苾刍尼等安住此处,念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尽者,能尽诸漏,未得无上安隐涅槃者,疾能证得。复次具寿!若诸苾刍苾刍尼等,虽无大师或余随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为说法要,而能以大音声读诵,随曾所闻,究竟法要;如如以大音声读诵随曾所闻究竟法要,如是如是于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义。由正了知若法若义;便发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轻安。身轻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心定故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生厌。厌故能离。离故得解脱。是名第二解脱处。是诸苾刍苾刍尼等安住此处,念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尽者,能尽诸漏;未得无上安隐涅槃者,疾能证得。复次具寿!若诸苾刍苾刍尼等,虽无大师或余随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为说法要;亦不以大音声读诵随曾所闻究竟法要;而能为他广说开示随曾所闻究竟法要。如如为他广说开示随曾所闻究竟法要,如是如是于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义。由正了知若法若义;便发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轻安。身轻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心定故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生厌。厌故能离。离故得解脱。是名第三解脱处。是诸苾刍苾刍尼等安住此处,念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尽者,能尽诸漏;未得无上安隐涅槃者,疾能证得。复次具寿!若诸苾刍苾刍尼等,虽无大师或余随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为说法要;亦不以大音声读诵随曾所闻究竟法要;亦不为他广说开示随曾所闻究竟法要;而能独处寂静,思惟筹量观察随曾所闻究竟法要所有义趣。如如独处寂静思惟筹量观察随曾所闻究竟法要所有处趣,如是如是于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义。由正了知若法若义;便发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轻安。身轻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心定故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生厌。厌故能离。离故得解脱。是名第四解脱处。是诸苾刍苾刍尼等安住此处,念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尽者,能尽诸漏;未得无上安隐涅槃者,疾能证得。复次具寿!若诸苾刍苾刍尼等,虽无大师或余随一尊重有智同梵行者为说法要;亦不以大音声读诵随曾所闻究竟法要;亦不为他广说开示随曾所闻究竟法要;亦不独处寂静思惟筹量观察随曾所闻究竟法要所有义趣;而能善取随一定相。于彼定相,能善思惟。又善了知。复善通达。如如善取随一定相,于彼定相,能善思惟,又善了知,复善通达;如是如是于彼法,要能正了知若法若义。由正了知若法若义;便发起欣。欣故心喜。心喜故身轻安。身轻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心定故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生厌。厌故能离。离故得解脱。是名第五解脱处。是诸苾刍苾刍尼等安住此处,念未住者,能住正念;心未定者,能住正定;漏未尽者,能尽诸漏;未得最上安隐涅槃者,疾能证得。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舍时】 p0972 瑜伽三十一卷九页云:云何舍时?谓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品所有掉举,心已解脱;是修舍时。...Fazun 现代中国僧人。俗姓温,字妙贵。河北深县人。早年于五台山显通寺玉皇顶出家,1922年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杂语)持戒者之尊称。释氏要览上曰:月灯三昧经云:能净持戒名胜士。...(书名)唐永嘉大师玄觉着。各家注释如下:证道歌颂一卷,法泉继颂。证道歌注一卷,宋知讷述。证道歌注一卷,元永盛...(术语)因者有亲生结果之力,业者为生果助缘之所作,即因与缘。此二相和而诸法生。大日经二曰:诸法无形像,清澄无...上中下三根之声闻由于听闻法华经之三周说法而得悟,对此,佛为之各各授予作佛之记,称为三周授记。三周者,法说周、...【苦谛共相】 p0845 集论四卷三页云:云何苦谛共相?谓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如彼卷三页至六页广释。...执自他俱生者,复有二辈,云何为二? 一、于有情计自他生 即尼犍子人,说未有天地万物已前,唯一男一女和合,...(杂语)小参曰家训,又云家教。禅林之语。...即加持于饮食之印契,乃施饿鬼等所用之法。据不空所译施诸饿鬼饮食及水仪轨载,以此印加持,口诵七遍“无量威德自在...对杀盗等恶法而言,止为持戒,作为犯戒。反之,对慈悲等善法而言,则以止为犯戒,作为持戒。 p1475...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礼佛大忏悔文...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念《玫瑰经》,念《古兰经》,也能往生。那么请问往生是靠信...一个人禅净双修的心态,他对人生跟我们一般人不太一样,一个有安住在不生灭心的人,他人生不是来受用的。 你如果是...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与劫难时期...佛不着履,有三因缘: 一者,使行者少欲。 二者,现足下轮。 三者,令人见之欢喜。 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缘: ...现在有些人觉得吃素很难。其实这有些方便的方法,要作五种不净观,要对肉生起厌恶之心。这五种不净,你怎么去观想呢...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出家,比往生还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宁可接受自己的儿女往生,也不愿意让儿女出家。因为如果子女往生...以前有个名为一亿村的地方,拥有一亿元财富的人,才有资格进住。一亿村是许多人的梦想,他们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赚到...
五解脱处
【法相辞典】
【五解脱处】 p0266
上篇:五净宫地 | 下篇:五出离界 |
(杂语)闻教法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合掌赞佛,闻法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