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唐代僧慧祥撰。书成于高宗永隆元年(680)至弘道元年(683)间。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由于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记载文殊师利菩萨住清凉山说法,佛教界遂以山西五台山为文殊师利菩萨所在之清凉山。有关五台山之事迹,除本书外,另有宋代延一撰广清凉传、张商英撰续清凉传,而以本书为最古,故称古清凉传。书前附金大定辛丑年(1181)沙门广英之序。全书分五节,上卷:(一)立名标化,说明五台山或清凉山山名之由来,及佛教徒以此山为佛教圣地之原由。(二)封域里数,说明清凉山之地理位置。(三)古今胜迹,记述此山所存古今佛教胜迹、寺、石窟等。下卷:(四)游礼感通,记载五台山巡礼者灵感之事迹。(五)支流杂述,收录在家居士于五台山之灵异事迹四件。隋唐时代为五台山佛教全盛期,由本书可得知五台山信仰初期之情形。 p161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诸佛菩萨护持之二种事。据地藏十轮经卷五载,二种护持事即:(一)护持佛种,佛种,指佛之种性。谓诸佛菩萨以大悲之心...(术语)最上至极之正觉。谓佛也。正觉者指契于真理之智慧。无量寿经上曰: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探玄记二曰:正觉者...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载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之生平事迹。从出生...(经名)一卷,宋法天译。为目连问经之新译,问答犯戒之罪报者,犯戒罪轻重经之异译。然安乐集上,乐邦文类一,往生...系天台宗所立。谓佛陀说法华经以前之诸经教法皆属权施化用,乃将一佛乘分别为三乘说;至说法华经时,则废舍权教之三...杀生,梵语 prānātipāta 或 prānātighāta。又称断人命学处、杀人戒、杀戒。即针对杀害人命一事,所制定之戒。...1、唯一的法界,亦即真如的理体。 2、每一法的分界不同,故每一法都叫做一法界。...即阿鼻地狱之异称。观佛三昧海经卷五(大一五·六六八下):“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铁城,七层铁网。下十...日本佛教用语。又作枕木尊。略称持佛。指安置于私室或随身携带之佛像。据四分律比丘戒本、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卧息方...亦名:期贼行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众多比丘至毗舍离。贾客私度关不输王税,与比丘为伴,为守...梵名 Kucīna。为汉代西域(今中央亚细亚)古国。又作丘兹、归兹、屈支、俱支曩、拘夷、曲先、苦叉。今名库车(Ku...(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问: 师父,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那这个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为因缘而发出来的一个心? 净界法...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意思是和别人结缘,不论是自己的财产、时间、智慧、技能,甚至...问: 佛弟子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慧律法师答: 不要用自己的观念解读病苦,有时会误了大事。佛教是理性的宗教,...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心求...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学 据经典记载:两千多年前,佛陀身旁的常随众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要如何统...尊贵殊胜的毗婆尸佛示现涅槃,像法流布之时,宿具善根福德之人,虽不见佛,仍得皈敬三宝、勉力修行。日月德长者就是...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
古清凉传
【佛光大辞典】
上篇:古昆 | 下篇:古清规 |
【二种神用】 p0027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六页云:然此神用,略有二种。一、世俗所欣,二、圣者所乐。若分一...
二种护持事
最正觉
龙树菩萨传
目连所问经
废三显一
杀生戒
一法界
八万地狱
念持佛
与贼期行戒缘起
龟兹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

这种见解在佛法里是最危险的
运用佛法来布施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把「六和敬」精神落实到企业管理
五百释子不见佛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