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佛教入传

佛陀之教法,经僧众及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护法者之大力宣扬,渐及全印度,并扩展至其他区域;向南传至锡兰(今斯...

佛教入传路线

汉武帝(140 B.C.~87 B.C.在位)为商业与军事上之目的,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打开东西交...

佛教天文学

印度天文学系吸收自西方之知识,加上其本身风土、宗教之特殊性发展而成者。初时,欲肯定祭祀时日之正确性,遂由婆...

佛教文学

指带文学色彩之佛教典籍。部分学者将所有佛教圣典皆由文学方面加以考察,如此固有失于广泛之嫌,然观初期之经典,...

佛教史书

(一)印度:印度民族固无史书,然以梵文佛典中文殊师利根本仪轨之王授记品(Rājavyākarana-par...

佛教各宗纲要

凡十二卷,共五册。日本佛教各宗协会编。本书乃叙述日本佛教十二宗之史传及其宗义大纲。各宗史传下皆列有历史、纪...

佛教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锡兰政府出版之英文佛教百科全书。第一册出版于一九六一年...

佛教法住学会

于一九八二年在香港成立。系推动现代佛教思想、文化之学术组织。创办人霍韬晦,有志于从学术文化立场推动佛教思想...

佛教音乐

印度佛教音乐,约起源于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梵 Sāma-veda...

佛教教理

指佛教之教相义理。教理,又作教义、宗义、宗旨、宗乘。即佛陀之教示或由教示显现出来之真理,经由理论、客观性之...

佛教教旗

西元一九五二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二次大会在日本举行,美籍奥尔高特(Colonel Henry Stell...

佛教梵语

指佛教经典所用之特殊梵语(Sanskrit)。其文法、语形、发音,与波尔尼等古典文法家们所规定、确立之古典...

佛教博物馆

印度自古以来,即有在佛教寺院中保存佛像、壁画等之习惯,以为辅助修道之用。若就客观而言,亦具有如同公共美术馆...

佛教圣典协会

(Buddhist Text Society)成立于一八九三年,专门出版梵文大乘经典及有关著作之研究出版机...

佛教诗人

印度、我国及日本之佛教诗人甚多。通常,杰出之佛教人物大多为杰出之佛教诗人。如佛教之教祖佛陀,其自身即是一位...

佛教诗歌

(一)印度:诗称为伽陀(梵 gāthā),意译偈颂, 因长音、短音、排列法之不同而有各种分类。概言之,诗系...

佛教图像学

佛教诸尊像之形态并非依据制作者之自由意志,而系以一定之规则为基准而造成。此一规则之基本即是经典与仪轨。所谓...

佛教舞蹈

印度自古已见舞蹈之记录,如梨俱吠陀中所述。今由佛传文学中描写之宫廷歌舞,可知在佛陀时代业已普遍,然佛教教团...

佛教仪礼

(一)印度:初期佛教教团之行事,如布萨、安居、自恣,及出家、授戒等作法,此仪礼依然行于今日之南传佛教界。昔...

佛教壁画

印度多以壁画庄严佛堂,亦有招画工于门侧、讲堂、食堂、浴室等作诸彩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如描绘神通变、五趣生...

佛教学关系杂志论文分类目录

全一册。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编。分研究方法论、语学、典籍、古文书等十九项,收录真宗学及昭和六年(1931)一...

佛教历法

佛教有关历之法则。最初任何国度皆使用太阴历,迄今单纯的太阴历仅存于宗教之回回历。在埃及,则依尼罗河之定期泛...

佛教遗迹

各佛教国家内,与佛、菩萨及历代高僧大德有关之处所及建筑物,其遗存今世,足供后人瞻仰凭吊者,称为佛教遗迹。 ...

佛教医术

印度称医学为医方明(梵 cikitsā-vidyā),乃五明之一。佛典中提及之医术,亦属此一系统,增一阿含...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导源于印度工巧明业。自原始佛教至部派佛教时期,由于戒律中(沙弥十戒)有“远离观听歌舞”之明文规定,...

佛教辞典

佛经旨微趣深,事广寄远,故解说佛教术语与佛教文化之辞典的编纂,乃事属必要。作为佛教辞典之先驱,计有:(一)...

佛现

为栖止于我国峨眉山之鸟名。相传此鸟每每鸣叫“佛现”之音,随其所鸣,则佛像于朦胧中现形,传为奇谭。[月令广义...

佛眼

梵语 buddha-caksus。指诸佛照破诸法实相,而慈心观众生之眼。系五眼之一。谓诸佛具有肉、天、慧、...

佛眼印

密教手印之一。此印具足五眼,印相为两手虚心合掌,屈两食指,两食指端下垂并立,置于拇指上,中、无名指互立,如...

佛眼佛母

梵名 Buddha-locanī。又作佛眼部母、佛眼明妃、佛眼尊、虚空眼明妃、能寂母、金刚吉祥眼、一切如来...

佛眼派

属临济宗杨岐派,为五祖山法演之法嗣佛眼清远派下之总称。佛眼清远得法后,住于舒州(安徽怀宁)龙门山,鼓吹禅风...

佛眼相看

佛眼,指诸佛照破诸法实相,而慈心观众生之眼。俗谚“佛眼相看”,系套用“佛眼”二字,用以比喻以友善、仁慈之心...

佛眼真言

为密教佛眼尊之陀罗尼。有大咒、小咒之别。又作佛眼咒、佛眼明。密教修法之时,于“散念诵”之最初,必诵此真言。...

佛眼曼荼罗

为密教以佛眼佛母为中尊而建立三会八叶莲华之曼荼罗。瑜祇经卷下金刚吉祥大成就品详载有关此一曼荼罗之画法:共画...

佛眼清远禅师语录

凡八卷。又作舒州佛眼和尚语录。宋代僧清远(1067~1120)撰,高庵善悟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

佛庄严境界三昧

即指住于诸佛自证真实之体之三昧。与“法界体性三昧”异名同体。佛境界,系指诸佛自证之真实境界;庄严,即指此如...

佛部

佛之部属。为密教胎藏界三部之一,金刚界五部之一。又作如来部。指两界曼荼罗中,属大日如来之德用者。但卢舍那佛...

佛部三昧耶印

为密教护身法五种印言之一。又作法界塔印。密教之修行者经由此印言之加持,则佛部之诸尊即开显于行者之身业上,并...

佛部主

在密教中有二义:(一)于金刚界曼荼罗中,诸尊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等五部,而以大日如来为佛...

佛顶

梵语 buddho?nīsa,或 usnīsa(音译作嗢瑟尼沙、乌瑟尼沙、郁瑟尼沙)。意译髻、顶髻、肉髻相...

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

全一卷。元代沙啰巴译。乃属密教白伞盖佛顶法之经典。又称白伞盖陀罗尼经、白伞盖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

佛顶破魔结界降伏印

又作佛顶破魔降伏印。其印契为二无名指及二小指向内反叉,竖二食指,指头相捻,二中指越二食指上节之背侧相拄,二...

佛顶国师语录

凡五卷。全称定慧明光佛顶国师语录。又作一丝和尚语录、佛顶国师语录年谱塔铭。日僧一丝文守(1608~1646...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

凡二卷。唐代法崇撰。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陀波利译)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内题为佛顶尊胜陀罗尼教迹...

佛丧花

即指素花。禅林中,于亡僧之灵位前,以素花、香、灯明等供养之。素花即白色之花,象征释尊入灭时娑罗双树惨然变白...

佛智

梵语 buddha-jāna,巴利语 buddha-āna。佛特有之智慧。为最胜无上之智见,相当于一切种智...

佛画

又称画像、绘像。即将佛及菩萨等形像绘于壁面、纸绢上,或刺绣于[叠*毛]布之上。可作为本尊以供养礼拜,或作为...

佛华

即佛花,指供于佛前之花。又称供花。即以草、花或树枝插入瓶中供于佛前。亦有以纸、木等作成莲花、荷叶,再押以金...

佛钵

又作佛钵盂。指佛陀所持用之食钵。佛所持者为石钵,比丘不得蓄之。据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载,佛陀初成道时,四天王...

佛钵印

又作如来钵、释迦大钵、钵印。钵为诸佛、菩萨之宝器,在密教,释迦如来特以钵为三昧耶形,故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中,...

佛传典籍

指叙述佛陀一生事迹之经典,或研究佛陀之事迹、精神、教说,乃至基于人类思想价值之立场给予分析、评价之论著;此...

佛塔

安置佛舍利之处所。佛国记即有释迦牟尼佛入灭后,舍利分八处,各设塔庙以供奉之记载。(参阅“塔”5421) p...

佛慈护印

为密教有关消灾除难所结印契之一种。又作如来慈护印、佛大慈护印。若结此印、诵真言,即能增广诸天之威光,袪除行...

佛会

(一)梵语 parsad-mandala。指佛说法之会座。 (二)指佛、菩萨等圣众集会之处。即指净土。善导...

佛殿

安置佛、菩萨像之殿堂,或安置本尊佛而成为伽蓝中心之殿堂。又称佛堂。在我国通称为大雄宝殿,印度则称香殿(梵 ...

佛灭

佛陀之涅槃。灭,意为灭度,即灭除烦恼而度脱苦海。涅槃,梵语 nirvāna 之音译,“灭度”为其意译。又作...

佛灭日

佛灭,即指佛陀之涅槃、入灭。法华经序品(大九·五上):“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佛灭日,略称佛灭,又称大...

佛灭年代

有关佛陀入灭年代之资料,自古采用“众圣点记”之说。众圣点记系佛陀入灭后,由传持律藏之长老僧,于每年安居终了...

佛照光和尚语要

全一卷。宋代临济宗僧拙庵德光(1121~1203)撰,理宗嘉熙二年(1238)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续...

佛照禅师语录

凡二卷。全称佛照禅师住慧日山东福禅寺语录。又作白云慧晓禅师语录。日僧白云慧晓(1223~1297)撰,虚室...

佛窟寺

位于江苏江宁县南。山号牛头山,有两峰对立,因名天阙,刘宋大明年间,设郊坛于此。又有岩穴,世称辟支佛窟。永初...

佛经

梵语 buddha-vacana。(一)指三藏中之经藏部分,即佛陀所说之经典。包括相传为释迦牟尼佛所说而于...

佛道

(一)“道”乃梵语 bodhi(音译菩提)之意译,义谓果德圆通。佛道即指佛果之无上菩提。法华经序品(大九·...

佛道人人脚跟下

谓佛道非理想主义,亦非观念论,乃真实而活生生,为人人日常生活所奉行。学道用心集(大八二·四下):“所谓向道...

佛道之争

自道教初兴,佛教东来,初期颇有互相利用之处,因两者所标义旨,间有相同。佛教传入之初,译天竺文为汉字,尝袭用...

佛道无上誓愿成

为菩萨四弘誓愿之一。即坚心誓愿必证得无上佛果。又作无上菩提誓愿证。又古敦煌本六祖坛经作“无上佛道誓愿成”。...

佛驮跋陀罗

(359~429)梵名 Buddhabhadra。又作佛陀跋陀罗、佛度跋陀罗、佛大跋陀、佛陀跋陀。意译作觉...

佛像

佛之形像。广含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

佛图户

即寺户。北魏寺院所辖之人户。为沙门统(佛教统制官)昙曜上奏文所立之一种社会事业。与僧祇户同时设置,为寺院经...

佛图寺

位于安徽太湖县。相传晋代佛图澄建寺于此,故有此名。寺前有两巨石对峙,上覆大石以为门,为出入必经之路。寺后有...

佛图澄

(232~348)天竺人,或谓龟玆人,俗姓帛。具有神通力、咒术、预言等灵异能力。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

佛境界庄严三昧

即普贤菩萨之三昧。象征大日如来圆满万行之普贤,以大悲胎藏昙陀罗普现色身,遍满虚空法界,行菩萨之行,庄严种种...

佛寿

其义有二,即:(一)指释尊一期生命之岁寿。(二)久远实成之释尊与后之释迦牟尼佛之寿量。 p2744...

佛寿四喻

据金光明经卷一载,佛陀之寿命有四种譬喻,即:(一)海滴喻,一切诸水若以滴计,可知其数,而佛陀之寿命不能数之...

佛种

(一)梵语 buddha-vaj?a,巴利语 buddha-vajsa。佛之种族、佛之系统。印度婆罗门教徒...

佛种姓经

巴利名 Buddha-vajsa。凡二十八品。由偈颂合成,阐说过去佛之种姓、经历,释尊之因行等。属小部经(...

佛种族

其义有二,即:(一)指释迦族。即与佛陀同种族之人。(二)指依从佛陀之教诲,剃发染衣而出家学道之人;自东晋道...

佛罚

指佛所下之责罚。此语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世间之苦恼及疫难,皆系前世、今世之恶业所招感,亦即由自己所造之罪业而...

末达

禅林用语。又作抹挞、抹搭。有三义,即:(一)睡眼惺忪之状。(二)变心之意。(三)憨痴、无分晓、狼藉等之意。...

佛语

佛之言说。与佛说、金口等同义。依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五载,佛之所说有随自意语、随他意语、随自他意语之三语。佛语...

佛语法门经

全一卷。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佛语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佛陀对龙威德上王菩萨宣说“佛语”之义,谓“非...

佛说

佛以金口自宣说法。为显金口之法,以别于三乘、天、人之说,诸经卷首多置此二字,藉以证明佛所说法乃真实之教。又...

佛说禅门经

全一卷。唐代所作伪经之一。记载佛陀入涅槃之际,应弃诸盖菩萨之所问,而教示修观秘要,以解脱生死苦缚。智升开元...

佛说铁城泥犁经

全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记佛陀说生、老、病、死、王法、牢狱等五天使及地狱之苦状。本经相...

佛影窟

梵名 Buddha-chāyā-guhā。又作瞿波罗窟。位于北印度那揭罗曷国,阿那斯山岩之南。系古印度著名...

佛德

梵语 buddha-guna。佛身所具之圆满功德。其圆德有三:(一)因圆德,包括无余修、长时修、无间修、尊...

佛慧

(一)梵语 tathāgata-jāna-dar?ana。即佛之智慧。乃最高无上之圣智,指诸佛所证之平等大...

佛缘

谓来世成佛之因缘。又作佛因。如以信佛之因缘,愿往生净土者,必乘佛之愿力往生。故后世常有“入佛道之因缘”、“...

佛器

佛事所用之器具。一般多指盛供佛饭之器具,其形如菌类,多以青铜等金属类制之,罕有陶器,外部雕以莲花或蔓草花纹...

佛坛

安置佛像之坛。指佛堂内为供奉佛像所筑之高基坛而言。 依其材料而有石坛、土坛、木坛等;依其形状则有方坛、八角...

佛学

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

佛树牙

为密教所说初地净菩提心之修行位。又称佛树王牙。牙,即芽。盖众生皆有佛性,故未经修行之前即有菩提心,是为本有...

佛缚法缚

与“佛见法见”同义。指为佛见与法见所束缚而无法解脱。即对佛之教诲执着不舍,未能解脱之意。盖佛、法原为最高最...

佛钱

寺院中,属佛、属法、属僧之物,不得随意互用,如佛钱乃专供修缮佛像等所用之钱。 p2756...

佛头着粪

禅林用语。于佛头上附着粪便,转指本质善,而附着不善者。此一用语系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七如会禅师(744~823...

佛藏经

凡三卷。鸠摩罗什(344~413)译于姚秦弘始七年(405)。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

佛迹

又作佛迹、佛迹。指释尊之遗迹。即释尊诞生至入灭期间,遗留足迹之场所。据传,释尊入灭前有四个圣地,即:(一)...

佛腊日

指阴历七月十五夏安居圆满日。腊者,岁末之义。佛家以一夏九旬安居之终为岁末,故七月十五日称佛腊日。[大宋僧史...

佛觉三昧

即由佛之加被而成为如佛觉力之三昧。三昧,为“禅定”之异称。据法华文句卷一上载,阿难曾得此三昧。 p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