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佛陀入灭年代之资料,自古采用“众圣点记”之说。众圣点记系佛陀入灭后,由传持律藏之长老僧,于每年安居终了时记一点,以表示经过之年数。僧伽跋陀罗译善见律毗婆沙之翌年(永明八年,490)七月半夜,安居终了记一点时,共有九七五点。后至撰述历代三宝纪之开皇十七年(597),共计一○八二年。由此推测,佛灭年应为西元前四八六年。此系南传旧说,现今南方上座部佛教通用之佛灭纪元,为西元前五四三年至五四四年。德人盖格尔(W. Geiger)以为锡兰至十一世纪中叶以前,遵行从佛灭二一九年阿育王即位一论据推出之西元前四八三年佛灭纪年,其后则用新说五四四纪年。日人宇井伯寿认为,阿育王即位灌顶之年代为西元前二七一年,基于“部执异论”一书有关佛陀入灭后一一六年阿育王即位之记述,断定佛灭年代为西元前三八六年。其后中村元根据宇井之说,更参考新希腊史与印度史之资料,决定阿育王之即位年为西元前二六八年,由此推定佛灭年为西元前三八三年。我国印顺法师以阿育王即位之年代推定释尊入灭于西元前三九○年,而以之为佛灭纪元元年。总结而言,佛灭在西元前三八○年至三九○年之间,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出三藏记集卷十一、历代三宝纪卷一、卷十一、佛祖统纪卷二、佛教年代考(小野玄妙)、印度哲学研究第二卷(宇井伯寿)、论佛灭的年代(印顺,妙云集下编(9))、世界佛教通史(圣严)] p273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kāyendriya,巴利语同。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二十二根之一。略作身。即指身识所依,...(杂名)又曰达须。边国下贱之名。慧琳音义五曰:达拏,奴雅反。有经文有作絮,思预反。书写人误也。此即梵语也。亦...(术语)起信论所说二真如之一。如实者真如之异名,平等不二,故谓之如,真实不虚,故谓之实。此真如之体,空净而离...【恒随转】 种子六义的第三义。种子起现行,刹那即灭,但不是灭已即断,而是前灭后生,刹那刹那,相似随转。即种子...【能生所生缘起】 p0896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三页云:复言:世尊!云何能生所生缘起?世尊告曰:第二无明缘受,...(术语)众生所往之国土,名为趣。俱舍论八曰:趣谓所往。大乘义章八末曰: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是也,因能向果,果为因...【无作】 p1042 集论五卷十五页云:何故此灭复名无作?不作现在诸业烦恼所依处故。...(菩萨)Vajrapāṇi,金刚萨埵也。又名普贤。大日经疏九曰:以见如是金刚界故名为金刚手,以见如是法界宫故名为普...【二种道不同分】 p0035 瑜伽九十卷十五页云:略有二种道不同分。一、自性不同分,二、行相不同分。若趣苦集行...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四缘:一、是如法羯磨,二、如法与欲,三、辄便悔反,四、言了。便结。”(戒疏记卷一五...(人名)唐千福寺怀感,依善导决往生之业,练修三年,逐证念佛三昧。述净土群疑论七卷。见宋高僧传六。...(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概不许心生诸念。自然如长空雾...如果我们花许多的时间担忧昨日发生过的事,以及明天将会发生的事,我们是不可能享受人生的.我们为明天担忧,因为我们...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问: 什么是忏悔?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大安法师答: 忏悔两个字是梵文和中文的组合:忏是忏摩,就是陈述发露自己犯...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我跟你们说,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西游记...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失念就是对你所缘的境界不能明明白白地...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即便诃责你的儿子,它也是善业。 考...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是别人所不知...
佛灭年代
【佛光大辞典】
上篇:佛灭日 | 下篇:佛照光和尚语要 |
(术语)四种念佛之一。观念阿弥陀佛之真身于心里也。观经之观佛当之。见普贤行观记,三藏法数十七。...
身根
达絮
如实空
恒随转
能生所生缘起
趣
无作
金刚手菩萨
二种道不同分
与欲后悔戒犯缘
怀感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当下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一刻
最具魅力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