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北魏菩提流支译。又作佛语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佛陀对龙威德上王菩萨宣说“佛语”之义,谓“非语”即“佛语”。因真理无法以言语解释,若予肯定、否定,或予相对之言词,如身口意、地水火风空、有漏无漏等,已非真正之佛语。由本经可彻见大乘空观思想,故本经堪称为般若经之缩影。[历代三宝纪卷九、大唐内典录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六、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九、古今译经图纪卷四] p274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子题:龂 戒本疏·百众学法:“祇中,可笑事逼,不得出龂诃诃而笑。当忍之,起无常死想。又不可忍,以衣遮口,身不...(杂名)禅林之称。住副寺已下知事退休人之寮舍也。...(人名)东土之二祖慧可大师也。六祖坛经序曰:西传四七,至菩提达磨,东来此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可大师者,...即学人请师示诲之意。本为礼记、论语中之用语。礼记:“请业则起,请益则起。”于禅林中,多指学人受教后,就尚未透...梵名 Sāramati。音译娑啰末底。据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卷上所载,为中印度那烂陀寺之僧,佛示寂后七百年之刹帝利种,...(行事)读经文而无滞为胜,滞者为负,以争胜负也。...(杂名)又曰痴室。斥空坐禅者而言。...【外心散乱】 p0492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二、外心散乱。谓于外妙五欲及愦闹相、寻思、随烦恼、外境界中,纵心流散。...古人盟誓之时,多设香火告神,我国佛徒沿用之;故谓彼此契合为香火因缘,谓犹如结盟于宿世而逾分相爱。北齐书陆法和...(一)坐禅堂之略称。亦作僧堂。(参阅“僧堂”5739) (二)系为与僧堂有所区别而称禅堂。僧堂为行坐禅、睡眠,饮食等...【杂染】 为‘清净’的对称,一切有漏法的总名。杂者,间杂、和杂之义;染者,是染污之法。唯言染,则限于恶性烦恼...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
一休禅师有一位将军弟子,有一天将军请师父吃斋,一休禅师到达时,守卫的人不准他进去,因他穿着破烂的衣服。一休禅...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我们修行净土法门的人还要警惕一点,世事无常,时不我待,...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 今天是我们佛七第一天,先告诉大家,为什么打佛七,怎么样打好这次佛七...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少女名叫宝女,特到佛陀之处,请问如何修养品格及说话时的态度,怎样才能使言辞清净。 佛告宝女...佛法是因果法,我们修行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你发一个什么样的愿,就是造一个什么样的因。我们每天修行第...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我们内心的这种真实的相状,由此来产生自知之明,来选择好一种...
佛语法门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佛语 | 下篇:佛说 |
谓以不食。或食过量。或食匪宜。而生苦受。总名食不调性。...
戏笑白衣舍坐戒
善资寮
可大师
请益
坚慧
读经争
痴禅
外心散乱
香火因缘
禅堂
杂染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请衣服吃饭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1985年)
让女人气质改变,态度优美,一切如意的办法
修出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