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身根

梵语 kāyendriya,巴利语同。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二十二根之一。略作身。即...

身密

梵语 kāya-guhya。三密之一。密教之三密有法佛三密、众生三密之分。法佛三密中,一切形色为身密;众生...

身清净

三种清净之一。指身业远离烦恼垢行。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俱舍论卷十六、集异门足论卷六](参阅“清净”...

身无害力三昧

即能得无碍之身自在之力,而无有能障难加害之三昧。又作无害力身三昧。大日如来即住此三昧,宣说“三明真言”,此...

身云

即比喻佛身无量无数无边际,或喻示现种种之身荫覆众生如云。又喻诸尊之多如云。吽字义(大七七·四○六下):“遮...

身业

梵语 kāya-karman,巴利语 kāya-kamma。三业之一。指身所造作之业。可分为善、恶、无记三...

身业功德

为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之佛八种功德之一。即指阿弥陀佛之身业具有微妙之相好功德。于天亲净土论之偈中,有(大...

身器

比喻有情之身体,犹如器物,能容受诸法,故称身器。依俱舍论颂疏抄卷二十二载,身,指修行者之依身;器,即譬喻依...

身识

梵语 kāya-vijāna,巴利语 kāya-viāna。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十八界之一。以身根为所依而...

身证

梵语 kāya-sāksin,巴利语 kāya-sakkhin。七圣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又作身证那含、身...

身体

佛教称为身根,或单称身。乃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即身识之所依。梵语 kāya,音译迦...

车坊

租赁车、马之所。如唐代寺院,为维持寺院本身日常所需、扩建发展,以及伽蓝修护、诸种法会等,皆需庞大费用,故以...

车匿

梵名 Chandaka,巴利名 Channa。初为六群比丘之一。又作阐铎迦、阐陀迦、阐特、阐怒、羼陀、孱那...

迂回

为“直往”之对称。古来学者论究学习密法之根机时,常用此语表示修行者所采取辗转渐进之修行过程与方法。此语尚有...

巡人犯夜

禅林用语。巡人,即夜巡。原意谓夜巡者本应警戒火灾盗难,然自己却成为盗贼;后引申为接引学人时,丝丝紧扣,咄咄...

巡火板

警戒火灾所用之板。如斋粥或法会时各寮众僧齐集于僧堂,其前,须巡回诸寮舍,振火铃,打板,通告大众熄灭无人使用...

巡更

禅林中,终夜不寝,专司巡回山内以防盗贼、失火之职者。盖丛林每夜轮二人巡更,打板念佛,其中兼有五种大利:(一...

巡板

又作巡版、巡廊板、报廊板。凡堂寮较多、地域较广之大丛林,打板时,若仅鸣特定之一板,无法普遍报知全山大众,故...

巡案

禅林住持巡回诸寮舍以按察众僧行仪。若于僧堂巡回,则称巡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挂搭归堂条(大四八·一一四一上...

巡堂

于禅刹中,住持、首座等为点检而巡视僧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坐禅条(大四八·一一四二下):“首座圣僧前烧香巡堂...

巡堂请茶

住持供茶请众僧时,请客侍者巡堂以促吃茶。敕修百丈清规卷七方丈四节特为首座大众茶条(大四八·一一五四上):“...

巡寮

指禅林中,住持巡视山内诸寮,以咨问老病、点检寮舍之缺乏等。其时,住持自东廊第一寮巡起,寮众各出外迎接,巡视...

巡锡

又作巡教。即巡游教化之意。比丘出游必持锡杖,故有此称。 p2872...

巡礼

又作巡拜、巡历、顺礼。日本佛教界又称之为遍路、回国、寺巡。即巡回参拜与佛、菩萨、祖师等有关之圣迹灵场或佛寺...

巡绕

为丛林僧堂中之礼仪。巡、绕,均指回旋、回绕之意。即于僧堂内合掌低头而巡绕一匝之作法。幻住清规四节(卍续一一...

那一手

禅林用语。又作那一着。意谓独特之谋略或手段、方法。一手,原指棋局中之一着。 p3021...

那一橛

禅林用语。谓师家接引学人时,以灵活契当之机法打中学人之要害,令其长久以来所执所疑之障碍,霎时冰消瓦解。橛,...

那一宝

禅林用语。比喻佛祖之宗风或佛性。同类语汇尚有那一句、那一曲。佛祖所举扬之言语,称为那一句。那一曲,即以和谐...

安乐行

即指菩萨于恶世末法期间,弘扬法华经时安住身心之法。据法华经卷四安乐行品载,安乐行计有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

那由多

梵语 nayuta,niyuta。印度数量名称。又作那庾多、那由他、尼由多、那术、那述。意译兆、沟。依俱舍...

那先

梵名 Nāgasena,巴利名同。又作那伽斯那、那伽犀那。译作龙军。西元前二世纪后半之印度僧。中印度雪山山...

那先比丘经

巴利名 Milindapahā(译作弥兰陀王问经)。凡二卷(或三卷)。略称那先经。约译于东晋(317~42...

那吒太子

梵名 Nalakūvara 或 Nalakūbala。为护持佛法,守护国界及国王之善神。又作那吒天王、那拏...

那吒析骨还父

禅宗公案名。系唐代翠微无学之法嗣投子大同禅师与其他禅僧议论本来身之机缘问答。五灯会元卷五投子大同章(卍续一...

那西克

(Nāsik)位于印度西部之都市,面临德干高原之哥达维利河(梵 Godāvarī)。为印度教之圣地,相对于...

那伽

梵语 nāga 之音译。(一)意译龙、象、无罪、不来。称佛或阿罗汉为摩诃那伽,喻其有大力用。据玄应音义卷二...

那伽方

即指西方。又作嚩噜拏(梵 Varuna,意译水天)方、龙方。那伽(梵 nāga),意译龙。于密教中,有所谓...

那伽犀那

梵名 Nāgasena。(一)又作罗迦纳、纳阿噶塞纳。十六罗汉之第十二。传与其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共住于半度波...

安克特得佩龙

(Anquetil-Duperron, Abraham Hyacinthe; 1731~1805)为法国研...

安忍

指安心忍耐。乃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即心能安住不动,堪忍身心内外之荣辱恼害,以成就道业。[摩诃止观卷...

安谷白云

日本曹洞宗僧。白云为禅名,又称祖岳。幼年落发,十三岁成为曹洞宗新学僧。受师范教育,曾任教职。十五岁始习坐禅...

安定

已脱离欲界定,初现色界定之寻、伺、喜、乐等禅支,心呈安止之境界,,称为安定。相当于有部之根本定。解脱道论卷...

安居

梵语 vārsika 或 varsa,巴利语 vassa。意译为雨期。为修行制度之一。又作夏安居、雨安居、...

安居犍度

巴利语 vassupanāyika-kkhandhaka。乃二十犍度之一。指有关安居之诸种制戒。如参加者之...

安法钦

西晋译经家。安息国人。生卒年不详。博通诸经,幽鉴无滞,自武帝太康二年(281)至惠帝光熙元年(306),于...

安法贤

曹魏译经家。安息国人。艺业精深,慧解尤峻,振锡游历四邦,魏文帝黄初(220~226)年中,于洛阳从事翻译。...

安陀会

梵语 antarvāsa,巴利语 antaravāsaka。为三衣之一。又作安怛婆沙、安呾婆娑、安多婆裟、...

安陀罗舍婆罗国

为位于苏门答腊北方小岛之古国名。又称裸国、裸人国。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五载,此国为弊生处(边国)之一。今印度之...

安呾罗缚国

安呾罗缚,梵名 Antar-āb。又作安呾罗缚婆(梵 Antarava)。为印度西北部之古国名,其地乃睹货...

安哥艺术

安哥,又称吴哥。位于高棉北部暹粒市(Siemreap)北五公里,为西元八○二年至一四三二年安哥王朝之都城,...

安座

即安置佛像。不论新像或旧像,凡奉置佛像于殿内时,必请宗师开示法语以安座之,此仪式称为安座佛事。又新佛像未开...

安息香

梵语 guggula。音译求求罗、掘具罗、窭具攞、求罗、局崛罗。又作乾陀啰树香。为香料之一种。即由安息香树...

安息国

位于波斯地方(今之伊朗)之古王国。西洋史上称为 Parthia。今之但干(Damghan)即其王都。于西元...

安格德

(Angad, 1504~1552)原名拉希那(Lahina),为印度锡克教第二代祖师,亦即那那克之继承人...

安位

即于丧仪结束后,收灵骨埋葬之,并安置灵牌。又作安骨。行安位佛事时之讽经,称为安位讽经,一般多讽诵大悲心陀罗...

安骨

遗骸火化后,收拾遗骨以安置之。又作安位。安骨时所行之法事,称为安骨佛事,又称安骨讽经。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迁化...

安培克

(Ambedkar, Bhimrao Ramji; 1893~1956)当代印度之宗教家、政治家。生于马哈...

安单

凡僧侣游方到寺,皆可请求挂单暂住,如挂单已久,知其行履确可共住者,即送入禅堂,此即称为安单。此后该僧即正式...

安然

(841~?)日本天台宗僧。近江(滋贺县)人。又称五大院大德、五大院阿阇梨、秘密大师、阿觉大师。幼随圆仁出...

安详

即安稳微妙之貌。亦即指安静之状态。安,徐之意;详,审之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五中):“尔时,世尊从三...

安像三昧仪轨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于太平兴国五年(980)。又作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叙述有关...

安慧

(475~555)梵名 Sthiramati。音译作悉耻罗末底。南印度罗罗国(伐腊毗国)人。为佛陀入灭后一...

安慧菩萨

安慧,梵名 Sthirabodhih。在大日经具缘品、秘密漫荼罗品等之虚空藏院中均载有此尊。又称安住慧菩萨...

托钵

梵语 pindapāta,巴利语同。又作乞食、分卫、团堕(食物落于中之意)、持钵、捧钵。即以手承钵之意。...

色尘

指眼根、眼识所取所缘之对境。为五尘之一,六尘之一。此色染污心识,生起烦恼,故称为尘。(参阅“五境”1171...

伽梨

(一)三衣中僧伽梨(梵 savghāti)之略称。指九条以上之衣。(参阅“僧伽梨”5723) (二)梵名 ...

田寺

又作金刚寺、小垦田坂田尼寺。为日本最早之寺庙,今为废寺。位于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坂田。为鞍作部之氏寺,以继...

初二回互

指“洞山五位说”中之第四位“偏中至”之境界。洞山五位乃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为接引学人而将修行过程分为五种阶段...

初中后善

为称赞经文之词。有三释,即:(一)配合身语意三密,即以身密为粗,故配为初善;以意密为细,故配为后善;以语密...

初心

梵语 nava-yāna-sajprasthita。全称初发意、初发心、新发意、新发心。指初发心求菩提道而...

初江王

为冥界十王之第二。又称楚江王。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地藏十王经等所举,此王之本地为释迦如来,系监视亡人渡河之冥...

初夜

梵语 prathama-yāma,巴利语 pathama-yāma。又作初更。指夜分之初,即今午后八时顷。...

初夜偈

初夜所诵之偈。善导往生礼赞偈载,当初夜(今午后八时顷)时,诵无量寿经中之礼赞偈,作二十四拜,且应诵(大四七...

初果二义

初果,即四沙门果中之须陀洹果,乃断除欲、色、无色等三界之见惑,预入圣者流类之果位。须陀洹,为梵语 srot...

初法明道

西藏语 chos-snav-bahi-sgo chos-snav-bahi-tshul-dav-po。真言...

初金后胎

为“初胎后金”之对称。密教中,授(或修)金、胎两部之法时,初行金刚界法,后传胎藏法,此一行法多用于灌顶入坛...

初阿后荼

指梵文四十二字之首末二字,阿字为首,荼字为末。华严、般若经等以此四十二字作观字义法门,每一字皆有其特殊之佛...

初展

即礼拜仪式中,展坐具行三拜时之最初一拜。于丛林中,行陈述贺词或问候之礼时,欲对住持等尊宗师申表尊崇盛意而行...

初祖庵

位于河南登封县北少室山北麓少林寺西北五乳峰下。现仅存一殿、两亭及千佛阁等。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

初会

会,指说法之会座,即指佛陀说法时之集合而言。佛陀成道后最初之说法;或一部经最初说法之会合,均称为初会。 p...

初坛

受具足戒之过程中,最初受沙弥戒,次受比丘戒,末受菩萨戒,其中,最初受沙弥戒即称为初坛,依序为二坛、三坛。黄...

初学记

全一卷。宋代僧本然清觉(1043~1121)着,道安注。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

初机

机,即机根、机类。初机,意谓初学之人。碧岩录第二则(大四八·一四一中):“久参上士不待言之,后学初机直须究...

初禅

梵语 prathama-dhyāna,巴利语 pathama-jjhāna。新译作初静虑。为四禅之一。清净...

初禅天

为色界四禅天之一。乃修初禅定之人命终后所生之处,或指居于此天之众生。以此天之众生已远离欲界之恶法,而生起喜...

延三七岁法

为密教延命修法之一。即依善无畏三藏所传之准胝观音大道场法而修,以其功德能增延二十一岁之寿命,故称为延三七岁...

延年转寿

因自己之定力、功德力,或依仗佛、菩萨力之加持,而得延长寿命。又作延寿、续命、延命、延年。此思想见于阿毗达磨...

延行

指于密教受传法灌顶之四度加行修法中,行者钝根至极时,所采取之方便加行法。即行者若于加行中无法顺利暗诵时,则...

延命印明

为密教修延命法所结诵之印言。通常多用于延命法、普贤延命法等修法中。即普贤延命菩萨之印明。此印明于不同经轨有...

延命地藏

誓愿延命利生之地藏菩萨。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如来赞叹品载(大一三·七八三中):“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

延命法

梵语 jani-tam。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为基础之密教修法。主要为延长寿命,增加福德、财宝,与祈愿生子聪明...

延命观音

为三十三观音之一。相当于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载(大九·五八上):“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

延沼

(896~973)北宋临济宗僧。浙江余杭人,俗姓刘。少年即魁伟有英气,博览诸书。依开元寺之智恭律师剃发受具...

延法师众

意为“昙延之众”。昙延(516~588),为南北朝隋初之高僧,精通涅槃经及诸论,辩才无碍,名重一时,北周武...

延促劫智

能自在伸缩时劫之佛智。延,即延长;促,即短促。为佛的一种方便力。法华玄义卷七下(大三三·七七○上):“若须...

延祚寺

位于江苏金陵(南京)。即牛头宗四世法持禅师所住持之寺。法持之法嗣智威禅师亦住此寺,并在此示寂。牛头宗乃唐代...

延寿

(904~975)唐末五代僧。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临安府余杭(浙江杭县)人,俗姓王。字仲玄。号抱一子。...

延寿妙门陀罗尼经

全一卷。北宋法贤译。属密教延命法之经典。略称延寿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在菩提道场时,应金刚手菩...

延寿堂

禅林中,病僧用以疗病、休养之堂;含有祈求延长色身寿命而延续法身慧命之意,故称延寿堂。又作延寿院、延寿寮、将...

延庆寺

(一)位于浙江鄞县。创建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初名保恩院。宋至道三年(997),四明知礼叹其颓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