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称赞经文之词。有三释,即:(一)配合身语意三密,即以身密为粗,故配为初善;以意密为细,故配为后善;以语密系引自内心而显于外者,故配为中善。(二)依戒、定、慧之顺次而为初、中、后善。即依准成实论之“捉戒、缚定、杀慧”等顺序而配置。(三)配合一部经轨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而有此义。据理趣释卷上所载,初善者,谓一切如来身密,指一切契印、身威仪;中善者,谓一切如来语密,指真言陀罗尼、法王教劫,不可违越;后善者,谓本尊瑜伽,指一切三摩地无量智解脱。 p278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喻)佛陀说法,毫无怖畏,声震十方,群魔慑伏,好像狮子一叫,百兽降伏一样。...梵语 udumbara。音译作优昙波罗。又作优昙华、优昙花。为佛书中常提及之花。此花之出现,为祥瑞与希有之象征。法华...梵语 kāya-karman,巴利语 kāya-kamma。三业之一。指身所造作之业。可分为善、恶、无记三种。身恶业指杀生、偷盗...(术语)谓二心。移于他之心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名数)一、自性散乱,谓前五识之自性驰逐外缘不能静定也。二、外散乱,谓修善之时,心驰散于五欲之境而不静寂也。...又称外相十二物。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八载,系人体三十六种不净物中之外在十二项,计有:发、毛、爪、齿、眵、泪、...为“显境名言种子”之对称。指由能表诠义理之名目、文句、言说等名言所薰习之种子。亦即自一切诸法之语言、音声等所...据未曾有因缘经卷下载,昔有造作非法之五比丘,后生于人间为阐提罗。阐提罗,又作扇提罗,为缺男女根者。此五比丘于...又作二种中道。唯识家认为中道有三性对望中道及一法中道二义。三性对望中道,即以遍计所执性为非有,依他起性、圆成...亦名:羯磨受具须立和尚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立和尚者,三语已前,未论相摄。因过须师,方制和尚。故羯磨兴者,...(真言)具名遍法界无所不至真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以一音声四处流出,普遍一切法界...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
我们今天有两堂课,来跟大家讨论有关临终关怀的理论,还有它操作的方法。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主要是根据因缘的理论...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不仅特殊,而且颇具神秘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冷泉的一涧溪水,环着古寺静谧,黛瓦黄墙外,小沙弥挥动的扫把分开晨雾,卷动着山门石径上的落叶,不时口里呢喃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 以前...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践踏、伤害,而是应该怜爱、护惜它们。...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佛学是一种心理学,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因地,正指学佛初发心时,先把用心搞好...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惟勤募化,曰...
初中后善
【佛光大辞典】
上篇:初二回互 | 下篇:初心 |
指受佛戒者所犯之罪,分为二类:(一)性罪,指杀、盗、淫、妄四重戒。因其自性为恶,故不待佛制,犯之即获罪报。(二...
狮子吼
瑞应华
身业
异心
六种散乱
外相十二
表义名言种子
五阐提罗
二重中道
受具戒法立和尚有无
无所不至明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净界法师:临终关怀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推荐】一片诚心,三支清香,如此便好
李炳南老居士:报恩要及时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学佛的两种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