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udumbara。音译作优昙波罗。又作优昙华、优昙花。为佛书中常提及之花。此花之出现,为祥瑞与希有之象征。法华文句卷四上(大三四·四九中):“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参阅“优昙跋罗华”6413) p552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三种毗钵舍那】 p0204 瑜伽七十七卷四页云:世尊!毗钵舍那,凡有几种?善男子!略有三种。一者、有相毗钵舍那。...(术语)身受业与心受业也。身受业者欲界之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而生感觉相应之异熟苦果。心受业者,色界中间定至有...指实、德、业、同、异、和合六句。传系古代印度胜论学派之祖优楼佉(梵 Ulūka)所立,至后代慧月(梵 Maticandra)...我国现代佛学院之一。创办于民国十四年(1925),院址设于福建省厦门市之南普陀寺。学制三年,院长由该寺住持兼任,...【无见无对法】 p1070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无见无对法云何?谓二处。卽意处法处。...【实我虽无而能造乐受果】 p1272 成唯识论一卷六页云:若无实我;谁能造业?谁受果耶?所执实我、既无变易;犹如虚...梵语 nidāna,巴利语同。意译为因缘、缘起。因由、起源之义。乃十二部经之一。即经典中,说明佛陀说法及制定戒律之...又称咒、神咒、密咒、禁咒。能显神验御龙缚鬼之语,与印度之陀罗尼类似,故可视之为同义语。例如大悲咒又可称为大悲...(术语)三种观法之一。附托四谛等法相于我心向之观念也。...亦名:三心持戒 子题:善心持戒、不善心持戒、无记心持戒、离染清净行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就心有三:一 善心持...(故事)昔优婆鞠多度人无数,算其人之筹量,盈纵横六丈之室云。付法藏传曰:优波鞠多化度无量众生,皆悉获得阿罗汉...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个觉悟是说痛苦生起的因缘。我们每一个人...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魂蒙尘。蒙尘的灵魂,就像一面蒙尘的镜子,让你看不清自己,迷...
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时,你压制这个贪欲的念,到现在又碰上不顺心的人,又来压制嗔...
又是一年清明节,姐弟们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常一样,念佛的念佛,不念佛的就烧些纸钱。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财布施。很多人非常愿意外财布施,但是不一定愿意布施内财。 ...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没办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请教。 小和尚说:...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攀缘,那这个原理在哪个地方?可...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
瑞应华
【佛光大辞典】
上篇:瑞应删传 | 下篇:瑞岩 |
(术语)梵语舍以哆Śayita,心识昏沉而失觉知者。十缠之一。...
三种毗钵舍那
身心受业
六句义
闽南佛学院
无见无对法
实我虽无而能造乐受果
尼陀那
真言密语
附法观
二持就心优劣
筹室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为灵魂沐浴

勤转念,证菩提 -- 善于修这颗心

末法众生,多难少福众苦逼恼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外界的打扰来自我们的内心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