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秉拂语录

凡二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居首座寮语录。又作为霖禅师秉拂语录、为霖道霈禅师秉拂语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

秉炬

为禅林葬仪行事之一。秉持火炬行荼毗(火葬)之意。葬仪时,导师秉炬,以之象征火葬亡者。旧说秉炬与下火、下炬同...

梵语 ?ūnya。与“有”相对。音译为舜若。意译空无、空虚、空寂、空净、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

空一显色

显色,指显然可见之色。空一显色,如苍苍天空之青色,现于空中,纯一而不杂余色。盖于须弥山说中,谓该山之四面由...

空也

(903?~972)日本平安中期之净土教布教僧。又称弘也。籍贯不详。二十余岁入尾张之国分寺剃发,自号空也。...

空也念佛

日本佛教用语。又作钵叩。净土宗僧空也之弟子“平定盛”经由其师之指导,边叩瓢,边念佛,此种念佛方式称为空也念...

空大

指虚空。又作空界。为五大之一,六大之一。五大包括地、水、火、风、空等(属色法),六大则系于五大之外再加“识...

空心

(一)观察空理之心,称为空心。 (二)指否定因果之理而执著于空见之心。空见,即不承认三世因果之理,或执著于...

空王

(一)诸佛之别名。以诸佛亲证诸法空性,寂静无碍,圣果无匹而称空王。依圆觉经载,佛为万法之王,故称空王。[诸...

空生

梵名 Subhūti 之意译,巴利名同。音译须菩提、苏部底。又称善现、善业。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誉为解空第...

空有

空与有之并称。遮遣谓之空,建立谓之有。与“有无”同义。诸法依因缘而生,事属存在,故谓有;诸法系因缘和合而生...

空有二宗

指空宗与有宗。空宗,乃主张一切皆空、般若皆空之宗派;有宗,乃主张诸法为“有”之宗派。小乘佛教中,俱舍宗属于...

空有二执

又作有无二见。指凡夫因妄想分别所生起之绝对皆有之有执,或绝对皆无之空执。二执皆系谬误见解,有执,如执著有实...

空有力不待缘

为华严宗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主要原理的“因六义”之一。系依准唯识宗“种子六义”中之“刹那灭”之义而立。即诸...

空有力待缘

为华严宗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主要原理的“因六义”之一。系依准唯识宗“种子六义”中之“果俱有”之义而立。即诸...

空有各具二义

谓真空与幻有各具有二种意义。诸法依因缘生起而无自性,谓之空;此空非“无见”、“断见”之空,称为真空。诸法无...

空有论争

指大乘佛教在印度即发生二大教系,对于诸法体性究竟为“空”或“有”,因主张不同而引起之论争。龙树、提婆之教系...

空劫

四劫之第四。世界自成立至破坏之间,分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等四阶段,称为四劫。空劫,即谓此时期之世界已坏...

空劫以前

禅林用语。又作空劫已前。指此世界成立以前空空寂寂之时代。天地未开以前,了无善恶、迷悟、凡圣、有无等差别对待...

空即是色

梵语 ?ūnyatā va rūpam。“色即是空”之对句。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

空见

梵语 ?ūnyatā-drsti。指不承认三世因果之理,或执著于空法而全然否定诸法存在之妄见。据瑜伽师地论...

空见外道

于古代印度外道之中,有否定因果,认为吾人死后一切断灭,全无灵魂、意识之存在,此类外道总称空见外道,又称空见...

空谷集

凡六卷。全称林泉老人评唱投子青和尚颂古空谷集。系宋代僧投子义青集历代诸师机缘一○○则,而一一作颂附之。其后...

空始教

诠说空理之教。华严宗所立五教之中,第二为大乘始教,此始教复分“空始教”与“相始教”二门。依般若、三论等经论...

空宗

为“有宗”之对称。指主张一切皆空、般若皆空之宗派。大乘之般若思想即其代表,以宣扬中道之空观为主。从主张诸法...

空居天

梵语 āntariksavāsin。指居止于空中之“天”,如欲界六天中之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空性

梵语 ?ūnyatā,巴利语 suatā。音译作舜若多。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乃真如之异名。依唯识家之说,...

空性无境心

又作一道无为心。乃日僧空海所立十住心之第八。谓于真如实相之上,无相亦无境,故知自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

空门

(一)佛教教义以“空”为极致,故称佛门为空门。 (二)三解脱门之一。诸法依因缘生起而无自性,谓之空;若证得...

空门子

意即空门之子,乃世人对出家沙门之称呼。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一下):“涅槃有三门:一空门,二无相门,三...

空界色

指虚空界之色。空界,梵语 ākā?a-dhātu。据俱舍论卷一载,虚空之外,别有空界,为眼可见,如诸门窗及...

空相

指诸法皆空之相状,或指真空之体相。因缘生法,无有自性,即空之相状。大智度论卷六(大二五·一○七上):“因缘...

空海

(774~835)日本真言宗开祖。赞岐(香川县)人,俗姓佐伯直。十五岁至京都研习儒学,后入大学明经科,逐渐...

空假中

法界之诸法,理体本来空寂,谓之空;森罗之诸法系由因缘而生,谓之假;非空非假,乃绝对之理,谓之中。空假中系天...

空假中三观

为从假入空观、从空入假观、中道第一义观之合并略称。乃天台宗所立。空观,乃由常识之立场(假)而入宗教立场之真...

空寂

谓远离诸法相之寂静状态。依法华经卷二信解品所说,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亦无灭,无大亦无小,无漏亦无为。维摩...

空教

与“有教”相对。又作第二时教、唯说法空宗。为法相宗所立三时教之第二。即阐说诸法皆空之理的教法。如诸般若经所...

空无力待缘

为华严宗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主要原理的“因六义”之一。系依准唯识宗“种子六义”中之“待众缘”之义而立。即诸...

空无边处

梵名 ākā?ānantyāyatana,巴利名 ākāsānacāyatana。又作阿竭禅天、虚空知天、...

空无边处定

梵语 ākā?ānantyāyatana dhyāna。乃四无色定之一。又作空处定。意指超越色界之第四禅,...

空华

梵语 khapuspa。指空中之华。全称虚空华。又作空花、眼华、眼花。盖空中原无华,然眼有病疾者因眼中有翳...

空间

(一)原始佛教以来,佛教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构成一切万物存在之要素。其中地、水、火、风等四大为...

空云

又作空中云。比喻物之不坚实。与“水月”为同类用语。盖空中之云聚散无常、变幻莫测,世间诸法亦随因缘而即起即灭...

空尘

外道观空,必存空相而堕于空见,否定一切善恶因果,或以为诸法皆空;此空见如一切世间之事法能染污真性,故谓之尘...

空际

涅槃之异名。涅槃为空寂之极处,故称空际。又作实际。所谓空寂,乃远离诸法相不生不灭之寂静状态。楞伽经卷三(大...

空轮

(一)日本佛塔建筑用语。指立于塔上之刹柱。于佛寺建筑中,塔之“平头”上有重重轮盘形建筑,通常称为相轮、盘盖...

空谛

三谛之一,九谛之一。空谛、假谛、中道第一义谛之三谛说为天台宗所盛倡,其中,空谛又作真谛、无谛。一切法从因缘...

空点

指附于梵字上之圆点,即·(其音为 j),有随韵点画之意。为悉昙十二摩多之第十一。以 (a,阿)为例,加圆点...

空魔

魔(梵 māra)能夺慧命,破坏道法、功德、善本等。空魔即拨无因果之空见恶魔,亦即否定一切善恶因果,或以为...

空观

指观想一切诸法皆空之观法。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本无自性而空寂无相;观此空寂无相之理即为空观...

姓。(一)我国对外国东来之沙门或译经者,依其国籍而冠姓,“竺”即为天竺国籍,如竺昙摩腾、竺昙无兰。另有安息...

竺大力

东汉僧。西域人,性好远游而不惮艰险。东汉献帝时入洛阳,建安二年(197),翻译修行本起经二卷,此经梵本系由...

竺佛念

东晋僧。凉州(甘肃武威)人。幼岁出家,志业坚精,于讽习众经外,并兼习外典。苻秦建元年间(365~384),...

竺佛朔

东汉译经僧。又称竺朔佛。生卒年不详。天竺人。秉性明敏,博学多能。桓帝(一说灵帝)时,携带道行经之梵本到达洛...

竺佛调

晋代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或谓系天竺人。师事佛图澄,曾住常山(河北正定)佛寺多年。崇尚纯朴,而不喜虚浮之...

竺叔兰

天竺人。与西晋竺法护为同时代人。其祖因国乱被害,父遂避难至晋,居于河南。叔兰从二舅受学经法,精通梵、汉语,...

竺法力

东晋译经僧。又称释法力。西域人。道行清高,善通方言。恭帝元熙元年(419) 二月,译出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一...

竺法汰

(320~387)东晋僧。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中本无异宗代表人物之一。东莞(山东沂水)人。容貌出众,少与道安同...

竺法度

南朝僧。生卒年不详。元嘉年间(424~453),其父竺婆勒来到汉土,居于广州,于南康郡生法度,初名南康,及...

竺法崇

晋代僧。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自幼入道即以严守戒律著称,敏而好学,尤好法华经,并持密咒。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

竺法雅

晋代僧。又称法雅。河北河间人。生卒年不详。与道安共事佛图澄。少时善于外学,及长乃精通佛义,官宦仕子等多来请...

竺法义

(307~380)晋代僧。竺道潜之弟子,博览众经而特善法华。于京师(江苏江宁)大开讲席,当世名流王导、孔敷...

竺法济

晋代僧。生卒年不详。居于剡东御山,为竺道潜之弟子。自幼即有文才,于孝武帝之世(372~396),作高逸沙门...

竺法兰

东汉僧。中印度人。讽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据梁高僧传卷一载,东汉明帝派遣蔡愔至西域求取佛经,师遂于...

竺法护

梵名 Dharmaraksa。又称支法护。西晋译经僧。音译作昙摩罗刹、昙摩罗察。祖先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

竺律炎

三国时代译经僧。印度人。又称竺将炎、竺持炎。知解与修行具皆清净严谨,博通内外学。吴黄武三年(223),与维...

竺云等连

(1390~1471)日本临济宗僧,为大岳周崇之法嗣。别号自疆、朵云子。先后住于天龙寺、相国寺、南禅寺等名...

竺道生

(355~434)东晋涅槃经学者。又称道生。钜鹿(河北平乡)人,俗姓魏。寓居彭城(江苏铜山)。后改姓竺。师...

竺道壹

晋代僧。又作竺道一。吴郡人,俗姓陆。自幼出家,于东晋太和年间(366~370)至瓦官寺,为竺法汰之弟子,受...

竺仙和尚语录

凡四卷。又作竺仙禅师语录、竺仙录。元代僧竺仙梵仙(1292~1348)撰,裔尧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系...

竺僧朗

晋代僧。又称竺法朗。京兆人。生卒年不详。年少出家,游方问道,蔬食布衣,淡泊名利;曾问道于佛图澄,并与当代高...

竺摩

(1914~)浙江清县人,俗姓陈。幼年于雁荡山出家,自号雁荡山僧。毕业于闽南、武昌等佛学院。亲近太虚大师,...

竺潜

(286~374)东晋僧。又称竺道潜。琅玡(山东临沂)人,俗姓王。字法深。十八岁出家,师事清谈之士中州刘元...

法华玄义

凡十卷(二十卷)。天台大师智顗在隋开皇十三年(593)于荆州玉泉寺讲述,灌顶笔记。全称妙法莲华经玄义。略称...

法华玄义释签

凡二十卷(或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著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

法华玄论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撰。又称法华经玄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乃吉藏依三论教旨,...

法华玄赞

凡十卷。慈恩大师窥基(632~682)撰。又称妙法莲华经玄赞、法华经玄赞、玄赞。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由...

法华涅槃时

为天台宗之教判“五时”之第五。天台宗依释尊说法之先后,而将佛教诸经典分类为华严、鹿苑、方等、般若、法华涅槃...

法华曼荼罗

为雕画法华经之说相的曼荼罗。又称法华经曼荼罗、法华变相。我国自古盛行法华经之信仰,故关于法华经说相之图画、...

法华尊者

(?~680)唐代僧。即天台宗第六祖智威。处州缙云(位于浙江)人,俗姓蒋。十八岁遇梵僧,起出家之志,遂往天...

法华传记

凡十卷。唐代僧详撰。又称唐法华传、法华经传记、法华经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记述有关法华经之由来、传...

法华经十七名

印度婆薮槃豆(世亲)所造法华经论,举出法华经之十七种异名,以显示法华经之甚深微妙与不可思议:(一)无量义经...

法华经安乐行义

全一卷。陈·慧思(515~577)述。又称安乐行义、法华安乐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为慧思依法华经安...

法华经疏

(一)凡二卷。刘宋竺道生撰。又称法华经略疏、法华义疏、妙法华经略疏、妙法莲华经疏、妙法莲华经略疏。收于卍续...

法华经义记

凡八卷。梁·光宅寺法云(467~529)撰。又称法华义记、法华义疏、法华经疏、法华疏、妙法莲华经义记、妙法...

法华义疏

(一)凡十二卷。隋代吉藏着。又作法华经义疏、法华经疏、妙法莲华经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系吉藏以三...

法华论疏

凡三卷(或二卷)。隋代吉藏(549~623)述。为世亲所造“法华论”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吉藏著有诸...

法华忏法

为诵读法华经,行忏悔罪障之修法。为天台宗重要之法仪。行此忏法,须先洁净道场与身体,其次礼拜劝请诸佛,忏悔眼...

法华灵验传

凡二卷。高丽了圆(了因)撰。又称法华经灵验传。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册。本书记述古来有关法华经之灵验事迹一○七...

法超

(456~526)南朝僧。晋陵无锡(位于江苏)人,俗姓孟。十一岁投灵根寺僧护出家,后从安乐寺智称专攻十诵律...

法进

(709~778)唐代僧。申州信阳(位于河南)人,俗姓王。或谓师系明州(浙江鄞县)人。幼年即出家,涉游讲肆...

法量

指佛、菩萨等诸尊像之丈量(像高),一般有丈六像、半丈六像、等身像等,总称为法量。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四...

法隆寺

位于日本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为南都七大寺之一。又称法隆学问寺、斑鸠(鵤)寺。属日本圣德宗。系圣德太子所创。...

法集论

巴利名 Dhamma-savgani。又作法僧伽、法聚论。本书内容系分类解说一切法。为锡兰分别上座部七论之...

法云

(一)(467~529)南朝僧。义兴阳羡(江苏宜兴)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十三岁开始研习佛学。三十岁,于妙...

法顺

(557~640)唐代僧。敦煌人,或传为雍州万年(陕西长安)人,俗姓杜,故世称杜顺。又称帝心尊者、敦煌菩萨...

法嗣

指承继其宗旨者。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开堂祝寿条(大四八·一一二六上):“侍者逐一度香,惟法嗣香,住持怀中拈出,...

法爱

(一)谓得法者由法喜之心,而怜悯未得法之迷者。或指佛菩萨之爱护慈念众生。 (二)谓自己由证悟而爱着善法。天...

法会

(一)佛教仪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乃为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集会。即聚集净食,庄严法物...

法颖

(416~482)南齐僧。敦煌人,俗姓索。十三岁出家,住于凉州公府寺,依法香修学,致力律学,博涉经论。元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