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降三世三昧耶会

为密教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之第九会,位于成身会之左下。于此会中,大日如来以降伏大自在天为本誓,其余诸尊亦皆住...

降三世明王

梵名 Trailokyavijaya。又称月黡尊、胜三世、三世胜、降三世金刚菩萨。为密教五大明王之第二,即...

降三世羯磨会

又称降三世会。为密教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之第八会,位于成身会之左方。于此会中,大日如来现忿怒之相,系表大日如...

降伏坐

又称降魔坐。乃结跏趺坐之一。凡坐皆先以右足压左股,后以左足压右股,手亦以左居上,称为降伏坐;其反之者称吉祥...

降诞会

为庆祝佛陀之诞生所举行之法会,依惯例于每年四月八日举行。亦称佛生会、浴佛节、灌佛会。当日必装饰花亭,内安置...

革

梵语 lat-ārka。又作茖葱。指山蒜,又说即薤。其叶似薤而厚,为五辛之一。佛门弟子不得食。若食之,则犯...

降魔

梵语 māra-tarjana,或 māra-dharsana。意即对治、降伏恶魔。恶魔乃扰乱身心,障碍善...

降魔印

即降伏恶魔之印相。结此印时,右手垂于膝上,左手捉袈裟之衣角。另据密教欢喜母爱子成就法所载,其印相异于上举,...

面目裂开

禅林用语。面目,指自己本来之心性。谓从自己本来之心性获得解放,亦即断除见惑而得法眼净。 p3988...

面门

梵语 mukha。有三释:(一)指口,(二)指面之正容,(三)指鼻下与口上之间。北本涅槃经卷一(大一二·三...

面前一丝

禅林用语。指眼前之一景一物。碧岩录第九十则(大四八·二一四下)“声前一句,千圣不传;面前一丝,长时无间。”...

面授口诀

略称面授。谓当面口授法要。特指师资(徒)相对时,师者口授法义上之要旨。 p3988...

面授相承

又作面授嗣法、面授正传。谓师家与弟子面对契合,从而行佛法相承之仪。于禅宗,特为强调自释尊以来,师资(徒)之...

面壁九年

指菩提达磨面壁九年之故事。又作达磨面壁九年、九年面壁。据祖庭事苑卷三载,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时,面壁凝坐,终...

面墙担板

禅林用语。面墙而坐者,眼目局于一方;担板而行者,只见前方,不能见背后。于丛林中,引申为因无知而堕于偏见。从...

飞鸟之迹

禅林用语。鸟飞于空,了无痕迹,故以此语比喻物体无有实体性之真理。 p3997...

韦伯

(Weber, Albrecht Friedrich; 1825~1901)德国印度学、语言学学者。一八五...

韦陀论师

韦陀,梵名 Veda。又作皮陀、毗陀、吠陀,意译作智论、明论。印度古代二十种外道之一。据外道小乘涅槃论所载...

韦提希夫人

韦提希,梵名 Vaidehī,巴利名 Vedehī。又作鞞陀提夫人、毗提希夫人、吠提哂夫人。意译为思胜夫人...

韦斯特格

(Westergard, Niels Ludwig; 1815~1878)丹麦之东方学学者。曾游学于伦敦、...

韦驮天

韦驮,梵名 Skanda,巴利名 Khanda。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违驮天。或称韦将军、韦天将...

韦驮天上堂

禅林用语。丛林中,特指于库院里,典座等为大众之说法。 p3990...

韦驮天讽经

即每月五日,早课讽经之后,于韦驮天尊像之前,讽诵般若心经、消灾咒等回向,称为韦驮天讽经。[莹山清规卷上月中...

音义

解释文字形态、发音、语义之典籍。我国很早即有一般史书、经书之音义典籍,例如佛典中有刘宋慧睿之十四音训叙、北...

音声佛事

人于耳根者,称为音声。佛济度众生之事业,或以光明,或以佛身,或以香饭、衣服、卧具等,总称为佛事。在娑婆世界...

音响忍

梵语 ghosānugama-dharma-ksānti。三法忍之一。又作随顺音响忍、随顺音声忍。其义有三...

(一)地、水、火、风四大种之一。 (二)一般之风。例如,极乐庄严之一,列举有八种清风,即指自八方而起之自然...

风刀

又作刀风。吾人临命终之时,体中之风大动摇,身体分解,其苦如以利刀刺之,故称风刀。依显宗论所言,为人若好发恶...

风三昧

风奋迅三昧之略称。乃指能兴起大风之禅定。三昧,为禅定之异称。起猛烈之风,分散身体诸部分之禅定,称为风三昧。...

风天

梵名 Vāyu,巴利名同。音译作嚩庾、缚臾、婆庾、婆牖、伐由。又作风神、风大神。为密教十二天之一,护世八方...

风心

即大日经所说六十种妄心之一。如风之散乱不住,不能专志一心。大日经住心品(大一八·三上):“云何风心?谓遍一...

风方

西北方之异称。佛教以风天为西北方之护方天,故称风方为西北方。 p3992...

风火未散

又作火风未散。风火,乃地水火风等四大之总称。四大为一切物质之构成基础,以因缘之和合而聚散。故风火未散即谓生...

风仙论师

印度古代二十种外道之一。又作风论师。此外道以风为万物之生因,谓风能生成、破坏一切万物,遂以之为涅槃与解脱之...

风穴一尘

禅宗公案名。乃汝州风穴延沼禅师之垂语。又称风穴家国兴盛、风穴若立一尘。据碧岩录第六十一则(大四八·一九三中...

风穴铁牛机

禅宗公案名。乃风穴延沼禅师接化弟子之机法。又称风穴铁牛。出自碧岩录第三十八则(大四八·一七五下):“风穴在...

风光可爱

禅林用语。形容禅者之风采光仪,或其机用之洒脱可喜。碧岩录第四则(大四八·一四三中):“德山背却法堂,着草鞋...

风后先生

禅林用语。又作封后先生。意即伶俐汉。封后,为上古之人,黄帝尝于梦中见之,后乃求之为宰相;禅林中,转指能契机...

风色

取风之无色,譬指物之无。其用语一如兔角、龟毛、盐香等,皆为世间之所无。[成实论卷二] p3994...

风性常住

禅宗公案名。麻谷宝彻禅师某次摇扇,僧乃问(卍续一三八·五○上):“风性常住,无处不周,和尚为甚么却摇扇?”...

风界

梵语 vāyu-dhātu,巴利语同。四界之一。又称风大。界,含有性、能持、差别等义。风能持自性及所造色而...

风屑

指头皮。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卍续一一一·四四一下):“不得抓头,令风屑堕盂鐼中。” p3994...

风峪石经

位于山西省太原县西,龙山与蒙山间之盆地有一风洞祠,其内藏置刻有华严经之石柱,石柱高一点四公尺,宽约六公寸,...

风神雷神

梵名 Vāyu Garjita Devatāu。为千手观音之眷属,安置于二十八部众之中。其形像,风神背一袋...

风航

谓船之顺风航行;用以譬喻净土门之易行。往生论注卷上(大四○·八二六中):“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

风际

指风轮之际底。风轮乃世界之最底部,凡成一世界必先立于虚空之上,此虚空者即空轮。依此而上生风轮、水轮、金轮,...

风幡话

禅宗公案名。六祖慧能受五祖弘忍付法后,寓止于广州法性寺,于一暮夜,风吹刹幡,闻二僧争论,一僧谓“风动”,一...

风轮

梵语 vāyu-mandala。为大地四轮之一,乃世界之最底部。世界之成必先立于虚空之上,称为空轮,依此空...

风轮三昧

五轮三昧之一。三昧,禅定之异称。指梵行者修禅定而起之智慧。此智慧圆融无碍,能摧破一切烦恼,犹如风之空行自如...

风轮坛

又作风轮曼荼罗、风坛、半月坛。为密教用于增益法或降伏法之深玄色半月形之坛。风轮为半月形,故又称半月坛。曼荼...

风颠

清初僧。陕西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详。十四岁娶妻。十八岁时,一夜猛省万物之无常,与三界之如火宅,乃信口道:“...

飞天

飞于空中,以歌舞香花等供养诸佛菩萨之天人。印度自古以来即盛行飞天之传说,故于各大佛教遗迹中,飞天之壁画、壁...

飞行

自在飞行于虚空。六通中之如意通、神通业者,彼等经行于虚空,犹如飞鸟。[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下] p3996...

飞行仙

为楞严经所说十种仙之一。此仙恒常飞行于空中。楞严经卷八(大一九·一四五下):“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

飞行夜叉

夜叉,梵语 yaksa 之音译,意译为威德、祠祭、捷疾。系隶属于毗沙门天,而住于忉利天之鬼类。顺正理论卷三...

飞来峰

又称灵鹫山。位于浙江省灵隐、天竺两山之间。峰高不过一六○公尺余,或二百公尺,却以怪石、岩洞称奇于武林诸山。...

飞花落叶

谓独觉乘之人,独入于林中,见飞花落叶,感知世间无常之理,因而开悟。 p3997...

俱攞

梵语 kūla。指凡夫之小塔。塔上无输盖。据律典记载,若为如来、独觉、阿罗汉、不还果、一来果、预流果等造塔...

飞单

禅林用语。又作日单。丛林中,副寺或库头每日签定全寺收支,呈于方丈,称为日单。因一日所记条目不多,数纸往来如...

飞说破

禅林用语。禅林中,首座与大众来往交锋酬答之际,突然呈出机要法句以挑战之,称作飞说破。 p3997...

飞锡

(一)谓僧侣行脚游历各处。锡,即锡杖,比丘十八物之一,为僧侣外出时携行之物。飞锡之外,其同类用语尚有巡锡、...

飞骑将军入虏庭

禅林用语。典故出自汉朝李广之故事,某次李广遭匈奴所虏,乃佯装已死以欺番将,其后复伺机夺马脱逃。禅林中,转指...

梵语 āhāra,巴利语同。牵引、长养、持续之意。即牵引、养育众生之肉身或圣者之法身,而使之存在,并永远保...

食三匙

据法苑珠林卷四十二载,食为行道而不为益身,修道之人于受食时须作如下三愿:(一)于初下匙时,心须想念:愿此生...

食三德

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一载,诸优婆塞奉佛供僧之食,具有如下三德:(一)净洁,清洁而无有荤秽。(二)轻软,柔软甘...

食肉十过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载食肉者有十过:(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于诸道,互相生育而递为眷属,以此因缘,故所...

食位

又作钵位。丛林中,于僧堂内每人有固定之座位,凡进食等事,皆就位而行。 p4000...

食作法

于饭食之际所行之作法。出家之饭食原以乞食为原则,故有严格之规律。戒律中关于食法有多种之制戒,如九十单堕中,...

食物

诸经论中,曾列举多种食物名称。一般有饭、干饭、麨、肉、鱼等五种。另有五嚼食(又作五不正食,例如根、茎、叶、...

食家

指在家人之房舍而言。依印度戒律,出家人若无适当因缘,或未得主人允许,则不得擅入食家。四分僧戒本(大二二·一...

食时

为戒律所规定之进食时间,即日午之时。三世诸佛之法,以日中之时斋食,故称食时;过中一发,已不得食。依戒律所规...

食时五观

禅林中,进食之前,须先唱诵“食时五观文”而观想此五条偈文之内容。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卍续一一一·四四一上)...

食经

收于中阿含经卷十。其内容说明人以爱为食,爱以无明为食,无明以五盖为食,乃至不信以闻恶法为食等;譬如大海以大...

食厌想

梵语 āhāre pratikūla-sajjā,巴利语 āhāre patikūla-saā。又作食不净...

食蜜

比喻修学佛道。学佛道之人,于佛所言说者,无不信服悦顺;犹如食蜜,中边皆甘美。[四十二章经] p4001...

食器

进食时所用之器具。一般有头钵、鐼子、匙箸袋、净巾、袱纱、匙、箸、刷、钵单、钵拭。[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 p...

首山三句

禅宗公案名。乃首山省念禅师接化学人之机要语句。从容录第七十六则(大四八·二七五上):“首山示众云:‘第一句...

首山竹篦

禅宗公案名。指首山省念禅师拈起竹篦,截断触、背等情见,打开绝言之境地。天圣广灯录卷十六汝州叶县归省禅师条(...

首山省念禅师语录

全一卷。全称汝州首山念和尚语录。又作首山念和尚语录。宋代僧首山省念撰,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刊...

首山新妇

禅宗公案名。系首山省念禅师以新妇骑驴之事,喻示佛地之本然风光。古尊宿语录卷八(卍续一一八·一二五上):“问...

首山纲要

系表示首山省念禅师之宗风之八句法偈。禅林僧宝传卷三首山省念章(卍续一三七·二二八上):“咄哉拙郎君!巧妙无...

首板

又作首版。板,指僧堂内之床椽。首板,即指各床椽之第一人。与板首、板头同义。 p4003...

首陀罗

梵语 ?ūdra,巴利语 sudda。又作戍陀罗、戍达罗。略称首陀。为印度四姓中地位最低之奴隶阶级。从事担...

首座

(一)僧官名。据释氏稽古略卷三载,唐宣宗大中十年(856)敕法师辩章为三教首座。此为设三教首座之始,后亦敕...

首楞严三昧

梵语 ?ūrajgama-samādhi。即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乃诸佛及十地之菩萨所得之禅...

首楞严三昧经

梵名 ?ūrajgama-mahā-sūtra。凡二卷。略称首楞严经、旧首楞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

首楞严义疏注经

凡二十卷。北宋子璇集。又作首楞严经疏。系大佛顶首楞严经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总分十门,一教起因...

首卢迦

梵语 ?loka。印度计算经论之单位。又作阿耨窣都婆(梵 anustubh)、 阿菟吒阐提首卢柯、室路迦、...

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

全一卷。又作首罗比丘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经为英国学者史坦因(M.A. Stein, 1862~19...

梵语 gandha,巴利语同。音译为乾陀。乃鼻根所嗅之物,鼻识所分别之对象之一。为五境(五尘)、六境、十二...

香入

梵语 gandhāyatana。十二入之一,十二处之一。又作香处。即嗅于鼻者之总称。(参阅“十二处”343...

香口比丘

据大智度论载,有一比丘归敬佛说,称赞佛无量之功德,因而从口中生出妙香。大智度论卷十一(大二五·一四四上):...

香寸

以香之长度作为衡量时间之单位。古时,丛林中每将线香切成一寸(约三公分)或二寸长,作为测量坐禅时间之依准。 ...

香山寺

(一)位于河南洛阳西南十四公里,龙门山东崖。建立年代不详。或云北魏熙平元年(516)所建。一说此地为唐代日...

香木

出厕洗手后,除臭气之木。以香材造之,悬于竿端,两手摩擦使净。普通削成八角形。[禅林象器笺第二十八类器物门]...

香水

梵语 gandha-vāri。指含有香气之净水。系混和诸种香而成,用于身体之灌沐或诸物之洒净。如方广大庄严...

香水海

略称香海。即注满香水之大海。据佛教之传说,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须弥山,其周围为八山八海所围绕。除第八海为...

香水偈

布萨之际,以香水洗手时所唱之偈。偈云(大八二·四三二上):“八功德水净诸尘,灌掌去垢心无染;执持禁戒无阙犯...

香水钱

唐宋时代,僧尼得度牒,所需纳交官府之钱。始于肃宗,采纳宰相裴冕之建议,凡欲出家为僧尼者,先纳钱,后许受戒出...

香火

原指烧香与燃灯火。引申为寺庙中司香火之事者。释门正统卷四(卍续一三○·四一一上):“香火之严,于今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