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佛光

佛之光明。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一上):“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号光炎王。” p2620...

佛光山寺

台湾佛教名刹。位于高雄县大树乡境内,占地五十余公顷。1967年,由星云大师开山创建。为综合教育、慈善、文化...

佛光寺

(一)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北魏孝文帝,历史悠久,世称“先有佛光,后有五台。”中唐时,该寺规模宏伟,彩塑精妙...

佛光国师语录

凡十卷。全称敕谥佛光圆满常照国师三会语录。又作佛光圆满常照国师语录、圆满常照国师语录、佛光和尚语录、佛光禅...

佛印

(一)佛之印契。 (二)雕小形之佛像,而印于纸上,称为佛印。一般印一寺之本尊于纸片上,分赠参拜者,或印于祈...

佛向上事

略称“佛向上”。谓成佛虽为修行之理想,然真正之修行并不执著于此,而应超越此一境界。此语出自曹洞宗之祖洞山良...

佛名会

又作佛名忏悔。读诵佛名经,称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名号,以忏悔灭罪之法会。五、六世纪顷盛行于我国,东晋以降...

佛名经

凡十二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中列举数千佛、菩萨及辟支佛之名,谓受持读诵诸佛名号而思惟...

佛地经论

梵名 Buddhabhūmi-sūtra-?āstra。凡七卷。亲光等菩萨造。唐代玄奘译。略称佛地论。收于...

佛成道日

指释迦佛成道之日。又称成道会、成道节、腊八。对此,经论有数说,长阿含经卷四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谓二月八日,...

佛曲

以乐曲旋律配以佛经偈颂谱成之歌曲;或描述佛教精神之乐曲。据毛奇龄所著西河诗话载,佛曲在隋、唐即有,非始于金...

佛有五事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载,五事即:(一)当转法轮,谓佛陀既已成道,当转法轮,度脱有情,饶益一切。如转四...

佛行离地三意

佛陀行走时,足不着地有三种意义,即:(一)地有虫,谓地上有虫,或伏或走,佛陀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

佛佛

诸佛之意。有关之用语极多,例如佛佛祖祖,即指过现未之十方诸佛及历来诸祖;佛佛大道,指诸佛诸祖之德业行履;佛...

佛弟子

佛陀之弟子。如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等十大弟子,以及其他佛陀在世时之诸弟子。其后则广指信仰佛陀之教...

佛戒

(一)乃开发众生本有佛性至佛果之戒。此戒以众生本具之佛性为体。又称佛性戒、佛乘戒、一心戒、金刚宝戒、菩萨戒...

佛足石

又作佛足迹、佛脚石。即雕有佛陀足跖,以表千辐轮等妙相之石。见佛之足跖而参拜,如同参拜生身之佛,可灭除无量之...

佛身

梵语 buddha-kāya,巴利语同。指佛之身。有关佛陀生身之殊胜及其实身之种种考察,称为佛身论。溯自释...

佛事

凡发扬佛德之事,称为佛事。又作立地。据维摩经卷下载,佛陀将一切事均视为佛事,以此表示佛之德性。于禅宗,用以...

佛供

谓以米饭供养佛、菩萨。又作佛饷、佛饭、熟佛供。供养仪式(大一八·一八○下):“凡所供养物,但除五辛酒肉等不...

佛具

又作法具、佛器。用于庄严佛前,或法会、修法时所用之器具。即天盖、幢、幡、华鬘、斗帐、法螺、木鱼、钟、鼓、铃...

佛典释例

一般作经论之解释,先说明题号、大意(称为玄谈、玄义),其次用逐文解释(称为入文解释、随文作释)之方式。以智...

佛性

梵语 buddha-dhātu 或 buddha-gotra。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

佛性论

凡四卷。世亲(梵 Vasubandhu,四世纪)着,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详释究竟一乘宝性...

佛所行赞

梵名 Buddhacarita,西藏名 Savs-rgyas-kyi spyod-pa shes-bya-...

佛果

(一)指成佛。又作佛位、佛果位、佛果菩提。佛为万行之所成,故称佛果,即能成之万行为因,而所成之万德为果。亦...

佛法

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

佛法大明录

凡二十卷。宋末圭堂居士撰。内容包括明心、净行、破迷、入理、工夫、入机、见师、大悟、的意、大用、真空、度人、...

佛法六名

尊重佛陀所说法门而立之六种别名。(一)善说,以诸法之实相说诸法。如以不善法说不善相,善法说善相。(二)现报...

佛法死人

指违犯小乘戒律所严加禁制之杀人、淫乱、窃盗、妄语等四种重罪之人。为天台宗智顗大师所说。于小乘戒律中,僧众若...

佛法金汤编

凡十六卷。明代僧岱宗心泰(1327~1415)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系编述自西周昭王至元顺帝约一七○○...

佛法真如

佛法,指佛所具足之五智、三十七智等智,此智系识大(第六大)之智德;真如,指佛所证之理,此理系地水火风空等前...

佛法无边

佛法,指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其所表达之佛教真理。谓佛教之真理广大无边,非任何世间之道法、典籍所可...

佛法寿命

即指戒律。戒律乃佛陀为防患佛弟子违犯身、口、意等三业之过失所设立之禁戒,佛弟子若能依之修行,可获得清净,开...

佛物

属佛之物。与法物、僧物同为三宝物之一。三宝物严禁互相混同使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之一载列四种佛物:(...

佛知见

梵语 tathāgatajāna-dar?ana。指诸佛如来照见诸法实相妙理之知见慧解。此系二智中“一切种...

佛门

佛之法门、佛教之门。又作释门、法门、缁门、玄门、真门、道门、空门、谛门、祖门、宗门。依三论玄义,知菩萨之造...

佛陀

梵名 Buddha,巴利名同。又作佛驮、浮陀、浮头、没驮、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佛...

佛陀三劝

指佛陀和尚之三种称名。据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法门佛陀章载,凤翔府法门寺之佛陀和尚,常持一串念珠,称念三种名号:...

佛陀什

梵名 Buddhajīva。五世纪北印度罽宾国人。又作佛驮什、佛大什。意译为觉寿。幼受业于弥沙塞部之僧,专...

佛陀里

三国时代,孙权为西域僧康僧会造“建初寺”之所在地。该寺为吴地塔寺之滥觞,吴地佛法因之大兴。[梁高僧传卷一康...

佛陀波利

梵名 Buddha-pāla。意译觉护。唐代译经家。北印度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拜灵迹。闻文殊菩萨在清凉山...

佛陀耶舍

梵名 Buddhaya?as。又称佛驮耶舍。意译觉明、觉名、觉称。东晋译经家。北印度罽宾国人。十三岁出家,...

佛陀扇多

梵名 Buddha?ānta。意译觉定。北魏译经僧。北天竺人。神悟聪敏,博通内外。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

佛陀蜜多

梵名 Buddhamitra。资料上载为付法藏第八祖或九祖,后世定为第九祖。又作伏驮蜜多、佛陀蜜多罗、佛陀...

佛陀禅师

北魏禅师。天竺人。又称拔陀、觉者。生卒年不详。历游西域诸国,后至北魏北台之恒安(位于山西)。师勤习印度古来...

佛陀瞿呬耶

梵名 Buddhaguhya。为第八世纪时之印度密教学僧。约和唐代不空三藏同时,乃佛智足(梵 Buddha...

佛陀难提

梵名 Buddhanandi。古代印度迦摩罗国人。继承释尊教法(付法藏)之第八祖。尊者头顶有肉髻,辩才无碍...

佛刹

其义有二,即:(一)指佛所住之国土。又作佛国土、净土。(二)泛指一般寺院之堂宇。即佛塔、佛阁、佛龛、僧刹、...

佛室

指密教于白檀九位曼荼罗中,阿阇梨修供养瑜伽之座位。其席位位于大日如来之西方,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之中间。行...

佛后普贤

已成佛后,更修利他教化之菩萨行。又证得佛果后,遵普贤菩萨之德,而修化益众生之行,亦称为佛后普贤。 p264...

佛为年少比丘说经

全一卷。晋代法炬译。又作正事经、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旨在叙述摄受比丘为正事及其功...

佛为阿支罗迦叶说经

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自化作苦经、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为阿支罗迦叶问佛陀...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全一卷。隋代法智译。又作分别善恶报应经、业报差别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系佛陀对婆罗门童子首迦(梵 ?u...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又作佛为娑伽罗龙经、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于龙宫为...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635~713)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篇幅极短,内容为海龙王问佛陀,如何能受持少法...

佛为胜光天子说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635~713)译。又作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应憍萨罗国王...

佛为黄竹园老说经

全一卷。南朝刘宋时代译。译者佚名。又作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于鞞兰若有一婆罗...

佛为优填王说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正论经、王法正论经、政论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陀为优填王...

佛界

(一)指诸佛之境界。系十界之一。与众生界、魔界对称。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六六中):“众生不知,迷于佛界,...

佛降生像

即指释尊诞生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之像。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佛降诞条载,于每年佛诞生会(阴历四月八日),监管...

佛面上刮金

刮取佛像上所镀之黄金。按佛像一般多漆(或镀)以黄金。俗谚“佛面上刮金”,系用以比喻向尊长索求金钱财物;含有...

佛音

梵名 Buddhaghosa,巴利名 Buddhaghosa。又作佛鸣、觉音、佛陀瞿沙。五世纪中印度摩揭陀...

佛香阁

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之前山。八面三层四重檐,高四十一公尺,下有二十公尺高之石台基。气势宏伟,为颐和园之中心...

佛乘

(一)梵语 buddha-yāna。又作菩萨乘、大乘、如来乘。此系相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指菩萨乘;盖菩萨...

佛乘戒

志求佛果者所受之戒律。即梵网经所说之戒律。[大日经学处品](参阅“戒”2896) p2644...

佛冤禅师语录

凡十二卷。清代佛冤彻纲撰,性纯等编。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内容包括佛冤住持内江古字山诸古禅院、成都...

佛哲

八世纪顷之林邑国僧。又称佛彻。游历天竺,师事菩提仙那,通达密咒。开元年间,随菩提仙那来我国。开元二十四年(...

佛家

僧侣之自称。举凡佛道修行之道场、佛所住之世界、初地以上之境地等,亦称佛家。[观无量寿经、华严经入法界品、观...

佛宫寺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隅。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原名宝宫寺,元仁宗时改称佛宫寺。寺中之木塔系古代木...

佛师

又作造佛师、造佛工、佛工。指造佛像之工匠。有木佛师、绘佛师之别,造木像之工匠,称为木佛师;描像者,称为绘佛...

佛书

指与佛教有关之典籍。又作佛典、内典、妙典。反之,佛教以外之典籍称外典、世典、外道书、外俗书。妙典系尊称,尤...

佛书解说大辞典

凡十四卷。为日本大东出版社所刊行解说佛书之辞典,详细解说经、律、论及和(日)汉语各宗典籍。初版十二卷,自昭...

佛祖

佛与祖师。然禅宗以佛即祖师,祖师即古佛,两者并无差别;一般多用于指大悟彻底、达佛分际之祖师,如碧岩录第二十...

佛祖三经

禅家指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沩山警策等三部。此名目起于何时已不可考。盖北宋仁宗时代,守遂禅师为三经作注时即...

佛祖三经指南

凡三卷。明代为霖道霈着。收于卍续藏第五十九册。佛祖之道,至高无上,甚深难测,欲行佛道,有其顺序。历来禅门中...

佛祖乞命

意谓佛祖于优秀根机者面前,亦有无从下手之难。无门关第四十三则首山竹篦(卍续一一九·一六六下):“拈起竹篦,...

佛祖心灯

全一卷。著者、刊行年均不详。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内容包括七佛偈之毗婆尸佛至释迦牟尼佛、三十三祖传法偈之摩...

佛祖正宗道影

凡四卷。守一空成重编。光绪六年(1880)刊行。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画诸祖之道影(画像)一百...

佛祖正法直传

全一卷。峰翁祖一编。日本康历三年(1381)刊行。内容系始自过去七佛、西天诸祖、东土诸师之列传。东土诸师乃...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

全一卷。又作古今捷录。清代僧雪兆果性(1666~?)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系果性广阅藏典,编集宋代僧密...

佛祖忌九拜

禅林中,二祖忌(达磨忌及百丈忌)及三佛忌(释尊涅槃忌、降诞会、成道会)之时,住持行九拜之仪。据敕修百丈清规...

佛祖宗派世谱

凡八卷。清代介庵悟进编。顺治十一年(165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本书系无准师范法系下第十五世之介...

佛祖宗派图

泛称各类宗派系谱之图表,一般多从过去七佛、释尊以来、西天、东土,乃至日本诸祖之传法相承之次第,绘成图表,明...

佛祖问讯

禅林中,面对诸佛或历代祖师像前,行合掌、曲躬低头之礼,称为佛祖问讯。又礼拜佛祖,称为佛祖礼。 p2654...

佛祖统纪

凡五十四卷。南宋志磐着。略称统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全书主要阐明天台教学之传统,以南宋景迁之宗源录、宗...

佛祖会

其义有二,即:(一)略称佛会。佛祖会下之意;亦即诸佛或祖师说法之会座。(二)指三佛忌,即佛诞生会(四月八日...

佛祖纲目

凡四十二卷(包括卷首)。明代朱时恩编。崇祯七年(163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本书从万历三十八年(...

佛祖历代通载

凡二十二卷(或三十六卷)。元代念常(禅宗分支临济宗杨岐派僧)着。略称通载、佛祖通载。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

佛神通

即佛所具备之神通力。神通,乃超人类、超自然之力;然于禅门中,非指超人之奇特能力,而谓于寻常生活之中,无拘无...

佛记

佛之悬记。又指佛之记莂。佛预言当来之事,称为悬记。佛就弟子身上,分别未来之果报,称为记莂。(参阅“授记”4...

佛骨宗

乃针对执著于“佛心宗”之称而权设之语。佛心宗即是禅宗之别称。盖禅宗素以不重经典文字而直传佛心印为宗旨,故六...

佛国寺

又称华严佛国寺、华严法流寺。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吐含山麓。新罗十九代讷祇王在位时(417~457),沙门...

佛国记地理考证

全一卷。清代丁谦撰。东晋高僧法显曾撰佛国记一卷,详述其西游求法之见闻;即自长安出发,历经鄯善、于阗、葱岭等...

佛国历象编

凡五卷。日本天台宗无外子圆通(1754~1834)撰。彼研钻佛典中之天文历象三十年之久,于文化七年(181...

佛国禅师语录

凡二卷。日僧高峰显日(1241~1316)撰,侍者妙环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收录东山云岩禅寺语录、稻荷...

佛堂

安置佛、菩萨像之堂宇。又作佛殿、大雄宝殿、大殿等。印度称佛堂为健陀俱胝(梵 gandhakutī),意即香...

佛授

巴利名 Buddhadatta。为五世纪之巴利学僧。南印度朱罗国(The Kingdom of Cola)...

佛授记寺

位于河南洛阳。唐代则天武后时,白马寺主怀义所建,来华之三藏多住于此译经。长寿二年(693),菩提流志于本寺...

佛教

梵名 Buddha-?āsana 或 Buddhānu?āsana,巴利名 Buddha-sāsana。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