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求佛果者所受之戒律。即梵网经所说之戒律。[大日经学处品](参阅“戒”2896) p264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毗叶罗如来略戒经 子题:不谤、不嫉、策修之慧、行本、四修、毗叶罗佛、毗舍浮佛、鞞恕附佛、随叶佛 含注戒本...(人名)又作讫哩吉、鸡梨祁、吉利。译曰作事。太古印度出世之王。迦叶佛即其子云。见起世经,起世因本经等。...(名数)无著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所著之五部大乘论也。...亦名:三种次第乞食 资持记·释头陀篇:“准多论,则有三种次第乞食:一、日到一家,得食则食,不足则止;二、次第...(人名)比丘尼。又名莲华色尼,温钵罗苾刍尼,郁波罗比丘尼。佛由忉利天降时,此比丘尼,化为轮王,最初拜佛。智度...(术语)佛未在因位时誓愿弘济一切众生也。...【五净宫地】 p0266 卽五净居天。瑜伽四卷三页云:复有诸圣住止不共五净宫地,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及色究竟...【种种胜解智力】 p1262 瑜伽四十九卷十九页云:若从他信以为其先,或观诸法以为其先,成软中上爱乐印解。当知是名...真如自性,唯是寂灭,不可言说,是为寂灭之义也。 一切皆妄,唯真如性,是故应了真如性法也。...(譬喻)罪恶之污身譬如垢也。涅槃经一曰:众生遇斯光者,罪垢烦恼一切消除。...【字相通达】 p0632 显扬三卷一页云:二、字相通达。谓于师子之形诸字相等,有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余...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了普陀山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那我们都知道观世音菩萨的根本道场在极乐世界...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堪称成功人士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 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妄念压下去。你越压这个妄念,妄念就跳得越高。纵然你有点功夫...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无遮斋会,不论出家、俗家、也不分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
我们平时散乱、修行不够精进,是因为没有修好寿命无常的缘故。正如佛陀所说:一切足迹中,象印为第一;一切思惟中,...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人不发道心,死又没有我年轻人的份,死都是死老鬼,却不知「黄...
古来人跟我们这样讲的:顺境,你可要注意了,这很危险,容易堕落;逆境是增上缘。古人形容顺境与逆境是怎么比方呢?...
佛乘戒
【佛光大辞典】
上篇:佛乘 | 下篇:佛冤禅师语录 |
至极的静虑,亦即高深的禅定。圆觉经说: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
第三佛略教偈
讫栗枳
五论
乞食次第
华色
本弘誓愿
五净宫地
种种胜解智力
寂灭(二)
罪垢
字相通达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你敢信我就来--普陀山梵音洞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持心如大地

平时散乱不精进,只因没修无常观

杀猪宰羊大办葬礼会增加逝者罪业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