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手印之一。此印具足五眼,印相为两手虚心合掌,屈两食指,两食指端下垂并立,置于拇指上,中、无名指互立,如独钴,二小指指头开立。 p272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外道之中,外形同于出家人者。经典中常载有此例,如异部宗轮论载,佛陀入灭满二百年时,有一出家外道舍邪归正。又...亦名:四波罗夷制戒时间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所以先后次第者,(一、引人解)(一、喜犯释)有人言,由爱染气分...略称虚受罪。即以虚伪立场接受信施之罪,或受虚伪施物之罪。又僧尼以破戒之身受檀越之施与,所犯之过罪,亦称虚受信...(经名)Amitāyurvyūha-sūtra,又Sukhāvativyūha-sūtra,具名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赵宋法贤译。无量寿经...(术语)所起之法为自。能起之诸缘为他。一切之事物,一无自性,悉为他缘也。释门归敬仪上曰:我身属于他缘,冥冥不...【不轻法】 p0320 瑜伽八十四卷四页云:不轻法者:不作是言,此非绮饰文字章句。所有文句,悉皆麁浅故。...【诸经义略说有五种】 p1358 显扬二十巻十七页云:论曰:当知诸经义,略说有五种。一、相,二、断灭,三、无失坏,...三世间之一。又作器世间、住处世间。谓十法界众生各据依报,所居之十种不同处所。众生能依之身有十种不同,故所依之...凡僧侣游方到寺,皆可请求挂单暂住,如挂单已久,知其行履确可共住者,即送入禅堂,此即称为安单。此后该僧即正式成...(杂名)读经之法师。毗奈耶杂事四曰:善和苾刍,作吟讽声。赞诵经法。(中略)我欲亲往奉彼经师。同十三曰:经师律...(术语)身是受诸法之器,故云身器。行事钞上三之一曰:身器清净。...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们积极地去面对它。 苦并不能代表佛教,苦、集、灭、道四谛才...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释十种分别,说我们这个分别心有十种分别。复次,总摄一切分别...
关于清政府任命刘铭传为台湾总督,有一段小故事: 当时李鸿章并没有直接把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除了刘铭传,李鸿章...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1、有人担心施食不成功,弄得不好反被鬼神害,请看《优婆塞戒经》杂...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不是马上提起佛号,不是的,他要先调整心态。他要怎么样呢?法...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种,彼于死时及入胎时闻纷乱声,及自妄见入诸芦荻稠林等中。 如果是薄福之人,将会受生在下贱之...问: 念佛人诸佛护念、菩萨拥护,但是为什么现实当中真是有人也在称佛名号,但也会出现着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
佛眼印
【佛光大辞典】
上篇:佛眼 | 下篇:佛眼佛母 |
圆通、融合的意思,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众生即本觉,娑婆即寂光等,都是圆融的道理。...
出家外道
四重戒制戒先后次第
虚受信施罪
无量寿庄严经
他缘
不轻法
诸经义略说有五种
国土世间
安单
经师
身器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痛苦不是我们的全部

总摄十种分別心

淡然面对一切
【推荐】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