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顺取依。指五根。根与识共取现在之境,称为同境。根照境如同珠光照物,然根无虑知之作用,须依五识方起虑知之作用以缘境,故称五根为同境依。(参阅“俱有依”4028) p225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子题:作犯、犯由作成造作恶法为宗、止犯、犯由止成不修善法为宗 戒本疏·持犯方轨:“次明二犯。言 作犯 者,出家...(术语)心识之思念也。无量寿经上曰:众生心念。法华经普门品曰:心念不空过。...梵语 vātāyanacchidra-rajas。又作向游尘、日光尘。即浮游于日光之中,肉眼仅得辨认之尘。据俱舍论卷十二载,其最...凡十五卷。隋代昙延(516~588)撰。唐代道宣(596~667)谓本书之内容优于净影寺慧远所撰之涅槃经义记,惜本书早已...(故事)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大众久思示诲,请和尚为众说法。山使打钟。众方集。山升座良久,便下座归方丈。院主...离系得者,谓于粗重离散,假立离系得性。金刚喻定者,谓居修道最后断结道位所有三摩地,此复略有二种,谓方便道摄、...(术语)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令极乐往生人得智辩无穷之德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不善及善业道各招三果】 p0344 俱舍论十七卷八页云:不善善业道、所得果,云何?颂曰:皆能招异熟、等流、增上果...又作版头。(一)头,即初之意。指僧堂中各板单之初位。如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床,每床各有五人,依戒腊之次第居...(书名)具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唐义净撰。总有五十六人。外有四人。...指袈裟。又作水田衣。因袈裟之纹饰如方块之稻田而得名。王维之六祖能禅师碑铭:“多绝膻腥,效桑门之食;悉弃罟网,...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觉知。无论是像今年的雪灾呀、地震呀、冰雹呀,我们都要把它看...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用的姿势可概括为:对口引磬,合掌木鱼,照面铛子,平胸铪子,...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谓:百行孝为先。 但现今社会,儿女长大后,有能力的都离家自...◆人因怕死而祈求长生不老,怕容貌改变而浓妆艳抹,因厌弃年老而祈祷青春。永远不断的去追求不变的事物,有如走进无...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上对方一辈子? 碰钉子是很正常的,下次注意就好。已经碰到钉...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馈,因此能体会解脱的快乐。可是,在世人的眼里...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命的本质就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将它如实地表现出来。你过去是...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座法、念多少遍咒子、诵多少卷经...
同境依
【佛光大辞典】
上篇:同喻 | 下篇:同闻众 |
又作兰香梢。旧译作阿梨树枝。兰香花开时,梢头之花子分为七分,以此比喻鬼神碎罪人之头为七分。慧琳音义卷三十五(...
二犯
心念
隙游尘
涅槃经义疏
药山升座
离系得
智辩无穷愿
不善及善业道各招三果
板头
西域求法高僧传
稻田衣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慧律心语

不拔眼中钉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