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与境二者必须直接而无间隔的接触,才能产生知觉,称为合中知。为“离中知”之对称。五根中,鼻、舌、身三根唯取所至之境,是为合中知;眼、耳二根则取不至之境,是为离中知;例如,鼻根取香境时,必须待香境接触于鼻根时方有香、臭等之知觉,而眼根取色境时,则不须待接触便能获知。[俱舍论卷二、俱舍论光记卷二](参阅“五根”1137) p226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经名)八百比丘及世尊,为阿那律作衣,阿那律为众说从信心出家乃至三明六通为迦絺那法。此经摄于中阿含经十九中。...(杂语)地水火者身密,风空者语密,识者意密。...【境唯识】 法相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亦即就所观...梵语 samādhi-bala,巴利语同。止息散乱之心,归于静寂之禅定力,称为定力。即不论遭遇任何境地,均能如如不动之禅...(流派)犊子部外道也。...【种种界】 p1260 瑜伽五十六卷十页云:云何种种界?谓卽十八界、展转异相性。...禅宗所用丧具之一。丛林中,德高之老僧亡故后,悬挂其画像之小亭。四方有柱,一如凉亭,周围悬挂薄纱,内置亡僧之肖...又名夏腊,或戒腊,即比丘受戒的年岁。比丘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安居完毕,就是比丘的岁末,叫做法腊。...“学林坊主”与“学寮坊主”之对称。指偏于僧堂修行而疏于佛法义理研究之僧人。亦为不通世情之禅僧之贬称。 p6555...凡四卷。后梁惟劲编。内容系惟劲集集唐昭宗光化年中(898~900)以后宗师之机缘而成,然今佚而不传。[释氏稽古略卷...即密教经典所说,由个人之生年,次第推数九曜而得知其人于该年所属之星。又作当年星。即于一年之中,支配人命运之星...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
讲《药师经》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样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呢?去许三...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极为殊胜,是一个胜妙的道场。在这样殊胜...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注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上。 我们就像前面说的,只知道...
有位天人天福享尽时,五衰现前,自知不久将亡。第一,他头上戴的冠花自然枯萎;第二,颈中的光芒不再;第三,身形消...
每年有九百万母亲被迫承受最痛苦的失去。她们的孩子生下不久,就被夺走并杀死。 别杀我的孩子用牛的语言怎么说? 每...过去,有父子二人一起居住。儿子入山砍柴时,看见泉水中有闪闪发亮的黄金,即回家要求父亲分家,以方便入山采金。儿...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住呢?可能会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我对生活不满意,希望别人能...念阿弥陀,不必除妄想,只要声不绝,决定生安养。 专念阿弥陀,不必参是谁,只要心不乱,决定出轮回。 专念阿弥陀,...
合中知
【佛光大辞典】
上篇:合干 | 下篇:合同船 |
八大金刚的别称。大妙金刚经所说八大菩萨现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刚手菩萨现身作降三世,妙吉祥菩萨现身作两臂六头六足...
迦絺那经
三密六大
境唯识
定力
婆蹉梵志
种种界
真亭
法腊
丛林坊主
续宝林传
年星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天人受三皈免堕癞子猪

别杀我孩子 900万母亲血泪控诉
父子寻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