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仪式)四葬之一。舍置尸骸于野中也。...【曼陀罗】 此言弱声,亦云弘弱。扶南国人,神解超悟,幽明毕观。无惮夷险,志存弘化。梁武杨都翻译。...(地名)又曰罗阅耆,罗阅,罗越,罗阅祇迦罗,罗阅揭黎醯,啰惹讫哩呬Rājagṛha等。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梵名也。法华...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五戒之中,所以但列不妄语,余不断者?’‘佛法贵实。由此人清净口业,不妄语故,当知余三...(臂喻)凡夫流转生死。无明之昏,未寝之间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亦长夜随我受学。唯识论七曰:未得真觉,恒处梦中...亦名:结三小界法、三小界结法、小界结法 子题:三小界并为难事故兴、结小界受戒、结小界说戒、结小界自恣、小界无...【有为所缘法】 p0549 品类足论六卷八页云:有为所缘法云何?谓五识身及相应法,若意识及相应法,以有为所缘。...【言说识】 p0699 世亲释四卷二页云:言说识者:谓见闻觉知四种言说。此以所知依中所说名言熏习差别为因。无性...有情出生之方式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种。湿生,亦作因缘生。由湿气而生之意,如蟋蟀、飞蛾、蚊虫、蠓蚋、麻生...【六顺不退法】 p0306 集异门论十五卷四页云:六顺不退法者:云何为六?答:一、于佛有恭敬住。二、于法有恭敬住。...(术语)即身义云,世间出世间内外之教法摄于法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人摄于大曼荼罗,世间出世间所依之器界,摄...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也是这样。佛慈悲应世,讲经说法浩如烟海,简单讲八万四千法门...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了三件怪事。 一个农夫在耕地,犁地的那头牛是他的父亲。前几...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必去十万亿之遥的另外一个净土?你不净心,跑到极乐世界干什么...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儿?请法师开示。 宏海法师答: 首先我想反问...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 一心专门读诵净土经典; 一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
来示云,时当末法,彼邪见魔党,往往身泰体健。而正信之士,反致多病多恼。岂非定业使然,有令人太息不置等语。森殊...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
境唯识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境唯识】法相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亦即就所观之境,而阐明唯识的意义,如阿毗达磨经说‘一处四见’的譬喻即是。参阅五种唯识条。
上篇:境不离识 | 下篇:境无识有 |
亦名:受功德衣和法、功德衣白和法 济缘记释云:“梵云迦絺那,此翻功德;令僧获利,实有胜功。名实相称,故云两副...
野葬
曼陀罗
罗阅祇
五戒成宗防七支多宗防四支
长夜
摄僧三小界结法
有为所缘法
言说识
湿生化生
六顺不退法
四曼摄二种世间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修行要勇于对治自己的习气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专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