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生死苦报能缠缚有情众生,而令其不得自在,故称缠报。 p6857...【顿出离预流果】 p1249 杂集论十三卷十二页云:复次如说预流补特伽罗、此有二种。一、渐出离,二、顿出离。渐出离...(1594~1663)明代临济宗僧。江苏人,俗姓徐。字石奇,世称石奇通云禅师。自幼多疾,乃至南广寺出家,学贯内外。偶...【四静虑四无色生处】 p0465 瑜伽三十三卷十九页云:复次此中于初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梵众天,...【迦利沙钵拏】 八十枚贝珠,为一钵拏。十六钵拏,为迦利沙钵拏。...【此世他世乐爱语】 p0617 瑜伽四十三卷十三页云: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爱语?当知此语、略有九种。一、说正法断...【不可思议】 又作不思议。指不可思虑言说之境界。主要系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力之奥妙。俗谓...其他诸宗是说即事即理,净土门则说即相即心,相者指西方极乐和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和弥陀,皆不离自心,离自心即无净...(杂语)十二因缘经曰:八种塔并有露槃:佛塔八重,菩萨七重,辟支佛六重,四界五重,三果四重,二果三重,初果二重...(杂名)此天宫有二类乐神:一云紧那罗,常奏法乐。二云乾达婆,常奏俗乐。即八部众中之二也。...(天名)住于香山紧那罗王名。紧那罗为八部众之一。帝释天之乐神也。...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如果在素食中找一样最能做出变化多端的滋味的食材,一定非豆腐莫属了,不管是小清新还是重口味,通通HOLD住,在料理...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佛陀住在只园精舍的时候,有一位比丘患了重病,因为卧病太久,不能清扫房间,所以他住的房间非常污秽。当他最初有病...
你要知道怎样叫「念佛」。念头是真的放在「佛」,那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很多人是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不贪求,少一些、坏一点也吃。否则吃太多、吃太好,业障不易消...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情的声音,是指有明了性的鸟类所发出来的法音。以下讲到没有明...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住了两只鸟──一只公的,一只母的。它们为了储存冬季的粮食,采了很多水果回来,将巢放得...
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对修道人来是很不利的。大家都往别人身上看:这个人做得好,那个人做得不好,却很少看到自己。修...
境不离识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境不离识】唯识学立论,以一切客观外境都不实在,皆是主观心识的虚妄变现——由心体的自证分变现出相分,再由见分去缘虑分别,故曰不离识。
上篇:境 | 下篇:境唯识 |
又名护世者,四天王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因此四天王是守护世界的善神,所以叫做护世四天王。...
缠报
顿出离预流果
通云
四静虑四无色生处
迦利沙钵拏
此世他世乐爱语
不可思议
即相即心
露槃重数
帝释宫音乐
大树紧那罗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五款豆腐的时尚新吃法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佛陀探病

善用这个念头,是心就是佛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莫让「疑念」占据自己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