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七喻之一。又作系珠喻、衣内明珠喻。比喻有大器而满足于小智者,犹如衣内系宝珠而不自知。据法华经卷四“五百弟子授记品”载,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此时亲友忽有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行至他国,为求衣食,倍受艰难,若稍有得,便以为足。后会遇亲友,具语前事,其人乃以宝珠购其所需。盖昔佛为菩萨时,教化声闻弟子,令发一切智心,而今彼等忘失不觉知,既得阿罗汉道,即谓真灭度;今佛出现令彼等觉醒,指示其所得非为究竟,而令其归入一乘。(参阅“法华七喻”3394) p256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剎那灭】 p0798 此种子六义之一。成唯识论二卷十三页云:一、剎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全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又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详叙华严五教观门之...禅林用语。又作棺木里瞠眼。髑髅,原指死人之头骨;于禅林,转喻人已断除情识分别,获得解脱。髑髅里眼睛,即比喻由...(人名)Dharmaruci,比丘名。高僧传二曰:昙摩流支,此云法乐。历代三宝记八曰:昙摩流支,此云法希。...又作嗢勃。即木果。其状似木瓜而稍大,芳香可口。[慧琳音义卷五十三] p4177...(杂语)凡随顺佛道,为法所资养者,谓之法子。观无量寿经曰:法子汝乘大乘,解第一义。...何等非有相?谓蕴界处于一切时我我所性常非有故。...Dachenglu 佛教大乘戒律书的总称。又称大乘毗尼、菩萨毗尼或菩萨律藏、菩萨调伏藏等。为修大乘菩萨行者应该受持...能仁寂默之略称。即指释迦牟尼佛。梵语 ?ākya(释迦)意译作能仁,梵语 muni(牟尼)意译为寂默。(参阅“释迦牟尼...(一)与“本生”同义。指有关释尊、弥陀、弥勒等佛菩萨,或佛弟子等,于过去世之永劫中,受生为各种不同的趣类、身形...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象,只要当下一照,幻境即消。惟消后断相续心,急提佛号或话头...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诸圣道。 持不淫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报:一、人天...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掖,开示教他也。 (一)、遭苦不舍,谓菩萨运大悲心,怜悯六...1.莴苣通气 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可治疗便秘,是贫血患者的最佳食料。推荐鱼腥草...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这个地方使得持地比丘内心...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周安士《欲海回狂》 这是关系到人生...
衣珠喻
【佛光大辞典】
上篇:衣座室三轨 | 下篇:衣单 |
(譬喻)以譬烦恼。种种之烦恼,交络繁茂,如稠林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止观九曰:无明戏论翳如来藏稠烦...
剎那灭
空即是色
华严五教止观
髑髅里眼睛
昙摩流支
乌勃
法子
非有相
大乘律(Mahayana Vinaya)
能寂
本缘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初学坐禅调五事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夏日六大养生食物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