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四卷。明末清初僧行海(1609~1683)撰。又称金山龙游禅寺志略、金山志略。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城西,唐代以来,即为南北水陆交通之要枢。金山之西麓有寺,据传创建于东晋元帝或明帝之时,初称泽心寺。后有僧唐裴重建于水际,声名大噪。历代高僧建置叠兴,遂为京口(镇江)十刹之首,而成为江南名胜。宋真宗赐改泽心为“龙游禅寺”,又赐大藏经一部。其后虽有兴废,然宗风不绝,为海内之名刹。清顺治(1644~1661)年间始,行海住持三十余年,禅余之暇,手辑志略,以历代宗乘法脉及名贤达士高风逸韵,集于一编,分门有山图、形胜、建置、祖堂法系、记、纪游、碑、赋、敕书、高僧、纪迹、诗等十余目。康熙二十五年(1686),龙游禅寺更名为江天寺。民国二十五年(1936),金山江天寺以南京国学图书馆藏本、北平图书馆藏本及焦山涤心和尚藏本补缺影印行世,称“行海金山志”,以别于他志。 p255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仪式)比丘受戒时之膝也。即右膝着地之坐法。行事钞上之三曰:若堂内者,至门限内,举手呼言:某甲来!彼来已为捉...【所作圆满及所作一分】 p0745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二页云:当知此中若有定学,必有戒学;若有慧学;必有定学。有...又作裘袋、裘带、宫体。日本法衣之一种。多为素绢制成,于襟上有僧纲,裙有襞,以带系腰部,始于中古法皇诸门迹,为...(经名)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依阿难之问广说曼拏罗乃至作像之功德广大。...西晋译经僧。曾译经于洛阳,译有时非时经一部。经之后记谓(大五五·五○一中):“外国法师若罗严,手执胡本,口自...神会,是禅宗六祖慧能晚期弟子,荷泽宗的创始者,建立南宗的一个得力人物。俗姓高,湖北襄阳人。童年从师学五经,继...(术语)佛愿救众生之心。众生愿成佛之心。总之为四弘誓愿之心也。...子题:僧尼二众结界得互相叉结、僧尼得通结界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五百问云,大僧与尼通结得,不得相叉。”资持...(传说)法华义疏二曰:问:何故常与帝释战?答:婆沙云: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乃指权现于兜跋国护持佛法之毗沙门。兜跋国,不知系指何国,或推测为吐蕃(西藏)。兜跋毗沙门之形像为女形之坚牢地...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一切烦恼,本来自离,如是趣入,是即趣入。...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我都曾经听几个居士说,人家是学佛的吃素,然而这个子...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沉昏闇蔽障者。行者于修定欲用心之时,...
如何对治瞋恚、怒气?有的人就说,去买东西,大买特买,让情绪舒缓一点,不然就拼命吃东西,或是打电话找朋友倾诉一...
【原文】 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 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为八?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来摄护好我们的身业,就是练习在念佛堂有行走着念,有坐着念。坐...问: 我们陕西这边,很多学佛多年的同修,因为念佛至今也没有达到功夫成片,而终日担心,怕不能往生。有些人甚至由...
贪、嗔、痴是三毒,能毒害我们的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如果我们不断除贪、嗔、痴性...
行海金山志略
【佛光大辞典】
上篇:行海 | 下篇:行茶 |
【二法能令有情入谛现观或根成熟】 p0049 瑜伽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又有二法,能令有情,内正作意,外闻他音,二...
戒膝
所作圆满及所作一分
裘代
楼阁正法甘露鼓经
若罗严
神会(668,一说686—760)
愿心
僧尼结界相叉可否
帝释与修罗战
兜跋毗沙门
趣入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临终时一生所做善恶会全部涌现
菩萨能自利利他的八法

一句弥陀三业皆摄,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如何才是决定往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