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一切烦恼,本来自离,如是趣入,是即趣入。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为“本觉”之对称。大乘起信论谓阿赖耶识有觉、不觉二义,觉又有始觉、本觉之别。其中,经过后天之修习,渐次断破无...【受用欲尘与受用正法五相差别】 p0732 瑜伽五卷三页云:又外有欲者,受用欲尘;圣慧命者,受用正法。由五种相...观音的别名,因此菩萨的耳根圆通。...(书名)十卷,护法等十菩萨各造论十卷,释世亲之三十颂。唐玄奘师合糅为十卷,即瑜伽一宗之精要也。...【说正法教】 p1285 瑜伽二十一卷五页云:云何名为说正法教?谓卽如是诸佛世尊出现于世,哀愍一切诸声闻故;依四圣...【名色六处触受同时引发而说有先后】 p059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何缘名色六处触受诸分种子...(堂塔)姚兴于长安寺建四个大寺,第一大寺名草堂寺。即罗什译场草堂所在之处。唐昭宗重建之。佛祖统纪五十三曰:昭...自烧手指,以表示其信仰之虔诚。...谓于一心中修空、假、中三观。为天台宗之观法。与“次第三观”相对。又作一心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不次第三观。空、...(名数)一、矜羯罗Kiṁkara童子,二、制吒迦Ceṭaka童子。...(杂名)对于般若部等而言。即藏经之分类名,大方广华严经及其别出并支派之经也。...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遍历了四大名山。他素来听说清凉山上,文殊菩萨的事迹灵感异...
昔时,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从佛闻法后,证得须陀洹果。回到天宫中,即召集天人众,同来赞叹佛法僧三宝的大威德力。在大...1.贪欲盖: 指贪爱五欲妙境,能使众生心性迷惑,令善法永不生起。 2.嗔恚盖: 指嗔恚能令人于违情的境上生起怨恨,...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见别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与结果。 2、不与没有使命感的...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但因没有子嗣而深感遗憾。有一天,恒河边举行摩尼跋罗天的祭祀...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修行若不能忍辱,面对批评、恶骂、挫折或逆境,便气沮意丧,只喜欢他人...问: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是什么?何时能完成这个功课和使命,成就出家...
趣入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契悟(二) | 下篇:一心圆融 |
【五学处】 p0258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三卷十三页云:如世尊说:邬波索迦,有五学处。谓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
始觉
受用欲尘与受用正法五相差别
圆通大士
成唯识论
说正法教
名色六处触受同时引发而说有先后
草堂寺
烧指
圆融三观
二童子
华严部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以华鬘供塔 得金色身
五盖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