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行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等五法。天台宗止观修法有二十五种方便,二十五方便复可分为五科:具五缘、诃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行五法乃五科中之第五,即:(一)欲,欲离世间一切之妄想颠倒,欲得一切诸禅定智慧门。(二)精进,坚持禁戒,弃“五盖”,于初中后夜勤行精进。(三)念,念世间欺诳之轻贱与禅定智慧之贵重。(四)巧慧,筹量世间乐与出世间禅定智慧乐,二者间之得失轻重。(五)一心,念慧分明,明见世间之可患可恶,善识定慧之可尊可贵。若以船譬喻此五法,则巧慧如船头,一心如船舵,余三者如篙桨,若缺一法,则即使于安稳之水道亦难行进。[摩诃止观卷四下、次第禅门卷二、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下](参阅“二十五方便”174) p255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轭】 p1034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又依前际,能为现法生死流转胜方便故;说名为轭。 二解 瑜伽八十九卷十页云:...入浴时所用之布,缠于腰部,后系浴裙。又称脚巾,律典中称洗涒。或指置于浴门外,防脚滑之布垫。其后转指炊事、扫除...(术语)就法相宗以心心所等五法观为唯识言之,观第五之无为法,即圆成实性,此谓识为实性之唯识也。唯识论七曰:识...(术语)对于破邪而言。又名申正,立正。谓申明中正之义旨也。如大乘起信论,对于对治邪执,设显示正义之一科,即其...(术语)苦之最终。受生死苦最后之身也。法华经序品曰: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大部补注六曰:婆...(仪式)普同问讯之异名,合掌横竖如画十字,故名。见象器笺十。...【苦义】 p0840 瑜伽六十七卷十四页云:由二种相,显示苦义。谓非有执习气粗重义,及三受所随生等八种苦相转义...【至一切处回向】 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四位。此位菩萨回向所修善根,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无处不至。参...又作大乘圆顿戒、圆顿菩萨戒、一乘圆戒、一乘戒、一心金刚戒、一心戒。或单称圆戒、大戒。系依法华开显之精神,采用...(杂名)Jihvā,译舌,能尝之义也。见义林章三本。...因明用语。阙遗不周之过失。为“支过”之对称。又作阙减过、阙减。即因明论式中,或无言陈,或虽有言陈而义理阙漏不...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
日诵九百遍,救了两只眼 李怀瑾,江苏睢宁北乡车家店人。科举考试未能成名,清朝末年兴办学堂,又改为研究医学。一...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
现在天气热一点,没地方躲。你躲到房里边,也不行,躲不好还更热。禅堂里边其实并不热,是你有这个执著心,厌烦这个...
一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份心很好,因为请佛书送给别人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件事比请佛...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食,却一无所得,空钵而还;这是什么样的因缘呢?佛陀回答:这...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庄严从...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种观想的方法,称为四念处,分别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与观法无我。这些基本的观想...漫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美容店,这美容店的作用的确不小,它能使不少人留住青春,延缓衰老,容光焕发,真正是修整有术...
行五法
【佛光大辞典】
上篇:行不退 | 下篇:行化 |
【正定】 p0499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正定?世尊告曰:谓由如是七种定具,资助莹饰,心...
轭
脚布
识实性唯识
显正
苦际
十问讯
苦义
至一切处回向
圆顿戒
时乞缚
阙过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日诵九百遍,救了两只眼

会性法师:赞佛偈略说

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

教育儿女比送经书更重要

佛陀乞食空钵而回的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