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Ghosa,巴利名 Ghosa。又作瞿沙、惧沙、巨沙。为印度佛教说一切有部四大论师之一。北印度都货逻国(梵 Tukhāra)人,与婆须蜜(即世友)曾至阿守磨波浪多(梵 A?māparānta),受阇提长者(梵 Jāti)之供养。师由相之差异而立三世之别,以此称名于世。古来由此而尊之为婆沙会四大论师之一。著有阿毗昙甘露味论二卷,该书有汉译本,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五四载,师主张色界无想天之众生仅于结生与命终之二刹那有心念作用,其余时刻均无起心动念之作用。所谓结生之心,乃“等无间缘”及“四缘”所生起的命终之心。由于此类见解,遂有评其说为不应正理者,而斥为异端,谓其为说一切有部之异师,而非婆沙之正统派。[大毗婆沙论卷一、卷七十七、俱舍论光记卷二十、出三藏记集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十三] p285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丛林之规则。敕修清规,禅苑清规等,皆书丛林之规则者。...意为领经师。乃西藏佛教寺院之僧职名称。为僧众集体诵经时之起首者,有磋钦翁则、札仓翁则之别。磋钦翁则即寺院大法...(堂塔)Śarīra-stūpa,安置佛舍利之宝塔也。金刚童子轨曰:此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余所不应念诵,作法不成...何等发起无记?谓彼所摄受诸心心所法。所发身业语业。...(名数)八种之别解脱也。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三正学戒、四沙弥戒、五沙弥尼戒、六优婆塞戒、七优婆夷戒、八近住...【果法】 p0810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果法云何?谓一切有为法,及择灭。...(一)斥退恶魔,守护善法之二十位天神,名称如下:梵天、帝释、毗沙门、持国、增长、广目、金刚密迹、摩醯首罗、散脂...【五法】 又称五事。《入楞伽经》卷七所载,相、名、分别、正智、如如称为五法。在唯识学上,‘五法三自性,八识二...亦名:说广略二教时节 子题:诸佛但说教授木叉不说威德木叉、教授木叉、威德木叉、先作无罪犹同无事、如来最后说戒...(术语)真实不妄之证据也。如云明证。又真实之证悟也。无量寿经曰:幸佛信明,是吾真证。教行信证信卷序曰:沈自心...又作大中东山寺、五祖寺。位于湖北黄梅县东北之五祖山(又称冯茂山、东山)。为唐代禅宗五祖弘忍所开创,唐宣宗敕名...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笔者有一位从事社工的学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实。原来是得益于她服务的老人院里,那一位开朗的阿婆。 她告诉我说:...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在修炼文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 苏东坡的前世 苏轼,字...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在流转当中,既有罪又有障,这种罪跟障的结合,就使令我...
在心量和能量之间,心量是基础。你有这么大的心量,才会努力去积累与之相当的能量。如果心量不大,即使有机会积累能...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功课,自己能够完成,不要定太多。然后...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一部经,且此经只能是《净土三经》。如有人偶有因缘,而念了一...一般人对人生的追求,大多从物质、精神、永恒三个方向着手。物质是人类生活的先决条件,包括自己的身体以及生活环境...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就像海底世界,种种暗礁,种种曲折,唯有佛的智...
妙音
【佛光大辞典】
上篇:妙空 | 下篇:妙音菩萨 |
【四种如理问者】 p0453 瑜伽九十一卷一页云:复次于圣教中,当知有四如理问者。一、有净信若诸长者若长者子。二、...
丛规
翁则
舍利塔
发起无记
八种别解脱戒
果法
二十天
五法
广略二教说之时节
真证
真慧寺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心中有春天,所见所闻无不是春意盎然

苏东坡的前世后身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心量大能量就大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净土者的「夹杂」
圣严法师《无常就是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