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丛林之规则。敕修清规,禅苑清规等,皆书丛林之规则者。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于身观集法住】 p0749 瑜伽七十卷七页云:云何于身观集法住?谓观此身,从过去世,及诸饮食,现在而生。...【不善诸法差别】 p0335 瑜伽六十六卷十六页云:又由五相,建立不善诸法差别。与上相违,应知其相。谓感当来非爱果...【遍知自性】 p1242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六页云:遍知自性、谓贪永断,瞋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者:问:余契经说:一...佛的尊号,因佛在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最贵者。又两足是指佛福慧两足。...谓身低举手足卷舒。名曰频申。鼻面开蹙。唇口喎张。名为欠呿。...【意自性】 p1207 瑜伽一卷十页云:云何意识自性?谓心、意、识。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术语)净土门之极意,念声是一,一念之信,即为一遍之声名,故十念一念,谓之十声一声。无量寿经下曰:信心欢喜乃...饿鬼名,因其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亦名:犯重忏净法、律开忏重 资持记释云:“治禅病经。脱着衣者,示卑下故;生惭愧者,示悔心也;供僧等,假事折辱...(术语)善恶美丑之现于身上者。又,身口所作之现于外者。毗尼义钞上之一曰:内德既异,外相亦异。...全一卷。又作梵网经忏悔行法。明澫益大师智旭(1599~1655)述。收于卍续藏第一○七册。本书系依据梵网经之内容所设...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龙藏本)...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 借宿,我们自然会想到:此处...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人多少对今生的痛苦都有所体会。所以你说这个人会追求今生的五...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话说北宋的时候,杭州太守想要迎请一位苏州常住的法师,到杭州的承天寺,还有一个叫兴教寺...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信汝意 这是对内心的调伏。信是随顺,一个修行人对第六意识的...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与表情。也就是能够把自己内心想要对人表示的关怀、体贴和勉励...
《药师宝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妬之病 2. 憍慢自傲之病 3. 不识善恶之病 4. 不信罪福之病 ...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行人在生死关头都难以作主。这点...
修道,那就是像一个人披上盔甲,上战场,一人和万人去作战啊,是要有一种慷慨,像荆轲去刺秦皇这样的一个风萧萧兮易...
丛规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业林 | 下篇:简言 |
【四种断烦恼正方便】 p0463 瑜伽十四卷九页云:又有四法,能令信者,为断烦恼修正方便。一、相续殷重作用精进。二...
于身观集法住
不善诸法差别
遍知自性
两足尊
频申欠呿
意自性
十声一声
焰口
忏波罗夷得清净法
外相
梵网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宋代高僧圆照宗本禅师

初学者不要与男女美色相接触
圣严法师《爱语》

《药师宝忏》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