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净土门之极意,念声是一,一念之信,即为一遍之声名,故十念一念,谓之十声一声。无量寿经下曰:“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观无量寿经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修法四种之一。念五大明王等而修护摩,以退治恶魔怨敌之法也。调伏法取黑月日中亦夜半起首。不论善恶日行之...(经名)三卷,失译人名。先举五十三佛。次举三劫各千佛。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一卷,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一卷,未来星宿...指僧侣所娶之妻。梵道、梵行等之本意,即指断除淫欲、戒行清净。又梵僧一词本指自印度或西域东来之僧人,亦指戒行清...【去来实有论】 p0534 诸内外道,多起此计:谓有过去,有未来,其相成就;犹如现在,实有非假。彼如是思:若法自相...(术语)有为法其外相虽有种种差别,然其内情为一、如波之姿虽异,而其水性则一、故云无差别。...(地名)Ujjayini,国名。南印度之境。僧徒三百余人,大小兼学。有阿输迦王所作之地狱遗址。见西域记十一。...事证和理证。在三学中,修戒学是事证,修定慧二学是理证。...(术语)Anicchantika,旧称阿阐提。译曰无欲。不乐欲涅槃之义。玄应音义二十三曰:阿阐底迦,此云无欲,谓不乐欲涅...【护法】 梵名 Dhamapala,音译达摩波罗,唯识十大论师之一,约六世纪中叶人,为南印度达罗毗荼国建至城大臣之子,...【具足住】 p0823 瑜伽十二卷十二页云:具足者:圆满清白故。住者:所修观行,日夜专注,时专注故。 二解 ...(杂语)法离迷情,绝虚妄,云真实。大乘义章二曰:法绝情妄为真实。法华经宝塔品曰:如所说者,皆是真实。...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不是马上提起佛号,不是的,他要先调整心态。他要怎么样呢?法...
我先说一件趣事或许您可以从中去体会:以前我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大二那年要修解剖学,首先要研究人体的骨骼构造,...
【经典介绍】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而得名。此经主要记述佛陀及其弟子...
法四依的最后一依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卷都是圣言量,但圣言量又有应机说法的不同,观机...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问∶ 怎样断烦恼? 慧律法师答∶ 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是贪着境界,而是宿世的习气。比如∶财、色、名、食、睡,地狱...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各造业不同,迷惑的深浅也因之各别,...
十声一声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斋日佛 | 下篇:十讲 |
资持记·释师资篇:“野马??,天台云,风动尘故,旷野中如野马。庄子云,尘埃也。”(事钞记卷一○·二一·一七)...
调伏法
三劫三千佛名经
梵嫂
去来实有论
无差别
邬阇衍那
二证
阿阐底迦
护法
具足住
真实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骨不吓人,人自吓;癌不惊人,人自惊

承事礼佛能得五种功德

四依法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比风水更厉害的命运改造
怎样断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