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Anicchantika,旧称阿阐提。译曰无欲。不乐欲涅槃之义。玄应音义二十三曰:“阿阐底迦,此云无欲,谓不乐欲涅槃。亦言阐底柯,此云多贪。谓贪乐生死,不求出离,故不信乐正法。旧言阿阐提,译云随意作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陀罗尼】 大论:秦言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好器盛水,水不漏散。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亦名:说净法制意、十日净施制意 子题:净施是方便施非真施、天须菩提、衣有二种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九十六外道...【眼等六根】 p0999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四页云:眼根云何?答:若已见色、今见色、当见色,及此所余;是名眼...(杂语)言语与颜色。无量寿经下曰:言色常和莫相违戾。...别解脱戒,即别解脱律仪。佛教七众弟子,由出离心为发起,经过一定的仪式,誓愿受持佛所制七众戒的某一种,在记忆里...【中品加行】 p0361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页云:中品加行者:谓或远离无间加行,或复远离殷重加行。于二加行,随阙一...(物名)彩画之佛像也。密教谓之曼陀罗。法华经方便品曰: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幢盖敬心而供养。大唐内典录一...【识蕴建立】 p1435 如识蕴建立有三种中说。 二解 集论一卷十二页云:云何建立识蕴?谓心意识差别。何等为心?谓蕴...【异生性与异生法差别】 p1118 大毗婆沙论四十五卷三页云:问:异生性、异生法、何差别?答:异生性、唯非色。异生...【四种无明】 唯识宗立四种无明。即:一、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长时随逐有情,而眠伏于第八阿赖耶识中。二、缠无明...(书名)具名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唐玄奘译。自瑜伽论本事分中略录百法之名数者。本论各家之注述如下:百法明门论...大佛顶首楞严咒...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佛说盂兰盆经...问: 在念东林佛号时由于每两句佛号之间的停顿时间较长,容易起妄念,有时容易昏沉,请问师父该如何对治?弟子在停...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到处散布着金银财宝,他心中暗自思惟:我在这山里苦修了七年,...甲、示真信切愿 ●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他为了搏取别人的恭敬。这种人大概来生...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像我这么坏的人还能修行...
问: 动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忏悔可以吗? 天因法师答: 动念,意业的,责心忏,在佛前忏悔就可以灭罪。如起了瞋心...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颠倒。这是整个净土宗的底限,这是最低、最底限。烦恼是...
阿阐底迦
【佛学大辞典】
上篇:阿阐提 | 下篇:阿逻荼 |
【重妄语】 p0868 瑜伽六十卷二页云:复次若为诳惑多取他财,若妙若胜,而说妄语;由事重故,名重妄语。若于委...
陀罗尼
净施法制意
眼等六根
言色
别解脱戒
中品加行
画像
识蕴建立
异生性与异生法差别
四种无明
百法明门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念东林佛号起妄念昏沉如何对治
化妆的比丘尼
印光大师嘉言录--劝信愿真切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圣严法师《忏悔》

犯戒后在佛前忏悔可以吗?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什么都修不进去,你就念地藏菩萨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