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之儒者,为药山惟俨之俗家弟子。赵郡(河北宁普)人。字习之。生卒年不详。历任国子监博士兼国史修撰、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氏虽随废佛主义者韩愈学文,然却有浓厚之佛教思想,曾重新诠释“心性”之说,而以“复性书”见重于世。任朗州刺史时,初见惟俨禅师,此乃氏与禅门结缘之始。其后,常于官务之暇,参访禅林尊宿,结交方外,而广为禅界所知。有关之机缘语句,详载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药山惟俨章等诸录中。曾以“如何是道”请示惟俨,惟俨答以“云在青天水在瓶”,氏乃豁然开悟,此即“李翱问道”之公案。谥号“文”。其著作有论语笔解、五木经、李文公集等。[五灯会元卷五刺史李翱章、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七] p296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意于已转依位与二十一心所相应】 p1211 成唯识论五卷一页云:已转依位、唯二十一心所俱起。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日本天台宗寺院。位于川越市小仙波町。山号星野山无量寿寺,别称北院。为日本天台宗八个檀林之一。相传系淳和天皇天...(传说)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三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即执着非有想非无想,并认为死后亦尔之见解。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中,属于计执后际(未来)而生起常见之一类...(术语)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观苦谛之境,而起四种之观解。即苦谛为三界迷妄之果报,而一切世间之法也。此世间之法...(譬喻)各人固有之佛性,譬之额上之金刚珠。涅槃经七曰: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间有金刚珠。与余力土较力相扑。...十六特胜,亦名阿那波那念,此翻遣来遣去。言特胜者,从因缘得名。如外道等,并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故不...【行支】 p0604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卽彼所发:乃名为行。由此一切顺现受业,别助当业,皆非行支。 二解 ...(名数)唯识论立十波罗蜜,称曰十胜行,为菩萨十地之行法:一施波罗蜜Dānapāramitā,二戒波罗蜜 Śīlapārami...一来果向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五品烦恼安住彼道,所以者何?由见道后已断欲界乃至中中品烦恼及住彼断道故...(名数)若比丘以慈心广行布施,则可得十一种之果报。...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
何以故,诸佛具足万德庄严,诸菩萨六波罗蜜以度无量众生。不管任一佛菩萨名都是功德无量,或阿弥陀佛,或药师佛,或...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那个地方的人生性比较好斗,大多比丘都不敢去那里弘法,所以那...
念佛是长是久,各人因缘善根有差异。但无论他念佛时间的长久,只要具足信愿,都能往生。《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临命终...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那么什么是权法呢?权法就是在因缘上的修证。佛陀为了满足...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一直抱怨这样不对,那样不好。侍者耐着性子直赔不是。 但这位富婆的气焰...有一位退休的政要向我表示,他这一生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告诉我:法师,我觉得人生在世的确如佛所说的,像一场梦...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岁,在营口开药铺,每天除看经外,还附带着出诊。如遇有钱人,看病吃药全要钱,遇穷人则施医施...
李翱
【佛光大辞典】
上篇:李宪诚 | 下篇:李遵勖 |
梵语 antarvāsa。音译作安陀会、安多卫、安呾婆娑。又作里衣、内衣、五条衣、中宿衣。为比丘三衣之一。乃着以衬体...
意于已转依位与二十一心所相应
喜多院
目犍连为执杖梵志所杀
非有想非无想论
非常苦空非我
额上珠
十六特胜
行支
十波罗蜜
一来向补特伽罗
十一果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念一句佛菩萨名号,功德无量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刚念佛不久的人没助念,能往生西方吗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不说最后一句话
圣严法师《我要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