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观苦谛之境,而起四种之观解。即苦谛为三界迷妄之果报,而一切世间之法也。此世间之法,为由众缘和合而存在者,因缘散亦随而忽灭,故为非常,又逼迫恼害有情之心身,故为苦,又诸法自我心身至于妻子眷族,无一可定为我有者,故为空,又诸法无常住之义,亦无常一主宰之义,无可执而为我者,故观为非我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巴利语 sakkhi dhammaj。指自身证悟之理法。义足经卷下(大四·一八四下):“自致慧不忘法,证法无数已见。”...禅林用语。又作转凡入圣。与“转迷开悟”同义。谓转凡夫迷妄之状态而入于圣者开悟之境界。(参阅“转迷开悟”6622)...【相无性】 p0836 显扬十六卷四页云:一、相无性。谓遍计所执自性。由此自性,体相无故。 二解 成唯识论九...(地名)又作佉罗提耶,山名。...禅林中,司掌点灯之职称。又作油头。或谓司掌造饭者亦称火头。[禅苑清规卷九、禅林象器笺职位门] p1501...(1020~1077)北宋儒者。字子厚。凤翔郿县(陕西)人。以其故乡为横渠镇,故人称横渠先生。嘉祐年间(1056~1063)...(职位)禅林之丛规,拟于朝廷文武两班,分东序西序两班。诸知事为东序。诸头首为西序,...【有法于法全非四缘】 p0558 俱舍论七卷五页云:颇有法于法全非四缘不?有。谓自性于自性。于他性亦有。谓有为...为天台四释之一。智顗以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等四种方法解说法华经,称为天台四释。本迹释,即依本地与垂...唯识论所立。以有漏无漏之慧,明了观察现前之境,其方法有六种,称为六现观。即:(一)思现观,谓思所成之慧。此作用...凡夫之相,不外惑业苦。圣者离惑业苦,即是智净妙相。 一、智 智者谓言照了,无有惑也。 二、净 净者谓言...《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却是极注重于道德行为的实践。一个佛教徒,必须要在日常生活行...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一起吃饭,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吃得快的人,吃完之后就静...
问: 请法师开示一下,如果买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开光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如果佛像不开光,有什么样的...净土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不曾在其他学术和其他宗教里提过;它是指佛的世界、菩萨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的烦恼是...很久很久以前,在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成道证果的时候,佛陀有一世,名叫尚阇利,也是一位十分精进的修行者。他经常到森...
那些大菩萨行菩萨道时,遇到种种众生。一切众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愿望:像我们要求成道的、要...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 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问: 请问法师,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大安法师答: 从佛法的基本原则来看,堕胎就是杀生,而且不是杀一般的蜎飞蠕...
非常苦空非我
【佛学大辞典】
上篇:非常 | 下篇:非情 |
【三种神变威力】 p0203 瑜伽三十七卷十九页云:诸佛菩萨,略有三种神变威力。一者、神境神变所摄。二者、记说神变...
证法
转凡为圣
相无性
佉罗帝耶
火头
张载
东序
有法于法全非四缘
本迹释
六现观
智净妙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螺髻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