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七卷五页云:颇有法于法全非四缘不?有。谓自性于自性。于他性亦有。谓有为,于无为;无为,于无为。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人名)王名。译曰月光。见战达罗钵喇婆条。...宗镜录云三种三观:三种三观者,谓以观观心,不出次第圆融之义,故有三种不同也。 一、别相三观 别相三观者,...【瑜伽师】 p1243 瑜伽释八页云: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习行如是瑜伽,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有情故;名瑜伽师。或...因明用语。又称前量。乃因明论式中,立者(立论者)所立之比量。比量,指经由推论比较所获得之知识。敌者(问难者)...【他心通】 p0485 俱舍论二十七卷十一页云:诸有欲修他心通者,先审观己身心二相,前后变异,展转相随。后复审观他...(譬喻)以譬物之和合。最胜王经六曰:上下和穆犹如乳水。观经疏钞序曰:相冥者如水乳相冥。祖庭事苑曰:正法念处经...子题:戒有四位 资持记·释钞序:“ 戒有四位 :五、八、十、具。若约钝根,通为世善;若论上智,俱作道基。故善生...(术语)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观苦谛之境,而起四种之观解。即苦谛为三界迷妄之果报,而一切世间之法也。此世间之法...巴利语 assutavā-bhikkhu。缺乏智慧经验之凡夫比丘。彼自我臆断佛之说法,而修行结果又不符自己所信,遂谤佛难法。...心差别通者,谓依止静虑于入他有情心行差别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入他有情心行差别者,谓如实知有贪等心...【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p1305 瑜伽七十七卷五页云:若诸菩萨,卽缘一切契经等法,集为一团一积一分一聚,作意思...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问: 佛既然心作心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讲念自佛,即念自性佛,而一定要以念他佛,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为殊...吃了半辈子红豆,你知道红豆都有啥营养吗?有人用红豆寄托相思,有人用红豆寄托长寿的愿望,有人用红豆寄托美容养颜...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哪四种恩呢? 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应、要回向愿生西方净土,可以观像念佛,也可以观想念佛,...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出家更应该努力,看是否能了生脱死。受戒是修戒定慧,看是否能...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为他建筑富丽堂皇的精舍、听信他的谗言外,每天还会供养很多美...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中国的中晚唐时期,活了一百二十岁。由于赵州和尚年龄大,在禅...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都叫做有情。关于有情的层次,有四点看法: 娑婆因有情渐成...
有法于法全非四缘
【法相辞典】
【有法于法全非四缘】 p0558
上篇:有诤无诤诸法差别 | 下篇:有作意者清净相状 |
那利迦,梵名 Nādakantha,巴利名 ādika 或 ātika。又作那提揵聚落、那提迦聚落、那提摩聚落、那地迦聚落、那黎...
旃陀婆罗鞞
三种三观
瑜伽师
所违量
他心通
水乳
四戒皆导佛乘
非常苦空非我
无闻比丘
心差别通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为什么不讲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弥陀佛
红豆的营养

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