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yad apīcchayā paryesamāno na labhate tad api duhkhaj。又作所求不得苦、欲不得苦。为八苦之一。指众生有所欲求而得不到满足之痛苦。亦即欲求脱离恶法而不得,欲求善法亦不得,及欲求脱离苦事而不得,欲求乐事亦不得等,诸如此类的欲求不得,皆能引起烦恼与痛苦,故称求不得苦。[中阿含卷七分别圣谛经、五王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卷十四、大乘义章卷三本](参阅“八苦”291”) p296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天龙为八部众中之二众,八部之中以此为上首,故标举曰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梵语 dar?ana-mārga。又作见谛道、见谛。为修行之阶位。与修道、无学道合称为三道。即指以无漏智现观四谛,见照其...【如来所行与如来境界差别】 p0584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世尊!如来所行,如来境界,此之二种,有何差别?...(天名)Gandharva,又作健达婆、犍达缚、健闼婆、干沓和、干沓婆、彦达缚、犍陀罗等。译曰香神、嗅香、香阴、寻香...吾人现居之大地,为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中之一小世界内之南瞻部洲。...寄,寄显、寄寓之意。华严宗以菩萨十地之位次寄于世间人天乘、出世间三乘、世出世间一乘,以分别法门之深浅。即:(...(名数)一我相,于五蕴法中计有实我,有我之所有也。二人相,于五蕴法中计我为人,异于余道也。三众生相,于五蕴法...亦名:提舍尼篇僧尼有异 子题:尼有八提舍、八种美食、美食八种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明僧尼不同,至文为解。”行...【顺结与非顺结】 p1109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八卷十一页云:顺结、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有漏法。非顺结是何义?答...【从缘显了论】 p1030 谓卽因中有果论者,谓卽因中有果论者,作如是计:一切诸法,性本是有,从众缘显,不从缘生。...梵名 Punyatāra。又作不若多罗。意译为功德华。北印度罽宾国人。少即出家,以持戒著称。博通三藏,专精十诵律,时...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
印祖在一生的弘法当中,他很痛心地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就是很多修行学佛的人,他懂得很多,然而行动上跟不上。所以很...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前来请法。国王恭敬地向佛陀顶礼问讯后,于一旁坐下,并且请示佛陀:世...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学人受会长的邀请,来跟大家讨论净土宗的理论跟修学的方法。那...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到满大街油炸食品的香味,想起两年前我做炸鸡鸭生意时的一段生...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佛,但是我们时常都不快乐,所以一直不能成佛,那怎么办呢?...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还是默念,一定要在心里念得清清楚楚...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讲三迦叶,他们是三兄弟,老大是...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心的观念。你刚开始一定要无住。 智者...
求不得苦
【佛光大辞典】
上篇:沙门 | 下篇:求生 |
(术语)谓无量寿经流通分所说乃至一念之语也。释尊付属弥勒菩萨之要法也。...
天龙八部
见道
如来所行与如来境界差别
乾闼婆
南洲
十地寄乘
我人四相
波罗提提舍尼篇僧尼有异
顺结与非顺结
从缘显了论
弗若多罗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素呢
世间四种人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