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辞典 > 佛光大辞典

专行

谓专修一善。即舍弃余法而专行一法。[教行信证卷六](参阅“专杂二修”4514) p4513...

专念

专心系念某一对象。长阿含经卷二(大一·一五中):“佛四神足已多修行,专念不忘。”又念虽有称念、心念二义,净...

专信

禅林用语。于禅林中,因处理特别事务所派遣之使者,称为专使;专使所持之书信,则称为专信。禅苑清规卷六(卍续一...

专修

谓专门修习一事。反之,混合其他而修,则称为杂修。在净土宗系指往生极乐世界之修行而言,亦即行为及心境皆与往生...

专想

指专注观想一境而心不散乱、移动。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二上):“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

专杂二修

即专修与杂修。略称专杂。关于此二修之解释,异说颇多,怀感以菩萨处胎经为根据,执心不牢固称为杂修,执心牢固称...

崇玄署

为唐初统理僧尼及道士之中央官府,掌理帐籍、斋醮等事,为僧官性质。原置于鸿胪寺之下。其后,僧官之权限渐被缩小...

崇岳

(1132~1202)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处州(位于浙江)龙泉人,俗姓吴,号松源。自幼即有出家之志,二十三...

崇信

(一)唐代禅僧。出身、生卒年皆不详。属青原行思法系。从天皇道悟出家,得悟玄旨。后结庵于澧州(湖南澧县)龙潭...

崇拜

即指对所信奉之对象加以尊崇与敬拜,为宗教基本要素之一。依不同之崇拜对象,可对不同之宗教进行分类,如自然宗教...

崇效寺

位于北平。为北平名刹之一。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其住宅建为寺。历代屡建屡毁,仅存殿宇数处。清初诗人王士祯称之...

崇善寺

(一)位于山西太原。始建于唐初,时称白马寺,明代重建,改名崇善寺。原为当地最大寺院,后遭火灾,大部焚毁,今...

崇传

(1569~1633)日本临济宗僧。京都人,俗姓一色。字以心。幼年出家。曾师事相国寺西笑承兑,其后于醍醐三...

崇照

(?~1342)元代临济宗僧。晋宁(云南)人,俗姓段。年十八,礼云峰出家。时时以生死为念,参究不懈。一日闻...

崇寿登子

禅宗公案名。又称法眼识得凳子。为唐代僧法眼文益与云门文偃藉登(凳)子以显示禅旨机用之公案。禅苑蒙求卷下(卍...

崇福寺

(一)位于陕西长安。初,唐帝室自念起自太原,为报地恩,于扬州、荆南、太原及两京造寺五所,皆称为太原寺。武后...

崇福寺志

凡四卷。清代朱文藻撰,真源订。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崇福寺乃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6),明义智厚禅师...

崇庆寺

位于甘肃兰州五泉山上。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崇庆寺保存泰和铁钟一口和接引寺铜佛一尊。泰和铁钟铸造于...

崇慧

(一)唐代牛头宗禅僧。杭州人,俗姓章。生卒年不详。径山法钦之法嗣,禅密兼修。结庵于浙江千顷山,诵佛顶尊胜陀...

崛山寺

位于韩国江原道江陵郡阇崛山。为朝鲜佛教禅门九山阇崛山派之中心。新罗文圣王时(839~856),通晓大师梵日...

昆仑子

(一)又作昆仑奴。即昆仑国(南海诸国)之黑人。或对来自印度、西域人之蔑称。(参阅“昆仑国”4520) (二...

昆仑山

又作昆仑山、昆山。乃一颇具神秘性之山岳。相传,或为黄河之源,或有阿耨达池,或为西王母居处,西周穆王曾访西王...

昆仑国

南海诸国之总称。梵名 Dvīpatala。又作掘伦国、骨伦国。原指位于中南半岛东南之岛国。至隋唐时代广指婆...

昆仑嚼生铁

禅林用语。原谓囫囵嚼生铁,既咬不动,又索然无味;于禅林中,转意为完全不加分别思索。虚堂和尚语录卷一(卍续一...

崔致远

(857~904?)唐代之新罗文豪。庆州(庆尚北道)沙梁郡人。字海夫,号孤云。善诗能文,好游名山,且笃信佛...

崔浩

(381~450)北魏宰相。清河(山东)人,字伯渊。从其父崔宏受经史百家之学,志于实现儒家政治社会之理想。...

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梵名 Sadāparibhūta。又作常被轻慢菩萨。略称不轻菩萨。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所说之菩萨,...

常光

佛所具三十二相之一。即常围绕佛菩萨身边,昼夜恒照之光明。又称圆光、丈光、常光一丈、常光一寻。大毗婆沙论卷一...

常在灵鹫山

又作常在灵山。指释尊之肉身,虽以八十岁为期而入涅槃,然其法身却常于灵鹫山说法。灵鹫山,因系释尊说法之地而著...

常行三昧

天台宗所立四种三昧之一。又作般舟三昧。即依般舟三昧经,于七日乃至九十日中旋绕行道以期见佛之修行方法。文殊般...

常行三昧堂

即依般舟三昧经,以阿弥陀佛为本尊,为修念佛三昧所设之堂舍。略称常行堂。又作常行佛立三昧院、般舟三昧院、阿弥...

常住

(一)梵语 nitya-sthita。略称常。为“无常”之对称。意指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存在,永...

常住心月轮

指吾人本有常住之菩提心,如同清净圆明之满月。于密教金刚界,观想吾心为清净之月轮,离诸烦恼垢、能执、所执;依...

常住物

指常备供僧伽受用之物。又作常住僧物、常住、常什。如伽蓝、房舍等供给四方僧伽受用之资具即是。若据为私有或买卖...

常住相似过类

因明用语。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过类之第十四。于因明对论中,敌者(问难者)欲破斥立者(立论者...

常住教

又作双林常住教。五时教之一。南朝刘宋之慧观、萧齐之刘虬分判佛陀一生之教化为渐、顿二教,于渐教中依五时次序而...

常坐三昧

为天台宗所立四种三昧之一。又作一行三昧。依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而修之法,即于一静室或空闲处,安一绳床,...

常没众生

即指常沉沦于迷界,不得出离之众生。又作常没凡夫。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二,比喻河如生死大海,洗浴如出家受戒有清净...

常见

梵语 nityadrsti 或 ?ā?vatadrsti,巴利语 sassata-ditthi。又作常邪见...

常侍掷下笔

禅宗公案名。又作常侍掷笔。此公案系指唐代僧沩山灵祐法嗣在俗弟子,任常侍官职之王敬初,与同门京兆府之米胡互相...

常夜灯

指于佛前无分昼夜,不断点燃献供之灯。又作长明灯、无尽灯、常灯明、常灯。盖燃灯原为供佛之用,而佛乃获得大觉悟...

常忠

(1514~1588)明代曹洞宗僧。建昌(江西)人。号蕴空,世称蕴空常忠禅师。出家前,尝讲姚江王阳明致良知...

常念佛

谓长时间相续不断的念佛。又作不断念佛。即固定时日或于二六时中,不间断地诵念弥陀名号。为净土宗之修习法。相当...

常念观音

谓长时期相续不断的忆念观音。出自法华经卷七普门品(大九·五七上):“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常流

指凡俗之人物。又作常凡。从容录第四十七则(大四八·二五六下):“庭前柏树,竿上风幡,如一华说无边春,如一滴...

常真

辽代僧。生卒年不详。尝住河北赵州开元寺。作俱舍论颂疏钞八卷,由南京(指今之北京)僧琼煦校定,为唐代僧圆晖所...

常寂光土

指诸佛如来法身所居之净土。为天台宗所说四土之一。又作寂光净土、寂光国、寂光土、寂光。佛所住之世界为真如本性...

常途

即指寻常所遵行之规则、道理;亦即不变之理。佛典中,多指诸佛及历代祖师以来所行之道。又作常涂。从容录第二十四...

常陆天德寺语录

凡四卷。详称月坡禅师住常陆州岱宗山天德寺语录。日本曹洞宗僧月坡道印(1637~1716)撰,元湛等编。收于...

常凯

(1916~)福建晋江人,俗姓洪。法名禅即,以号行世。年十一,礼泉州崇福寺元镇法师出家。民国二十年(193...

常啼菩萨

常啼,梵名 Sadāprarudita。音译萨陀波伦菩萨。又作普慈菩萨、常悲菩萨。乃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所说...

常惺

(1896~1939)江苏如皋人,俗姓朱。名寂祥,后以嗣光孝寺法派,易名优祥。每自署名“雉水沙门”。少为孤...

常智

即证得真实、无生灭变易之智慧。又称常住智。诸法实相,离生灭而为无相,证此无相常境之智,已绝断缘虑,则称为无...

常无常

指常与无常。常,梵语 nitya,又作常住(梵 nitya-sthita),为“无常”之对称。即过去、现在...

常无常二身

即常身与无常身,为如来所具有之二种身。常身,为常住之佛身;即指如来之真身、法身。盖常身为涅槃常住之理体,无...

常愍

唐代僧。并洲(山西太原)人。尝发大誓愿,往生净土,专修净业,曾书般若经万卷。贞观年间(627~649),远...

常说炽然说无间歇

唐代僧南阳慧忠回答一僧所问之语。意谓尽十方界之一切存在,莫非法之显现,皆经常而无间断地说法。[正法眼藏无情...

常数

(一)即指通常之理法。肇论(大四五·一六一中):“夫涅槃之道,妙尽常数,融治二仪,荡涤万有,均天人,同一异...

常乐寺

位于河南武安县。寺后之鼓山有北响堂山石窟。本寺创建于北齐,世宗高澄葬父高欢于避暑宫,并改为佛寺。文宣帝因见...

常乐我净

(一)大乘涅槃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槃四德。达涅槃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

常润

(?~1585)明代曹洞宗僧。南昌(江西)进贤人,俗姓黄。字大千,号幻休,世称幻休常润禅师。幼入伏牛山礼坦...

常醉天

常醉,梵名 Sadāmatta。住须弥山第三层之夜叉神。又作常醉神、常放逸天、恒醉天、恒憍天、喜乐天。此尊...

常晓

(?~865)日本真言宗僧。幼性俊利,弘仁六年(815)于东大寺受具足戒,后从空海习密教。承和三年(836...

常总

(1025~1091)宋代临济宗僧。剑州尤溪(四川剑阁)人,俗姓施。字照觉。又称常聪。十一岁依宝云寺文兆出...

常转如是经

即禅宗于印度相承二十八祖中,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之语。即般若多罗自言日常行为即合乎真如实相之状态,而以经典譬...

常觉

(1927~)福建泉州人。幼年皈投崇福寺出家,于厦门南普陀养正院亲近当代律学泰斗弘一律师。后至杭州武陵佛学...

带刀卧

又作带刀睡。指右胁而卧。盖带刀者,佩刀于左腰,故左胁不得卧。据宋高僧传卷十百丈怀海章载,卧必斜枕床唇,称为...

带刀语

禅林用语。原指言语中藏有杀活自在之利刀;于禅林中,转指锐利显眼之机语。解释洞山五位显诀(卍续一一九·四六七...

带行

即伴随宾客、尊宿而行之意。带行之僧及行者,称为带行僧行;又带行侍者,称为带行小师;带行之知事僧,称为带行知...

带累

即牵连无辜,增添麻烦之意。亦即拖累。碧岩录第四十七则(大四八·一八三中):“若恁么情解,且喜没交涉,更带累...

带业往生

谓命终之后,带着宿业,往生他道。业,即吾人之身、语、意等一切之身心活动,具有力量可影响未来。往生,即死此生...

带数释

梵语 dvigu,巴利语 digu。六合释之一。指复合词之前部分为数词者。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总料简章释之谓...

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夏、更生,号长素。氏精于孔学,对佛学之奥旨亦多体会,其著作...

康孟详

东汉译经家。其祖先为康居国人。以慧学称名洛阳。献帝兴平元年至建安四年间(194~199),于洛阳译舍利弗摩...

康居国

西域之古国。系土耳其系游牧民族建立之王国。自锡尔河下游至吉尔吉斯(Kirgiz)平原,为其疆域中心地带。据...

康法朗

晋代僧。中山(今河南省内,或作河北定县)人。自幼出家,持戒精严。立誓前往印度瞻仰佛迹、探觅遗经,邀集同学四...

康塔基伐那

梵名 Kanthakīvana,巴利名 Kantakī-vana。为佛陀时代六大都市中之娑祇多市(巴 Sā...

康僧渊

东晋豫章山寺之僧。其祖先为西域人。生于长安,容止端正,志业弘深,深达空理,常诵放光、道行二般若经。东晋成帝...

康僧会

(?~280)三国时代译经僧。交趾(越南北部)人,其先世出自康居国(今新疆北部)。世居印度,至其父因经商始...

康僧铠

梵名 Sajghavarman。音译僧伽跋摩。三国时代译经僧。相传为印度人。然从其所冠之康姓,可推测或与中...

康庆

日本七条佛师之第五代佛师,运庆之父。以雕造著名。与运庆及其弟子快庆,曾于东大寺造佛,活跃一时。作品有兴福寺...

出家者、退隐者远离村落所居之房舍。系以草木覆盖而成之简陋小屋。庵,古作庵。又称草庵、蓬庵、庵室、茅庵、禅庵...

庵中不死人

禅林用语。比喻人人本具之佛性。又作庵中不死人。庵,指肉体。不死人,为佛性之譬喻。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大五一·...

庵主

创建庵寺之人。原通于僧、俗。又作庵主。如景德传灯录卷十二举出临济之法嗣有桐峰庵主、杉洋庵主、虎溪庵主、覆盆...

庵主不顾

禅宗公案名。庵主,指宋代禅僧莲华峰之祥庵主,为奉先道深之法嗣。祥庵主示寂之际,担杖于肩而说不顾眄任何人,越...

庵主溪深杓柄长

禅宗公案名。即一庵主与唐代雪峰义存禅师藉杓柄而显喻佛法甚深之公案。雪峰山(又称象骨峰,位于福建侯官县西)畔...

张三丰

(一)宋代武当人。又作张三峰。武当派之祖师,为技击家,纯用内功,世称内家拳。传说夜梦神授拳法,翌日即杀敌百...

张大千

(1899~1983)四川内江人,名爰。为当代最杰出之中国画家,蜚声国际,世人推崇其画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帝

禅家所奉祀,护佑土地、伽蓝之神;属从有掌簿判官、感应使者。又称祠山张大帝。我国天宁寺及庐山归宗寺、日本京都...

张之洞

(1837~1909)清代政治家。河北南皮人。字孝达,一字香涛。十六岁即乡试合格,并举进士,屡督学典试,注...

张公吃酒李公醉

禅林用语。又作张翁吃酒李翁醉。张、李均为我国最常见姓氏,故张公、李公此喻为普通一般之二人,而非具有特殊身分...

张少齐

(1907~)江苏如皋人。早年曾入泰州佛学研究社、金陵佛学院等研究佛学。后曾在泰州光孝佛学院、南京毗卢佛学...

张伯端

(984~1082)北宋道士。浙江天台人,字平叔。少好学。熙宁年间游蜀,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

张君房

宋代“道藏”之总修校者。安陆(今属湖北)人。生卒年不详。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举进士,曾任...

张宏

明朝砀山(江苏砀山县东南)人。字君度,号鹤涧。生卒年不详。氏天性孝友,律己廉洁。擅长山水画,曾师事石田翁,...

张廷荣

(1920~)湖北当阳人。中央警官学校毕业。曾任警官学校教官、佛光山丛林大学教授。氏除佛学外,又擅长书法、...

张拙

五代宋初人,生卒年不详。曾举秀才。因禅月大师贯休之指示,拜谒石霜庆诸禅师(805~888),庆诸问(卍续一...

张保太

清代乾隆时(1736~1795)之民间宗教教首。云南大理人。自称乃四十九代收圆祖师,活跃于云南、贵州、四川...

张若虚

(1925~1982)江苏如皋人。皈依南亭法师。民国三十七年(1948),随其父张少齐居士来台,定居台北。...

张商英

(1043~1121)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自幼即锐气倜傥,日诵万言。初任通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