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专修一善。即舍弃余法而专行一法。[教行信证卷六](参阅“专杂二修”4514) p451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静虑无色各有四种】 p1379 显扬二卷三页云:于诸静虑及与无色,复有四种应知。一、杂染,二、洁白,三、建立,四...(术语)又曰扶尘根。五根有二种,在内正有发识取境之用者,名为胜义根。眼之如葡萄,耳之如卷叶,外形谓为浮根扶根...(杂语)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次第南游,参见五十三之知识也。...(喻)圣众会合一处,其德之深,与数之多,犹如大海。...言语所不及,称为锁口。又佛法甚深之妙理,非言语所能说明,称为锁口诀。虚堂录卷四(大四七·一○一八上):“遂用...(杂语)无实之言语。唯识论四曰:彼有虚言,都无实义。...【不现神通引摄恐怖戒】 p0343 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于...(名数)法相大乘于真唯识观之前加行,依明得定,明增定,印顺定,无间定之四定,而发四寻思四如实之观智,如其次第...指悉昙字 (i,伊)字犹如三点,此三点之排列位置无纵无横而一无所缺,故一般多为譬喻之用,与“天主三目”一词同义...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拘罗国,六群安佛在下房,己在上房住。行头陀比丘举过白佛,因诃制戒。”(含注戒本卷下...【恚寻】 p0938 法蕴足论八卷十六页云:云何恚寻?谓瞋恚相应诸心、寻求,遍寻求,乃至思惟分别;总名恚寻。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间荣华富贵、名利地位,甘于清净的生活,代佛传灯,修行办道。...同事或者其他人难免会在我们工作中造成羁绊和束缚,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点,很多人会不停地抱怨,言语攻击或...
一次,佛陀为大众说法时,喜王菩萨请问佛陀:世尊!菩萨识知众恩,而自发菩提心;菩萨为报恩,所以教导一切众生令发...
编者按:现代人为了健康,每天花大价钱养生保健,其实菜场、超市里常见的一些菜就能够帮助我们的保健。这些普通的菜...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一定要注意以下九个问题: 一,衣服要整洁,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打...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传说,可以推到太古以前,天地始成之时,也就是当宇宙存在的同时,就...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虑宜远,思宜近。 我们在...
专行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专心 | 下篇:专念 |
华严经疏中以大海十相,来形容十地菩萨的修行,即:次第渐深、不受死尸、余水入失本名、普同一味、无量珍宝、无能至...
静虑无色各有四种
浮根
五十三参
海会
锁口
虚言
不现神通引摄恐怖戒
法相四善根
以字三点
安佛下房戒缘起
恚寻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迫切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佛陀最初发菩提心的因缘

八种抗癌第一菜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佛教徒进寺庙要注意的九个问题
圣严法师《佛教对于命相、风水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