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指常沉沦于迷界,不得出离之众生。又作常没凡夫。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二,比喻河如生死大海,洗浴如出家受戒有清净功能,贼如烦恼,采花即如以七净花为因而拟求涅槃果。由上述之譬喻而举出恒河边七种人:(一)阐提,(二)人天,(三)内凡,(四)四果,(五)缘觉,(六)菩萨,(七)佛。此七种人或为洗浴、或恐畏寇贼、或因采花而入河中。其中第一种人,因羸弱无力又未习升浮,故沉没河中;恰如阐提之人亲近恶友,听受邪法,以恶业重、无信力而沉没生死河。第二种人虽具身力,一度能出离,然以未习浮升,故还沉没;恰如人天虽进又退,曾亲近善友,能生信心,却又遇恶友,受邪法,反没入生死河中。此二种人皆为外凡,常没入生死河不得出离。 p452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全一编。东晋僧慧睿(355~439)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出三藏记集卷五。因昙乐等人怀疑般若、法华、涅槃等三经有...(人名)唐南岳观音院怀让,六祖能大师之传法也。天宝三年寂于南岳,寿六十四。得马祖道一,而师之禅道,大兴于江西...(明王)瑜祇经有爱染染爱两品,两品皆说爱染王之三摩地。凡染爱爱染之名字或为各别之训释,或为同一之释,又就两品...(名数)或曰十住。种种不一。...【见】 p0636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见者:谓见现见现在前境。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见者:谓见言...寂然静默,不谈是非。...【证成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所依的法则或道理,此可别为四种,即观待、作用、证成、法尔四种道理,...(名数)一眼根Cakṣurindriya,二耳根Śrotrendriya,三鼻根Ghrāṇendriya,四舌根Jihvendriya,五身根Kāyendri...(名数)又曰五天使者:一生、二老、三病、四死、五王法牢狱。阎王责罪人曰:我于世间现此五使者诫汝,汝何未见之。...【思所造】 p0851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五页云:谓彼诸行,由昔愿力所集成故;名思所造。...指属于小乘之论。又作阿毗昙、小乘阿毗昙。亦即发智、六足等诸部之论。六足论中,除施设足论外,余皆玄奘所传译者;...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雨宝陀罗尼...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阶前的竹影因风摇曳,扫不动一点尘埃;月光能够照穿澄澈的潭...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则二粥一饭,衣则任冷任寒。儒教,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你在三恶道,到诸天去,都不能修行,你必须得到人身;第二个:...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读书,才刚大学毕业,非常年轻,分别出家一年半到两年,讲话的态度很安详...传说在深山里,有一座栖息着神仙的湖泊,湖水湛蓝清澈,湖边林木蓊郁、繁花似锦,景色十分美丽。 湖边的林木中,有...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我们无始劫来这个妄想,不管对今生的爱取...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 就是把你这一切一切的挂碍通通交代清楚...
常没众生
【佛光大辞典】
上篇:常坐三昧 | 下篇:常见 |
生死相续,由惑业苦。 一、惑 发业润生烦恼名惑。 二、业 能感后有诸业名业 三、苦 业所引生众苦名...
喻疑
怀让
染爱王
十地
见
口定
证成道理
二十二根
五大使者
思所造
小乘论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圣严法师《有什么烦恼放不下》
火烧执着鸟儿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